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厨娘,朕饿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139)

作者: 水波 阅读记录

对素波来说,科举并没有什么,不过是出题考试而已。但是从没听过开科取士的胶东王的确完全是迷茫的,怎么出题?怎么考试?再怎么取士?现在听了素波所说的一个「维民所止」竟一下子醍醐灌顶,「我懂了,就考‘维民所止’!」

素波便吓了一跳,「我就是随便说的,不好,王爷还是请薛太傅另出一个题目吧。」说到底,维世所止到底是什么意思她还不大清楚呢。

胶东王看出来,便吟道:「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留福却也懂得些,「真是好题目啊!」

素波见两个人真心觉得自己的提议很好,心道他们毕竟还是不够通,反正皇上和太傅他们都不会同意的,这样的大事,一定会出一个非常高大上的题目。

但事实上,「维民所止」四个字一写出来,薛太傅就称赞不已,皇上看过立即点头同意。然后素波查了查书,原来此句出自《诗经》,大意是京城周围数千里的地方,住的都是皇上的臣民。怪不得皇上喜欢呢。

从此以后,胶东王便越来越忙了。素波听说陆相一家已经搬出了相府,将整处宅子交了出来,文澜阁重新扩了几个院子,修书分成了几处,有修史书的,有修经义的,有修山川地理农田医书的,不一而足。而先前的相府内宅则改成了太学,请了薛太傅、徐宁、何老先生等十个才学出众的人做「博士」,预备教导太学生。

素波才知道原来博士并非前世的名词,在前朝时太学里就有博士,意思是博学之士,相当于太学的老师,心里暗笑了许久。

这时第一批太学生已经经过考试到太学读书了。原来此时天下一京十三州,朝廷实际掌控的有一京十州,各州路途远近不一,实难一并抵达京城一同考试,因此便先在京城及附近几州开考,取三十名太学生进太学读书,其余州待过些时日再考。

原来还可以这样?素波不禁佩服他们的灵活机动,因地因时制宜。便问胶东王和留福,「谁出的主意,还满不错的呢?」

当然是王爷了。留福却没说,只看着王爷,最近王爷特别爱与自己抢话,好像自己与王妃多说了几句他都会不开心似的。

胶东王就答:「众人所议。」却又问王妃,「下一次考试出什么题呢?」

「我不知道。」素波摇了摇头,「就连「维民所止」我也是听别人无意间说的,再多的我真不知道了。」

先前的「维民所止」实在很好,题目之下尽可论策,胶东王想再写出一个相差不多的题目竟然不能。现在见王妃摇了摇头,知道自己太过强求,王妃固然听到见到过许多,但显然从没有用心学习,许多都是道听途说来的一星半点,根本经不住细究。于是他就又赶紧道:「我饿了,我们吃什么?」倒是又将留福平时的话抢了。

素波却被胶东王眼里一霎间闪过的那丝黯然所打动,心里很是羞愧,书中的穿越女个个有经天纬地之才,而自己呢,连个题目也想不出来,连问题儿童的忙也帮不了,就内疚地道:「等下吃过了饭我翻翻书,也许能找到一个呢。」

说着转身端出来一笼包子,「我突然想到灌汤包,就做了等你们回来。」

半透明的薄皮包子里面包着一兜汤水,胶东王和留福从没见过,心思立即被吸引过来。素波见了他们的表情,早将刚刚的事情都忘记了,升起了满满的自豪,「这包子可不是随便吃的,你们先看看我怎么用,免得烫到。」纤手拿起筷子挟住包子,低头在上面轻轻咬破一处,慢慢将里面的汤吮着喝掉然后才吃了包子皮。

噢!原来是这样,胶东王赶紧吃上一个,真是鲜呀!

留福坐在下面小凳子上吃了整整一笼,才抚着肚子问:「王妃,这汤是怎么包到包子里的呢?」

其实汤是不可能直接包到面皮里的,素波就笑道:「这可是我的绝技哟,再不能传给第二个人的!」

留福就再三赞叹,突然想到,如果王妃不是把灌汤包当成绝技,一定会记住考题是什么的。现在显然,她的心思都用在了庖厨之事上,所以只记得一个「维民所止」了。

但是,假使让自己选择,自己想要一个会做灌汤包还有许许多多千奇百怪吃食的王妃呢,还是一个懂得考题的王妃呢?留福的答案是很明确的。考题是王爷应该想的,王妃能做灌汤包就好。于是他殷勤地将一本《诗经》拿过来呈给了王爷。

胶东王完全明白留福的心思,他也没认为王妃会帮自己找到题目,她只会《诗经》里不多的几篇,而且整本书都读不下来,因为有好多不认识的字。可是胶东王没有一点看不起王妃的意思,如果没有王妃,哪里有现在的他?更无论执掌太学了。何况刚刚的一顿灌汤包,不只让他的肚子里饱饱的,浑身上下愉悦不已,还惊醒了他的头脑,包子显然不可能直接把汤水包进去,王妃一定是用了别的方法,那么自己出题也不能完全被维民所止困住,一定要找到更多的思路。

《诗经》胶东王本不需要看的,全都在心里。但是出题却又不同,总觉得那一句都不那么合适,除了维民所止以外,是以他就打开了,一字一句地找下去。

素波看到《诗经》才想起来刚刚自己的许诺,便站在胶东王身侧一同瞧着上面的文章,只是不知道,「挑哪一个好呢?」考试这种东东此时原没有,是自己告诉胶东王的,他倒是胆子很大就用了起来,现在遇到考题为难了。也是,从没见过的东东,让他怎么能想得出来呢?更何况他还是一个问题儿童?

看王妃皱着眉头,胶东王便转头一笑,将案上的果盘递了过去,「吃点水果吧。」

素波就在对面坐下,顺手用牙签扎了一块水果喂他,然后就向留福道:「你不是自夸才学不错吗?赶紧拿了什么《论语》、《大学》的来找题目!」

原来题目不是一定要在《诗经》中找出来的!胶东王和留福这才明白过来,留福就笑了,「果真还是王妃聪明,我们竟没有想到从别的书中找题目。无怪能想出办法做成灌汤包。」

「我也只是一般聪明吧,」素波点点头,就又说:「灌汤包算什么呀!我还会拨丝冰块

呢!」

「拨丝冰块?」留福就小心翼翼地问:「是用上次那样拨丝的法子把冰块放在里面吗?」

素波就扬着头一笑,「那是当然了。」

「那冰下到了油锅里岂不是化了吗?」

「既然叫拨丝冰块,那么下了油锅之后里面还是有冰块的。」素波说着就见胶东王早抬起了头用景仰的目光看着自己,越发开心,「好了,哪一天姐姐心情大好,就给你们做拨丝冰块开开眼!」

王妃既然能将冰块用油锅滚过,那么自己出几道试题又算什么?胶东王立即想起王妃曾说过烹小鲜如治大国那样的豪言壮语,便奋发图强,将书都推到一旁,立即叫留福拿了纸笔想出几条写下。

素波看他如此神速,不禁瞠目问留福,「王爷不是只会背书吗?」

谁说王爷只会背书?留福挺起胸膛,「王妃,会认字就会读书,会读书就会背书,会背书就会讲书,会讲书就精通书中要义了。我们王爷有什么不会的?」

是的吗?素波不懂了,她看看小美男,已经将先前的题目全抹了,重新写了几条试题,原来此时胶东王又想通一事,谁说一定要自书中选题目?完全可以自己写呀!

他一向多思少语,的确深通书中要义,从一个「维民所止」起,此后太学开科取士之题皆由胶东王所出,而且在太学成立之初,他还包揽了所有考试的题目,题目的内容有的像鸡蛋饼一般的简单朴实;有的像肉松饼一般的内涵丰富;有的像福寿全一般的高端大气;有的像炖乳鸽一般营养补身;有的像灌汤包一般惊艳动人;有的像拨丝冰块一般匪夷所思……王妃下厨就是这样天马行空,他将主诣领会得十分到位,将太学生们个个考得七荤八素。

上一篇:萝莉之死 下一篇:爱情未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