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灼华年(53)

作者: 梨花落落 阅读记录

出使大阮在即,做为此行的副使,苏世贤身上担了不少责任。他顾不得青州府的事宜,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安排使团的行程上头,并与礼部侍郎黄怀谦频频接洽,想要认真完成此行的使命。

瑞安长公主亲自出手,明里暗里缉拿陶超然一家,又派人去陶氏族中问训,都得不到这一家人的确切踪迹。陶府老管家抛出最后的祖屋,根本不关心能否过户,早便脚底抹油去了大阮。

长公主纵然只手遮天,也不能到大阮境中捉人,只能暗地里派人过去搜寻。又派了无数暗卫出动,携带着陶超然与阿里木等人的画像,在各大港口码头暗查船只,千方百计要寻得这两个人的下落。

如此兴师动众,已然不仅仅是为了拿陶超然牵制陶灼华,而是长公主早便从胡里亥口中得知,阿里木手上握有几座金银矿的线索,而且网罗了一批忠于他的死士。若让他羽翼长成,迟早成为心腹大患。

胡里亥答应瑞安长公主,若替他扫平此乱,他情愿拿出金银矿的一半来孝敬大裕。大裕赔款之后国库空虚,胡里亥与瑞安长公主正是两人各取所需,两人一拍即合,很快便达成同盟。

陶灼华启程的日子在即。苏世贤不晓得是心怀歉疚还是良心发现,竟来她的小院里坐了坐,与她聊了些沿途风光。

若论样貌,苏世贤其实可以算做风姿伟岸,只不过想起陶婉如的一生郁郁,陶灼华对眼前人除去憎恶,唯有深深的怨恨。

两人相对无言,陶灼华低眉顺目,却是一幅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样。苏世贤喟然轻叹,从袖间取出一只小匣,打开看时,里头是黄澄澄的几根金条。

他将匣子往陶灼华面前一推,认真说道:“出门在外,父亲兴许照料不周。些许银钱傍身之用,你便好生收好。”

陶灼华并不缺银子,对这到手的钱财不置可否,不晓得苏世贤一番话中有几句真假,只淡淡笑道:“苏大人,请恕灼华这一生都不想唤你一句父亲。母亲十年郁郁而终,是灼华一辈子最大的离殇。大人,这趟大阮之行是你们一力促成,究竟是好是坏您心里也明白,不论从前还是现在,我都不能对您选择原谅。”

言辞昭昭,陶灼华似是早便晓得大阮之行有去无回。

苏世贤分明从这少女身上回想起了陶婉如青丝绾系的美好时光,他追忆着过往,蠕动着嘴唇想要分辨几句,却晓得说什么都是徒劳。

昔年的探花郎少了往日风光,身影在烛光下明明灭灭。陶灼华以为苏世贤会雷霆震怒,岂料想苏世贤只是苦涩一笑,便立起身往外走去。

☆、第七十一章 临行

临行在即,长公主最后一次在芙蓉洲召见陶灼华。

陶灼华沿着金竹婆娑的小路蹒跚而上,遥遥眺望凤凰台的方向。想到瑞安长公主睥睨天下的野心,再想到自己与陶家人前世的血债,暗自下定决心,今生一定要让芙蓉洲的蟠龙纹永沉谷底,更让凤凰台的凤凰不能翱翔。

瑞安长公主却依旧是一幅假惺惺的模样,雍容地盘膝坐在红木缠枝莲的软榻上,故做替陶灼华细心打算,沉吟着与她说话。

“灼华,你这一去,少则三五月,多则一年半载,身边没几个近身服侍的怎么可行?娟娘与茯苓两个,一个年纪太大,一个又太小,不如便留在府中,待你舅舅他们进了京,我便将她们送还你舅舅府上。我打算另叫菖蒲随着你,还有我身边一个叫忍冬的丫头,也十分伶俐,便都给你吧。”

没有陶家人在手上,瑞安长公主一方面要哄住陶灼华日后为自己挟制,另方面更想打起娟娘与茯苓的主意,总要让陶灼华心上有丝戒备。

陶灼华手里绞着银丝散绣菡萏的绢纱帕子,怯怯摇头道:“殿下,这个法子不妥,她们两个早便不是陶府的奴婢,如何能一直留在陶家。更何况娟姨与茯苓都曾在我母亲临终时发过重誓,半步不离灼华左右,我自然要将她们带在身边。”

见长公主目露错愕,陶灼华垂道低语道:“灼华如何能拿着母亲撒谎,娟姨与茯苓的卖身契实在是一早便给了两人。她们重情重义,依着旧日的规矩唤我一声小姐,其实大家身份相当,如今是自由身。”

长公主的本意是想哄着陶灼华留下娟娘与茯苓,日后陶灼华不好拿捏,手上总多着点儿资本,见陶灼华搬出亡母,情知不能逼得太紧,复又笑道:“是不是奴婢有什么关系?不过是多些吃穿用度,便依然叫她们住在你的叠翠园里。不是我存心留人,她们两个毕竟没见过什么世面,只怕出去丢你的人。”

陶灼华摇头道:“我答应了母亲,一步也不离开娟姨身边。若她不能同去,那我也不去便是。不瞒殿下,灼华虽心心念念想出去走走,其实胆怯得很,再没有相熟的人陪在身边,只怕寸步也不敢行。”

长公主尖尖的护甲点着她的额头,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只想着如何好生送走这座瘟神,便无可奈何道:“那便叫她们同去,只不过菖蒲与忍冬也要带在身边。”

陶灼华将帕子系在衣襟上,轻轻抚平了衣衫上的皱褶,有些为难地说道:“殿下,灼华本不是金尊玉贵的出身,身边有娟姨与茯苓做伴便够了。菖蒲与忍冬姐姐都是府里的二等丫头,忍冬又是费嬷嬷的孙女,我哪里敢留在身边。”

“这是什么话,你是主子,她们是奴婢,如何不能够使唤?”长公主略显不耐,轻抚着衣袖道:“便是费嬷嬷的孙女,也是几辈子的家生子,用起来更加放心。便这么定了,回头我叫忍冬去给你磕头。”

陶灼华故意想了想,有些为难地说道:“从前住在舅舅家,我和母亲院里有十几个陶府里的丫头,舅母生怕她们不听话,将卖身契都给了我母亲,那之后她们才真正将母亲做为她们的主子。您若要两位姐姐随着我,我手上总要有个拿捏,若不然出了府里,谁晓得她们眼里有没有灼华。”

小人儿跟着嬷嬷们学了几天规矩,到学会举一反三。些许个奴婢的卖身契,瑞安长公主不甚在意,在她眼中户籍文书不过是张废纸,又何况区区这些东西。

瑞安长公主慵懒地伸展了一下腰肢,趿了脚踏上的绣鞋走至花架前,拿银剪修剪着旁溢斜出的花枝,浅浅笑道:“灼华果真大了,竟懂得这些。你顾虑得也是,那东西我晚些时命半夏送去你的院中,再带着忍冬给你磕头。”

陶灼华面有喜色,只是瞧一眼长公主身旁的费嬷嬷,又咬着嘴唇低下头去,似是有些畏惧。长公主眼风一扫,瞧着陶灼华胆怯的模样,不由面现鄙夷。

她胡乱伸手指着费嬷嬷道:“不怪灼华忐忑,你回头也教导忍冬两句。告诉她随着谁便是谁的丫头,只许一心侍奉主子,不许胡乱生事。“

费嬷嬷在一旁听着,心上又焦又燥,却不能开口驳回。她的目光从陶灼华身上不满地瞥过,又慌忙堆着笑脸对长公主道:“殿下吩咐得是,忍冬这丫头心眼实诚,如今服侍了灼华郡主,心里自然只有这一位主子。”

陶灼华身着浅藕色蜀丝长裙,纤细的腰间结着根月色挑银线丝带,越发显得流水肩纤薄清瘦。她低垂着臻首,柔媚又清纯的眸间锋芒绽现,只不过都被纤长的睫毛轻掩,瑞安长公主只瞧见她唇角一弯轻盈的笑意。

前世里忍冬的薄凉依然是梗在陶灼华心间的刺,一想到她曾对茯苓指认,妄想血口喷人,陶灼华便有些义愤填膺。

那块染了豆种的帕子虽然惟妙惟肖,却铁定不是出自茯苓之手。若不是忍冬耳濡目染,又怎能模了茯苓的绣法,还会留意她们在帕子上绣下的名字?

今世依然要靠着忍冬去将当初的迷底揭开,陶灼华要带着她去大阮,却不能由着她在自己身边祸害人。一纸卖身契握在手中,要打要杀便由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