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厨娘,朕饿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140)

作者: 水波 阅读记录

第一批的太学生们是仕途最好的,他们是胶东王一个个选入太学,在太学里有幸跟着薛大儒、何博士、徐博士等有才华有名望的先生学习,出了太学就入仕,无论走到哪里都颇受重视,许多人就此一步步走上高位。但不管当了多大的官,每每回想起在太学的生涯时,还会被那些题目惊得出上一身冷汗,三两昔时同窗相聚喝上一杯小酒后也免不了要提到当年的题目,再道一声,「今上果然是天纵奇才呀!」

随着当今朝廷制下的一京十州的学子们考试完毕,太学共收了一百三十名太学生,而胶东王的名声如日中天一般的响亮了起来。

素波这时早已经明白胶东王在读书上的天份,他执掌文澜阁和太学正是人尽其材,又有薛太傅、叔父、何老夫子等当世大儒学者们从旁辅佐,当然会成功了。然后她也被鼓励了,胶东王能成功,那么自己爱烹饪,又有了胶东王府这样一处好的练习场所,厨艺日渐提高,一代厨神又算什么!

先前由胶东王妃指导的冷月庵玫瑰饼如今已经成了京城名点,因为又好吃又养颜,皇后、妃嫔、还有几位皇子妃都十分喜爱;权贵人家的女眷们不摆上玫瑰饼都不好意思宴客;官吏富商们趋之若鹜;就是小门小户人家,但凡日子过得去的,也都要想法子去买上几个玫瑰饼尝一尝,起码与邻居们在一处有谈资呀!

冷月庵赚了多少钱素波大致是有数的,想来慧心师太一定很开心。当然素波也开心,她那几百亩种了玫瑰花的山地出息竟然比水田都高,而且地价也涨了许多。

唯有薛清有些不平,「玫瑰饼是王妃传给冷月庵的,现在慧心师太靠着这饼将善堂全部修缮了一回,前些日子又在宫里宫外化了许多钱帛去,竟没到胶东王府向王妃道一声谢。」

素波也是有些不爽,自己不但传了冷月庵玫瑰饼的秘法,还优先将花田里的玫瑰花卖给冷月庵,在慧心师太化缘时又捐了许多财物,结果慧心师太竟然理也没理过自己,倒是与河间王妃依旧打得火热,还攀上了皇后和太子妃,时常在皇宫里流连。

但是,她又转念一想,虽然自己传了玫瑰饼,但也在冷月庵学了豆腐皮包子呀!如此一来,其实自己也没有太多的功劳,毕竟论起所捐财物,以胶东王府的实力自己怎么也比不了皇后、太子妃和河间王妃的。而慧心师太满心为的都是善堂,就是冷落一些自己也没什么,也许她忙得忘记了呢。因此素波就道:「算了,只要我们自己问心无愧就行。」

「慧心师太曾在我面前赞王妃好心性,」薛清就一笑道:「还说我不如王妃呢。」

「不是的,」素波赶紧笑道:「薛姐姐之所以不平,其实都是为我。如果我们换上一下,我也一定为薛姐姐不平的。」

薛清自冷月庵回来后想了许多,如今真心诚意地道:「王妃还真是好心性!」又说:「不管慧心师太赚了多少钱,化了多少财物,她自己从来都只穿一件旧麻衣,只喝一碗清粥,因此我又是生她的气,又是敬仰她。」

「慧心师太已经修炼到了与佛祖差不多的境界了,她的心思我们懂不了的。」素波真不能理解慧心师太近乎自虐般的修行,叹了半晌又安慰薛清,「想想在我我指导下玫瑰饼才如此成功,我心里特别开心。」还在前世,素波并没有来得及开一家自己的小店,现在也算冷月庵替她试了水,也是难得的经验。

如今素波十分肯定,如果现在自己离开了胶东王府,完全能凭着厨艺开一家小店,很好地运营,让食客们喜欢店里的佳肴,并为自己带来收益。

虽然眼下在胶东王府过着无忧无虑、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素波还是很看重自己独立的能力,要知道女人永远要保留着养活自己的本事!

回想初到这里的凄惶,素波觉得自己的进步真大,未免就有些飘飘然,一张俏脸上就绽放出由衷的笑容,立下了一个宏伟的志向,「我应该创造几样新菜!」

薛清是知道王妃的,无论说到什么,很快就绕到了吃上,于是就笑道:「王妃可有什么新法子?我也跟着学一学。」先前她还会觉得淑女应当与君子一样远庖厨,现在却觉得偶尔下厨其实很不错。

新菜式哪里那样容易创造出来的?那可是需要很多很多的知识底蕴、思考和实践的。素波见薛清竟对厨艺有了兴趣,自然不会拒绝,「创造新菜特别需要复合型知识,你的才华在庖厨之间一定不会被埋没的!」

尽管薛清不知道自己的才华怎么能在厨艺中发扬光大,但是她越来越被王妃的热情所感染,觉得自己好像变小了,又回到过去无忧无虑的时代。

其实到了胶东王府,参与了皇权的争斗是不可能真正无忧无虑的。中秋前夕,薛清正与王妃品尝做的月饼,评论着新馅心新样式,琢磨着明日再改版最后再做一批,就听玉书回禀道:「太傅说落下了几处节礼,请奉仪再备上几份。」

节礼的事都是薛清打点的,因此她便在王妃面前告了罪回房,才要拿出册子录下,玉书便道:「其实奴婢在外面听了一个消息,先前还不信,打听一番才知道不假,不敢先在王妃面前不顾头不顾尾地说出来,才拿节礼做借口的。」接着才说:「太子妃、长沙王妃都要于中秋节起在京城施粥。」

薛清立即就问:「你能确定吗?」

「确定,」玉书可是当年薛家鼎盛时挑出来的最机灵的丫环,与京城中许多权贵人家的下人都相熟,「这是从京城几位大粮商家里出来的消息。」

薛清赶紧又问:「太子妃和长沙王妃可是一起施粥?」

玉书就答道:「并不是。听说施粥的主意原是长沙王妃想出来的,陆老夫人一力支持,又联络了京城许多官员的内眷,各出粮米,准备在中秋节那一日在朱雀大街开设粥棚,为青州的流民施粥。可消息不知道怎么走漏了,太子妃便也要施粥,于是皇后娘娘带领后宫的妃嫔并河间王妃、清河公主及邓家等许多官宦人家的女眷们拿出脂粉钱,凑了许多粮米,要在京城四门附近各设一个粥棚……」

往年京城都会有贵女们办粥棚,但是都在入冬之后,因此饶是薛清对京城诸般事情都很熟悉的人也没有想到此时就把施粥的事情提出来,不想就被漏下了。

说起此事,长沙王妃的确过分,施粥原是善事,既然有心,怎么能不与皇后、太子妃等人商量一同行善?偏要一个人提前施粥,结果倒被邓家那边探听到底细,反而用更强的实力对抗。

邓陆两家一向不断地打擂台,如今比着施粥这些乱事薛清管不着。但是此番胶东王府被两边一同置之度外,情形着实有些尴尬。薛清十分为难,想了想便吩咐玉书,「你立即去文澜阁,将这消息悄悄告诉留福,请他传给王爷。」

玉书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便急忙跑了出去,没一会儿又跑回来,悄悄说:「王爷吩咐如果有人来邀王妃加入施粥,请薛女官都替王妃推了。」

薛清听了便是一怔,明明邓家和陆家两边都没有带上王妃,自己才让玉书去传话,结果怎么能是这样?不由得问:「该不是你将话传错了吧?」

玉书赶紧答道:「没有,王爷身边的留福就是这样说的。」

想到玉书在自己身边这么多年一向稳重,薛清只得信了,点点头答应,却坐在桌前想不明白。

正在此时,早有小宫女过来回禀,「长沙王妃打发身边的嬷嬷拜见王妃。」

薛清心里便明白了,恐怕王爷说的不错,长沙王妃派人来邀王妃一起施粥了。虽然还不知道是何缘故,但是薛清却明白应该怎么做,「王妃这时候是不见客的,将长沙王妃的嬷嬷请到我这里来。」

一时长沙王妃的嬷嬷过来,薛清笑着迎出去很远,殷勤小心地陪着说了半日的话,却怎么也不肯请那嬷嬷进宁淑宫,「王妃见客是要提前安排的,如今正在专心读书,任谁也不能打扰。有什么事与我说也好,我再回禀王妃。」

上一篇:萝莉之死 下一篇:爱情未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