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赵槿一身郡王礼服进宫谢恩,皇帝留他一起用午膳,饭后爷孙两个在御花园散步消食。
皇帝看着孙儿英俊沉肃的脸,笑着说:“对你父王的决定,你可有怨?”
“有——
但皇爷爷都补给孙儿了。您破例赐予我重权,让我的权力越过父王,我对父王感激不尽。“赵槿答得太快。
“好孩子。去了西南好好干,将来迁都北方,朝廷对西南的辖制必定不如现在,朕希望你能替你皇伯伯分忧,守好我们大周的西南门户。”
“孙儿谢皇爷爷信重,必当竭尽所能,使百姓乐业,守好西南。”赵槿跪下道。
“起来吧,我相信你的能力。”皇帝笑着把孙子扶起来。
赵槿扶着皇帝,始终慢半步走在老人身边,皇帝已经习惯了。
“你看,这花园的花,开的多好,多像你们这些意气轩昂的年轻人……”
说着说着又说起赵槿的婚事,“要不要皇爷爷给你赐婚啊?”
“能得皇爷爷赐婚,是孙儿的福气。”赵槿笑着说。
皇帝看他脸上难得见的羞涩,知道是真心喜欢女方,又道:“等你们将来定亲,我见过人,再给你们赐婚。”
这样,他也能见孙媳一面。
“孙儿替她拜谢皇爷爷。”赵槿跪下磕头,小家伙礼都行的快了,惹得皇帝哈哈大笑。
“没想到我孙儿还是个情种。罢了罢了,等你们订了婚期,我就给你们赐婚。”
“谢皇爷爷隆恩。”
“去吧,早早建府,皇爷爷等着喝你的喜酒。”
赵槿将皇帝送回紫宸殿,大步流星回到宫外的周王府邸,准备行李,当天下午就坐船往万县走。
达州,黄聚英接到信,每天让人在城门口等着,等周王妃仪仗驾临,急忙换了诰命礼服领着长媳孙女出门相迎。
双方寒暄后,邓欢邀请她去大佛寺烧香,婉拒了黄聚英让她在杨家住的好意。
大佛寺迅速安排了一个清幽的独院,供周王妃居住,黄聚英一众杨家女眷只得陪着。
“黄姐姐,小妹有一事相求!”吃过晚膳,邓欢和黄聚英一边散步,一边说道。
“王妃娘娘但说无妨。”黄聚英有些忐忑,忙道。
“我儿鲲鹏,看中俞家嫡次女俞荷,我和王爷,想请姐姐做个媒人,俞家夫妻现在万县,山高水长路远,要劳累姐姐走一趟。”
“我道是什么!王妃娘娘请放心,老身一定给小王爷说成这门亲事。”黄聚英忙笑道。
周王妃如此劳师动众,他们还以为出了什么事,真是吓死了!
见她答的爽快,王妃娘娘也很高兴,回屋,两个人商量提亲都带什么。
第二天清早,两个人亲自去街上采买一顿,休息了几天,邓欢回延州。
黄聚英带着礼跟着同去万县的邓郎中夫妻一起坐上了邓家的船,一路南下。
五月十五,邓郎中一行和小王爷赵槿一行在万县汇合,住进了当地最大的鸿运楼。
赵槿给黄聚英行了晚辈礼,和邓郎中邓三婶见礼,四个人坐下说话。
“贤侄放心,伯娘一定给你把这亲说成。”
看着一身玄色常服,英武不凡的赵槿,黄聚英笑着道。
“我与你娘自小相识,了解她的脾气,让她亲自上门,说明她爱重你要娶的姑娘。伯娘也想认识认识,到底是怎么样一位佳人,得你们娘俩青睐。”
“侄儿的婚事,有劳伯娘操心。”赵槿淡淡一笑,“您一路舟车劳顿,休息两日再说。”
“好。”黄聚英晕船,这一路遭罪了,听他这样说,心道:这孩子可比他娘知道体贴人。
黄聚英去休息,邓郎中想说什么,被邓三婶拉住了,她笑着说:“鲲鹏,今天大家都累了,早些休息,明儿一早我们去看俞荷。”
“是。”赵槿行礼后转身走了。
“看样子,鲲鹏也喜欢俞荷?”邓郎中有些不敢置信,追着邓三婶问。
“这不是明摆着的。这个小孩子从小冷着一张脸,对谁都冷冰冰的,你看他今天眉眼带笑,温文尔雅,就不觉得奇怪吗?”
是吗?
邓郎中疑惑,鲲鹏虽然平素爱板着个脸,但他知道他是个外冷内热的好孩子。
笑了吗?没有吧。只是比以前说话温和了许多,几句话就让黄夫人疲惫的脸上带出真心的笑来。
确实有点不同。
——
俞荷自从买了沼泽地,就天天哼哧哼哧跟着村民挖藕塘,李二娘小谭也一起跟着挖泥巴砌土坎,眼见着藕塘快建好,又恨不得立刻将莲藕种下去。
“小姐,人家都是春天种藕的。”
“是吗?那明天你跟我去县里先买点鱼苗。”俞荷也知道莲藕现在种不了,笑着道:“这天气太热了,等八九月份再建凉亭。”
“小姐,你说得对,马上六月收稻谷了。”小谭笑眯眯的说,小姐人真好,听劝。
藕塘在他们的石头房不远,离村里更近,本来是个死水潭,村民个人不愿意花大功夫还将污水和垃圾都倒在这里。
俞荷花了五百多两,修了排污沟,打通水路,另建了烧垃圾的垃圾房,花了一个多月,把这里整治的才像个藕塘。
村里妇孺每天看着自家人跟着俞荷小谭满头大汗的干活,有时送水,有时几个人拿着针线来片闲话,渐渐地藕塘边成了一个村民说话的聚集地。
“俞荷把这块臭水沟收拾的真好。以后建了凉亭,晚上我们来给她守塘,大家说,好不好?”村长媳妇万金花笑着说。
“好啊,建了凉亭,能遮风挡雨,这里风景又好,水路直通万县,若有县里来的客人,我们还可以代卖香米和米糕,小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