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七十年代村霸老婆(264)+番外

这会儿凭票限购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少了,手里有钱,能买的东西越来越多。

家里春联窗花中国结红灯笼,统统都是自己做,春联跟红灯笼祁云包揽了,中国结由祁海茂带着江河以及帮倒忙的平安如意两位小盆友一起编,窗花则是凝开芳跟江画眉以及外援祁芬一起忙活。

做之前就跟昊家以及凝家说了让他们别买,这边做好了祁云跟祁丰带着妻儿一起送过去一些,亲家那边则让昊斌祁芬两口子带两份过去,昊斌妈那边用一份,祁芬跟昊斌小两口那边用一份。

自己动手不是为了省钱,主要还是传达一种过年团圆的气氛以及对新一年的祝福。

腊月二十五,祁丰跟余安安带着他们才四个月大的儿子祁壮壮风尘仆仆的赶了回来,一家人团聚自然是热热闹闹围着桌子在家吃了一顿。

平安之前才见了只比弟弟大一个月的表弟阿埌,这会儿又见到还在伯母怀里吧嗒吧嗒吃奶的小堂弟,一时间还有种错乱感,毕竟之前他就知道自己有个无敌可爱的弟弟如意。

对于这两个表弟堂弟也就存在于听说,没什么真切的感受。

不过扭头看来看去,平安还是觉得自家如意最好看!

当然,这可不仅仅是平安自己觉得,家里女人也不忌讳这些,一大家子的四个孩子往一处那么一摆,妈妈奶奶姑姑伯母就对这些孩子评头论足说得很是热闹。

阿埌长得像他爸昊斌,瞧着就皮实得很,一看以后长大了就不是个能坐得住的主儿,祁壮壮小朋友瞅名字就能知道,这孩子生得有点瘦弱,长辈希望他能长得壮实一点,所以取了个壮壮当小名。

壮壮目前看来挺安静的,平时也乖巧,看起来跟平安如意是一路人,不过谁说得准呢,孩子一天一个样儿,性子也有可能突然就转变了也是正常的。

年三十儿,祁云给王编辑张副编玉封范洋那边都打了电话拜了年,张副编倒是第一次知道祁云老家那边安了电话,连忙趁机把年节加班印刷的事儿给他说了。

“原本我还安排了人去给你打电报呢,这倒是省事儿了。”

“对了,有关部门那边还给你寄了一箱外国读者的来信,我给你转到怀城还是就放着等你回平城?”

“就留在平城吧。”

祁云倒是没想到国外市场反响变化这么突然,不过也就是惊了一下,倒也没有太过激动,无论是华国读者还是外国读者。

咳,其实祁云还是更重视华国读者的,没办法,思想变得更“狭隘”了,毕竟比起前世,祁云到了这个年代,经历了很多事,被激起的爱国之情多了不少。

爱屋及乌,爱这个国家,也就更偏爱这个国家的人民,也是他的同胞,是跟他一起推动了这个时代华国的“战友”。

不过更重视更偏爱就不代表祁云要去轻视外国读者了,祁云准备回头好好看看外国那些读者的来信,也好摸摸外国文学作品的市场。

如今祁云短时间内是没有大动作的意思,只是在学习各国语言的时候深入浅出的顺手写了一些文章杂记,就像当初学篾编竹笛木工差不多,算是一种跟读者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总结想法,若是能够给谁带去帮助那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作者有话要说:

张副编:祁兄弟,对于你风靡海外有什么感想?【激动八卦举话筒

祁云:...哇哦?【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假装惊叹

第144章 领奖

这个年过得热闹, 年后走了外婆家又去了昊家, 周国安跟唐思甜今年也回怀城过年,约了祁云跟江画眉一起出去走走。

如今个体商户越来越多,怀城受特区那边的影响,逢年过节搞活动热闹得很,街头公园甚至还有各种地摊点缀,这在几年前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今年课程没那么紧,我们准备生个娃娃,我妈都在念叨呢, 说要是早知道国家要搞计划生育,还不如当初早点生。”

其实“最好一孩、顶多二孩”的政策在早几年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不过那会儿忙着搞事, 再加上大家根深蒂固的孩子越多力量越大的想法,所以最后也没能真正推行下来。

去年开始干部领导班子里就开始卡了, 第一胎是女孩儿通过一定程序的申请允许之后才能生二胎, 要不然就下岗回家随便生。

今年已经普及到了各种国有单位,像周国安跟唐思甜毕业就要安排到教师岗位的人也是属于被严格要求的范畴。

唐思甜的妈想着以后女儿女婿就只能生一个孩子, 心里着急得不行,虽然吧这几年周国安看着是个好的,可大多数男人都想要个儿子, 万一她家闺女第一胎生个女儿,之后是就这么着还是放弃工作继续生?

反正这大外孙还没揣进肚子里呢,周国安这位丈母娘就已经开始焦虑发愁了,反倒是唐思甜跟周国安小两口心宽得很。

“大三开始就是下去学校学习了吗?”

基本课程学完之后, 像是唐思甜他们师范生更多的是要下到各个中学甚至小学去学习实践。

“我跟国安已经递交申请往镇上调了,不知道能不能行。”

李家镇公社有个高中,唐思甜跟周国安因为是正规师范大学出来的,所以教的是高中,中专生出来一般就是往初中以及小学输送。

周国安跟唐思甜还要回水月村过元宵,他们两人都是一边过一次春节,春节在这边过那元宵就要在另一边过,也算是平衡了两边父母的想法。

就这一点唐思甜可是被不少人羡慕着的,毕竟这会儿嫁人了都是跟着丈夫去婆家过年,唐思甜能隔一年就在娘家过春节,另一个她娘家哥哥嫂嫂也乐意,这就很难得了。

年初的时候祁云他们基本都没机会留在老家过元宵,工作学习都安排得紧,凝开芳也理解,年后初五就已经收拾了东西送走了祁丰一家三口了。

初八里头又送走了祁云他们,元宵的时候祁云他们刚到平城整顿好,请了老何来家里一起过元宵。

大三之后在课堂上的课程学习要比之前面两年更宽松,一直到大四,更是主要奔跑在各建筑设计院以及施工单位实习。

虽然这会儿他们都是国家包分配,绝对的铁饭碗,可能够考进清苑的人,还真没有那种进了大学就混吃混喝等着毕业继续到分配单位继续混的那种消极想法,大家都是格外珍惜每一个能够学到真本领的机会。

便是铁熊大鼠他们都是成天往外面跑,便是工地上的活儿也是顶着大太阳去干过的。

相比较之下,因为毕业后不准备从事本专业工作,所以祁云就显得比较懈怠了,只是有重要参观学习的机会祁云才会去,之后绝大多数时间里祁云是在琴瑟行学习,在家里还要在江画眉时不时出差的时候照顾好家里,为新书的准备工作也依旧持续坚持着。

大三大四这两年里,祁云托人带了许多各国能够收集到的各方面游记杂说,甚至连宗教信徒人手一本的各种内部典籍祁云都弄来很是认真的研读了一番。

居于平城的“云深先生”正在研读各国神话历史,这事儿关注着他的读者都知道,有那当初就跟祁云有信件来往的读者更是用自己的门路替祁云找来更多他需要的书本。

曾经通过信件结交到的那位住在平城于历史方面很有见解的前辈祁云也多次上门拜访。

对方家里居然有许多野志聊斋方面的孤本,这一点让祁云很是惊喜,也不知道这位老前辈当初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要不是这会儿风头不紧,再加上对方跟祁云神交已久,这些东西怕是万万不会就这么容易向祁云透露的。

“我一直坚持任何文字都是有出处的,即便是瞎想,抽丝剥茧也能看到些许端倪。”

那位老前辈对于书籍的看法让祁云甚为感慨,可不是么,即便是古时候的春情小说金瓶梅,到了后来也有专门的人对其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