心底里张全知满心被人信重的高兴,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
俞荷给师父师娘磕头献上年礼,随便这一屋子陌生人打量,看他们欲言又止,觉得很有意思。
“俞荷,回去忙你的吧!”邓郎中笑着说,小徒弟明显怕生,今天人多眼杂,有些话也不方便说。
“是,师父。”
俞荷从屋里退出来,去找师娘说了半天话,还试了两套衣服,得
了一套新衣裳,才带着小谭坐驴车慢悠悠往回走。
昨天又下雪了,城里有人打扫,主街道都铺了石板,到了城外又是另一幅景象,远处的山,近处的路,白茫茫一片,几只鸦雀在头顶嘎嘎的叫,寒风刺骨,吹得人睁不开眼。
俞荷裹紧身上的皮袄,紧了紧厚厚的狗皮帽子,咚从驴车上跳下来。
“小谭,我们走路暖和暖和。”
“好。”小谭放下手里的点心盒子,跟着下车,在俞荷身边一会儿玩雪,一会儿嘚嘚说个不停。
噗簌,树上的雪掉下来,落在地上,四周都没人,静的像一幅画。
“枯藤老树昏鸦。小谭,你愿意识字吗?以后可以帮我记账。”
“我学。”
“好,你回去和朝云朝念都跟着顾嬷嬷丹慧识字,以后,你们就是我的得力干将。”
小谭顿时喜上眉梢,她对小姐来说也是个有用的人呢。
第122章
过年是对孩子们来说,会得到久违一年的新衣裳,没有新衣裳有几块甜嘴的麦芽糖也不错。
初二,宋大河就领着八个壮劳力往山地里背粪,准备二月种高粱小米小豆黄豆等杂粮。
小谭去扫树叶,回来就和俞荷说了。
“让他们先背着,过了元宵节,我再安排种辣椒的事。”
现在说地里不种粮食要种辣椒,他们心里肯定不愿意,等种的时候再说,难过的时间还短一点。
“他们和宋地主签的契约地里三成收益归他们,还包括地税。”顾嬷嬷开口道。
“一亩地打打二百斤麦子,他们拿到手能有四十斤,十亩地400斤,三十个人吃。都指着山地种杂粮糊口。”
“婶婶,那我们二百斤麦面得吃一年。”小谭惊讶的捂住肚子,这样吃,她的肚子要饿扁了。
不行不行,她要赶紧出去挣钱。
“小姐,我担心他们不愿意种辣椒。”顾嬷嬷说出自己的担忧。
“这次可能会有人不愿意,后面就不会了。嬷嬷,你让宋大河把旁边的那片沙石荒地开垦出来,说我同意背地里的土去填,开好后免费租给他们种菜。
那地有六亩左右,一家能分一亩。”
顾嬷嬷带着小谭去说,下午就看见那片荒地十几个人在干活。
第二天,宋大河几个也不背粪了,男女老幼都在开荒,挖地的挖地,捡石头的捡石头,挑土的挑土。
喜梅来串门,笑着和俞荷说:“先头我给宋小雪介绍了个年轻人,今天再过来说和说和,他们大过年都挖地呢,我一这听居然是你要免费给他们种柴坡。”
“小东家,真是个大善人啊!”
俞荷递给她一杯茶。
“喜梅嫂子,你见多识广,可认识城里卖人中黄的人家,我想买五千斤。”
喜梅一拍大腿,笑着说:“小东家算是找对人了,管城南的正是我娘家亲戚家的大舅公的外甥,我回去就给你问问。”
“多谢嫂子,也不让你白操这个心,十斤我给你一文钱的介绍费,要是这次能拉开五千斤,我给你500文,以后有卖地卖山的消息你给我说一声,也有辛苦费。”
喜梅顿时坐不住了,借口有事,出了俞家大门拔腿就往家里冲。
“快去,找刘阳,说有人要五千斤人粪。”
宋大超拉住妻子,忙问:“你说清楚,谁要,要送到哪里?钱怎么给啊!”
“送到俞家,我不是去看宋大河他们挖地吗?碰到小东家就聊了两句,大过年的她和我说要五千斤人粪。
若这买卖成了给我半两银子的辛苦费。你说我辛辛苦苦说成一个婚,才得十五文谢媒钱,有的人家抠搜只给两个焉了吧唧的萝卜。”
喜梅嘚嘚抱怨个没完,宋大超把妻子让给女儿扶着,他急匆匆去找刘阳。
初三四喜梅没来,初五早上叮叮咚咚的牛车敲开俞荷家的大门。
“小东家呢?粪倒哪里?”
“你稍等,我问问。”开门的杜婆子连忙去找俞荷。
俞荷指挥着刘阳宋大超,将粪倒在山脚第一块空地里,宋大河几个跑着来看。
“我买的种地粪,烧点草灰和土拌一拌,捂一捂浇地。”
“小东家,沤肥,种地,我们懂。”香老头笑呵呵的说,宋大河几个跟着点头。
“你们荒地开好,我送你们五百斤粪,浇地。”
“谢谢小东家!”
“谢谢,谢谢……”
每天都有粪送来,宋大河香老头看着沤肥,俞荷觉得这两个人干活实在。
两块地三块地四块地,宋大河干脆挖宽了地边的路,驴车拉着粪桶把粪直接倒在地里,再和一和,土盖一盖。
门上闻着臭气熏天,但没一个人嫌弃臭,庄稼自有肥当家,小东家舍得下本钱,地里产出一多,他们分到手里粮食自然就越多。
初八,张全知上门,说他组织人要去靖边县收羊皮,准备十五一过,十六就赶着马帮去达州卖羊皮。
“牛皮收了送官府专门有收购的地方,羊皮可以自由买卖。我们本地管的不严,只要老百姓有活路,官府挺宽容,这习惯有一百来年了。南方的客商要三四月才来,我们有钱也可以囤点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