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下青山(11)

作者: 时川不息 阅读记录

往事已矣。

李子慎行礼后便要离去:“臣自幼便在山上,太后想必是认错了。”

宁碧心听闻此言,一时哽咽。如今站在几步开外的这个年轻人,在他幼时,她也曾于长姐手中抱过他,笑着说姐姐家的麟儿如此聪慧可爱,可真叫人羡慕。

然而那活泼爱闹的麟儿,如今也变得沉稳安静,少言寡语了。

她年少时不爱红妆爱武装,读书女工样样不如她姐姐。而如今再看着长大的李子慎,却想起李文灏学别人显摆学问时那几句: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她要如何才能拦住李子慎,留住李子慎?

唯有梦里,她还是当初的少女,会手执弯弓肆意纵马,会和少年斗嘴赌气,会和姐姐学习女工,也会红着脸不敢见贺家的公子。

李文灏啊李文灏,你走的那样早,为何将我留下了?

若是你能得知今日种种,又会如何?

你死了,留下了我和你的儿子。

你说要照顾我,怎么能就这么死了?

人生应悔之事太多太多,宁碧心一时间竟突然想不起什么,但心中的那股酸楚却如鲠在喉,经久未散。

为何,为何。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世宗、让帝、五王之乱的这段剧情脱胎于明朝的一段历史,具体记不清了,主要是一段背景。

第8章 渺渺

渺渺

如临在渊

李子慎下山后,宋怀瑾曾经向徐道乾询问过一次,师兄下山之缘由。

徐道乾早已看透他们师兄弟之间一切机缘,只道你师兄想入世,便下山入世了。

宋怀瑾不明白他师兄入世所为何事,只当对方是为了匡扶社稷,救助百姓。直到后来下山听闻京城中皇帝下令处罚了一批大臣,从翰林院到金銮殿上无不有人下狱丧命。宋怀瑾想问个清楚,那些人早已连道几声莫论国事转换了话题。

他未曾学过卜算问卦,只好去求师父徐道乾,为师兄卜卦。

徐道乾知他心思,做足了架势,却只给了一个含糊的答案。作为师父,早在李子慎下山时,他就已经注定不会再去对自己这位大徒弟的命运做出什么干涉。徐道乾自己也是曾经入世经历过的人,只是世间太苦,又太纷扰,他连自己也拯救不了,只能避居山野,做一个看似豁达明朗,实则却是无力。

“世间身不由己,人有时只能随波逐流。”

这似乎不像是一位师父会说的话,随后他又问宋怀瑾,为何如此发问。

宋怀瑾看着他的眼睛,显得十分坚定,他不想说谎,也不愿说谎。在上皋涂山之前,他为了活下去,是一个常常说假话的坏孩子,也曾经蒙骗过李子慎。但是在李子慎带他拜师白云观以后,他就暗下誓言,再不以谎言蒙蔽身边众人。

“不仅是因为他是我的师兄,因为他救我于水火,更是因为……”

“因为你爱慕他?”

宋怀瑾愣住了,没想到师父会如此直白地诘问自己,甚至结巴了起来:我、我喜欢师兄,心悦师兄,是我自己的事情。万不可叫师兄知道,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去喜欢师兄呢?

徐道乾叹气,心道你师兄确实是不会知晓了。自己的大徒弟得知燕王驾崩时大病一场,宋怀瑾衣不解带地照顾,他都看在眼里,只是两个人天生就是要成为对手的,如何能觅得机缘?

本来那原有的几分,就不过是孽缘罢了。

燕王是李子慎的恩人,却是令宋怀瑾漂泊无依的罪魁祸首。然而他们每个人都不能说,这是错的。

一个人为报恩,一个为报仇。终究爱也不会是爱,也不会只有爱。

自那之后,宋怀瑾更加勤奋,也更加冷漠,直到后来某一日也辞别下山,皋涂山上只剩下了付笙和徐道乾。

徐道乾那时也才明白,自己曾经想要努力拯救自己的师兄师妹,是做不到的;后来又想要拯救这两个命中注定要为敌的孩子,也是做不到的。

难道他没有劝说、警告过李子慎吗?他没有阻拦过宋怀瑾吗?

至此,他活到一百六十三岁,突然真正看透了人世间的苦难与爱恨嗔痴。

一切是说不明白,或是明白了,也依旧会去做的。

第二日,皋涂山上白云观,再也没有了玄真道人的身影。

李子慎的好友夏纁玄直言上书,却成了朝堂中徐党选中的第一个出头鸟,一场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斗争便掀起了风浪。李子慎自顾不暇,却依然想着狱中友人。待风波平息,夏纁玄出狱后大病一场,李子慎为他寻医问药,诸事亲力亲为。之后李子慎自己积劳成疾,待到他们二人都从病中好转,才有力再次与徐党斗争。

只是朝堂上弄权之臣未清,便又因洪涝赈灾不力,上下官员贪墨款项激发了民愤。李子慎为此忙得几无功夫回府休息。然而民众滔滔,从受灾最严重的郡县开始起了病祸。他本就因政事忙得身体不支,又为战事恨不得亲临战场。几个月下来,不仅是日日难以入眠,再加上积年旧疾,连他自己也明白若不再好好休养上一阵,怕是时日无多。

只是又如何放得下呢?如何做得到不为李长瑛献力?

太后要他放下这本就不属于他的职责离京去,只愿他来世可以托付普通人家。但是李子慎却无法劝说自己。

直到大军兵临城下,他眼前仿佛重回二十年前的情境。原来已经二十年过去,世间的一切竟真如轮回,这般相似。

太后最后一次见他,已是大军围城的第四日。守军连连溃败,李子慎用尽了全力守住各个城门,以一人之力阻挡大军于城门外三日,只是围城兵士不散,城中百姓也受围城之苦。他也已经三日未曾合眼。

李子慎进宫面见小皇帝前,太后先于途中拦住了他。

她明白面前的孩子终究还是会走上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他的母亲一样的命运,只好哽咽着说,麟儿啊麟儿……来世,托生一个普通人家吧。

小皇帝并无实权,只是弄臣手下的一个傀儡,李子慎帮着他培植党羽,重夺权力,只是天下之事并非朝堂之上这些争权夺利就能平定。徐党早已逃出城去,也许不久后就会令立新帝,也许会导向那叛军中声称是英宗血脉的首领,但是这一切均与李子慎无关。

他要保护面前的少帝,这个未曾及冠的少年,这个名为李长瑛的、属于燕王的孩子。他教会了李长瑛很多很多,如今他来请辞。

“臣,李子慎前来辞行。”

李长瑛红了眼睛,看着小夫子一脸倦容,形销骨立,他恨不得现在自己冲上阵去,然而李子慎却还坚持着,要自己恩准他这番辞行。李长瑛知道,很多人都已经走了,小夫子的好友夏大人本来也要一同守城,却被一位旧友、名为陈如渊的侠客连夜强行带走了。但是李子慎却没有走。

“我自愿守城,不是陛下的错。燕王曾经于我有恩,是今生今世都要去报答的。如今再说这些,便生分了。臣任太傅这些年,也自然不能坐视不管。陛下只当这是最后一次为陛下讲学吧。”

“都这时候了,夫子还要讲什么学?”李长瑛问他。

李子慎只是看着他,不再说话了。

最后的功课,便是以身殉国,此为臣子之责。

他是他最明白的道理。

离去前,小皇帝抓着李子慎的衣袖,这位长发轻挽,年纪轻轻,两鬓却显露点点斑白的年轻人,手腕瘦弱纤细。李子慎缓缓将他的手拿了下来,看着面前比自己还要高的小皇帝,淡淡地说,长瑛长大了。

这是李长瑛生命里最后一次见到李子慎,问他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小夫子,你真正的名字,不告诉我了吗?

李子慎站在门口,摇了摇头。至此,转身离去。

李子慎少时便有高人曾为他算过一生命劫,命中注定了有火难,于是才起了个大名叫贺执泓,想要以水镇火。

上一篇:但望平生不相识 下一篇:王爷吃枣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