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出闺阁记(269)

堂上静了片息,元嘉帝略略仰首,望向堂前紧闭的大门,似在出神。

徐、赵、曹三人仍旧躬腰而立,无人发表意见。

良久后,元嘉帝蓦地问:“那封信上,到底写了些什么?”

这一问好似随意,他甚至都没去看陈滢,可是,陈滢的心,却骤然发紧。

她有八成把握,此案专为陈劭而设,而为证明这个假设,她便不得不提及这封信,不过,在讲述中她故意含糊而论,却是不希望提及其内容。

这封信的内容,对陈劭很不利。

可是,元嘉帝第一个问的,就是它。

没有时间多作迟疑,陈滢立时屈身行礼:“回陛下,信中称,若欲知八年详情,今晚去西客院一晤,落款是一个周字。”

如实说出了信件的内容。

事实上,只要元嘉帝问起,他就应该已然猜到了信中内容,因为,陈滢给出的“陷害”假设,早已反证出,此信之敏感关键。

对方提前设陷、精心布局,就是料定陈劭必会中招,而对抛出的这个诱饵,对方亦充满自信。

亦即是说,这“空白的八年”,仍旧是此案一大痛点,亦是陈劭百口莫辩之缘由。

除非他言明八年动向,且拿出人证、物证,否则,他身上的嫌疑,就永远无法洗净。

元嘉帝动作缓慢地点了点头,收回视线,面上的神情,重又变得温和。

“来人,摆驾。”他说道,拂袖起身,踏下石阶。

门外传来贺顺安尖细的“摆驾回宫”之声,大门瞬间洞开,两列禁军上前护卫。

陈滢微叹一声,垂首敛袖,恭立于侧,眼前是一列整齐的石阶。

她已经尽力了。

为了李氏、为了这个家。

她相信自己的推测,但同样地,她也相信陈劭并非无辜。

这是本案的第三个悖论。

或许,永远无解。

蓦地,一双玄底绣金线云纹靴,停在了她的眼前。

“紫绮无事。”

温和如初的语声,似能想见说话之人的神情。

“谢陛下。”陈滢屈膝轻语,心却沉若坠铅。

只言紫绮,不论陈劭。

元嘉帝并没有被说服。

即便陈滢尽述对方陷害的意图,但,陈劭的身上,仍有太多谜团。

头顶传来低低的“唔”的一声,那双金龙靴,便已不见。

当陈滢再抬头时,仪仗煌煌,簇拥着那道明黄的身影渐行渐远,门前台矶寂寂,阳光灿然如金绡,远远铺展开去……

处暑过,正秋阴,凉飒飒的风一起,那夹纱薄裙便穿不住了,湘竹帘子打在手背上,也凉。

李氏张罗着叫开箱笼找衣裳寻帐幔,顺带洗晒被褥。

才搬的新家,处处都还没归置齐整,箱笼开了七、八只,该找的没找着,小孩子的衣裳鞋袜倒翻出好几套,皆是陈浚兄妹幼时穿的。

捧着双布色尚新的虎头鞋,李氏不免感慨了一回,转身回屋,到底落下泪来。

孩子们年纪都不小了,正该相看婚事,只如今陈劭还被软禁着,二房又分了宗,独住在杨树胡同,真有些举目无亲之意。

罗妈妈素知她的心思,悄悄踅进屋去,低声地劝:“太太千万要往开处想。哥儿和姑娘皆好好地,姑娘又才把案子破了,陛下赏了半车的东西呢,那是多大的体面?太太就该欢喜才是。”

她往前凑一凑,斟盏茶递过去,又絮絮地道:“再着,哥儿眼瞧着就要秋闱了,奴婢每回巡夜,那书房的灯都是亮着的,可见哥儿用功。这皆是好事,太太但凡想想这些,心也会宽些。”

第350章 忽忆前事

说起来,罗妈妈并紫绮、绛云、寻真、知实等人,本就是李氏陪房,分宗后自皆跟来,因人手不够使,李氏又新买了几房下人。

如今的陈家,虽是小门小户,却也正正经经过起了日子,倒是比在国公府还松快些,说话做事皆不必顾忌太多,罗妈妈住了近一个月,渐渐便品出了好处。

李氏不喜反愁,越发垂泪道:“我自知该想开些,只孩子们到底吃亏,早知道我就该先把亲事作下,过了定礼,总好过如今临时现找。这一时半刻的,哪里又能找到好人家呢?”

这委实是她心头一桩大事,每每思及,总觉揪心。

罗妈妈“嗐”了一声,道:“当着太太的面儿,有些话奴婢本不当说的,只太太怕是不知,那边儿府里如今可乱着呢,正是大姑娘的婚事,只说怕要不好了。”

她伸手朝东边点了点,讳莫如深的样子。

李氏不免吃了一惊,忙拭泪问:“漌姐儿的婚事不就定在今年秋上么?这又是怎么了?”

罗妈妈往前凑了凑,低语道:“奴婢听冯妈妈说,袁家那里传话过来,说是他们家大爷身子不好,要把婚事往后推呢。”

“还有这等事?”李氏十分讶然,旋即便又蹙眉:“这定是袁家听说国公府要降等了,又怕老爷之事波及,便想瞧瞧风向再说。”

她露出不喜的神色,厌恶地道:“这袁家也太势利了,当真上不得台盘。”

“谁说不是呢?”罗妈妈顺着她的话道,倒也没显得幸灾乐祸,面上只有庆幸:“所以奴婢说,这婚事没提前定下也好,万一碰着个袁家这样的,那多膈应人?”

李氏一想,也是这么个理儿,心头便松泛了些:“这说得也是。”又向罗妈妈一笑,拍拍她的手:“到底你懂我的心,如今我什么也不想,只要孩子们好就好。”

主仆两个说着体己话,不一时,绛云忽在帘外禀报:“姑娘才使人传话,说要去六贤大街瞧紫绮去,问太太有什么要捎带的没有?”

李氏此番大手笔,宅子一买就是两幢,杨树胡同是一处,另一处位于六贤大街,原是留给陈浚温书备考用的,只陈浚不肯单留下母亲与妹妹,如今便在国子监与杨树胡同两头跑,六贤大街便空了下来。

李氏觉得,屋子总空着也不好,恰好前些时候紫绮无罪归家,因受了惊吓,她一直病歪歪地,李氏怜她遭此无妄之灾,便将她挪去六贤大街的宅子住,又拨了一房下人并两个小丫鬟给她使,拿她当半个主子看。

“你去告诉姑娘,就说我没什么要买的,叫她路上慢些。”李氏提声说道。

绛云应是,转身便将话传给寻真,寻真笑嘻嘻地谢了她,便转回了“蕉棠轩”。

蕉棠轩是陈滢的院子,如今她也是大姑娘了,李氏便单拨了个院子给她住。

小巧的朱漆红门半敞着,寻真推门而入,院中一株芭蕉、两树海棠,廊下立着几个穿红着绿的小丫头子,见她进来,飞跑进去报信。

听闻李氏无事,陈滢便带着寻真并知实出了院儿,径至二门,郑寿家的正候在门外,上前屈膝道:“奴婢家的已经赶了车子在门外了。”

陈滢点点头,沿花径转去侧门。

郑寿一家原是看守西客院儿的,却因贪食酒菜、犯下大错,许老夫人原欲发卖他们,李氏便顺手将他们买下了。

这一家子都是老实人,知根知底,远比外头买的更合用,李氏也不过做个顺水人情,他们全家却是感恩戴德,直念着李氏的好,没叫他们骨肉分离。

若他们被发卖,那人伢子可不管你是一家两家,能卖便卖,到时候一家人说不得就要分作几处。如今李氏却将他们阖家买下,且还是从前旧主,他们自是大感幸运。

如今,他一家皆在二门外当差,郑寿会赶车,李氏便从车马行常雇了一辆马车,由他做个车夫;大儿子阿虎机灵些,便专管传话跑腿;小儿子阿牛是个踏实的,便给了陈浚做书僮;至于郑寿家的,因她手脚勤快,便管着内宅打杂。

郑寿赶车倒是走得稳,行不多时,陈滢她们便抵达了目的地。说来,这两处宅子本就隔得不远,就算步行,也就二十分钟左右。

甫一下车,陈滢便见紫绮正候在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