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寒雪(8)

作者: 谢克江 阅读记录

常明发怒不可遏了:“那你怎么说他们是搞地质勘探工作的,这是明目张胆地欺骗组织,你知道吗?”

常燕强辩:“农民不是搞地质工作的么?整天跟地球打交道,并从地里种出让人赖以活命的植物,这不是最伟大的科学家?爸爸你有偏见,你是官僚主义,瞧不起农民阶级,我不跟你说了。”

常明发被气乐了:“这可真是我的好女儿,才上了半年大学,口才见长。如果我告诉你,我坚决反对你跟这个刘清远在一起,你会怎么样?”

常燕脖子一梗:“那你要说出一个原因来。”

常明发斟酌了一下词句:“燕儿啊,听老爸的话,没有错的。爱情是美好的,但往往也是不切实际的。你想想,你跟这个刘清远从小就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里,能有共同的生活习惯和统一的品味吗?是的不错,刘清远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已经脱离了他的农民本质,品味提高了生活习惯也会变过来。但以后要是他农村的父母老了,要求跟你们住在一起,以你的性子,你能长时间容忍他们的农民习气吗?不能容忍,就难免会产生矛盾,产生了矛盾,你又不会作出让步,难道让小刘这个男子汉大丈夫处处让着你?爸爸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很了解农民的心理和禀性,他们的自鄙心是天生俱来的,由此而产生的自尊也就成为他们的不治之症。老爸相信,你们这个时候所产生的爱慕之情是发自内心的,也可能没有掺杂什么功利成份;但老爸同时也担心,你们以后一旦生活在一起,是会出现问题的。”

常燕没有想到,平日里威武不可侵犯、无论在机关还是在家里从来说一不二的父亲,今天竟能对自己说出这么一番推心置腹的话来。她甚至预想到了父亲要对自己发火下命令,强行拆散自己和刘清远的关系,还准备好了要跟父亲大闹一场的,但这种准备在父亲语重心长的劝告下顿时瓦解冰释,化作一腔柔情和感动。

常燕说:“爸爸,我知道你的一番苦心,相信妈妈也是这样想的。可是爸爸,女儿长大了,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耍性子蛮不讲理的燕儿了。我知道,你们是想让我找个门当户对的,可现在看来门当户对的,将来也会是这样的吗?爸爸您现在在台上,人家都抬着脸看你,可再过十年您退休之后呢?我要是嫁给那些官家纨绔子弟,谁能保证他以后不欺负女儿呢?我和刘清远是真心相爱的,生活习惯我可以改,他生活在城里了,当然也可以。论起品味,他的品味比女儿高的多,真的。至于他的父母,不就是土一点脏一点么?那也不是太大的毛病,女儿都能适应的,你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么?再说了,女儿现在要学习,也没有说要谈婚论嫁啊?女儿只是想求爸爸在城里给他安排一个适合他的工作,就是普通的同学和朋友,也不算过份啊。爸爸,抛开我们的爱情不谈,单说像他这样优秀的青年,党和人民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培养了他,总不成再让他回家去修理地球,继承父业做地质勘探工作吧?”

跟女儿一样,常明发也对常燕的这一番话大为惊讶。他点了点头:“好女儿,希望你在大学里的这四年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接着大步走出餐馆,叫司机:“小王,把车开过来,回去!”

9

第二年夏天毕业之后,刘清远被直接分配到滨海市城建委上班。在拿到人事局的派遣通知书后,刘清远的父亲东挪西借,在家里摆了五桌酒席,请三姑六婆远亲近戚前来,庆贺刘家终于出了一个吃公粮当官的人。在刘清远的坚持下,七八个滨海籍大学同学也被请来,单独坐了一桌。

几杯酒落肚,同学们都是摇头晃脑,一片慨叹之声。

柳春明指着刘清远:“刘清远,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啊。你看看,我们在刚上大三的时候就忙乎着托人走门子分配工作,结果大家现在都还不知道分向哪里,你的派遣通知书却早早地下来了。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王连甫问:“今日怎样,当初怎讲?”

柳春明醉眼朦胧:“早知今日裙带妙,当初不应死读书。”

众同学一愣,继而哄堂大笑。王连甫说:“老柳,你这是活该呀。谁不知道你的诗才全院第一?但你对女孩子们从来是正眼都不瞄一下,现在知道‘仕途只因颜如玉’,晚了。”

刘清远醒过味儿来了,却又不能发作,就酸笑着骂道:“你们这些鸟毛,拿哥们打岔是不是?我承认我的工作分配是常燕的爸爸帮着说了话的,但天地良心,我可没有去赶着求他。再说了,在城建委当个小科员,可能一辈子就这样退休了,也不见得有什么好。你们各位大才子,现在虽然派遣通知书还没有下来,但天地如此广阔,何处不是栖身之地啊。十年之后再看,还不知道谁混得比谁好呢。”

柳春明喝干杯中的酒,摇了摇头:“老刘,你说这样的话,可大有倨高临下的意味哟。”

刘清远有点急了:“我操,你怎么分不清好赖话啊。我怎么就裙带关系了,我怎么又倨高临下了呢?”

王连甫在一旁打哈哈:“老柳是喝醉了,有些口不择言哩。怎么能说人家老刘是靠裙带关系找到的工作呢?就算是裙带关系,那裙带关系是怎么来的呢?那是用个人魅力挣得来的呀。没有个人魅力,也就不可能跟人家主任家的千金小姐形成裙带关系。你说是不是啊清远?”一桌子同学又哄堂大笑。

刘清远的叔公从临桌上转过身来:“你看看这些孩子们,看你们高兴的啊,一个个喝的脸上放光。大喜事啊,我们刘家祖上积德,出了个县太爷呢。你这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什么叫裙子带子的关系啊?”大家愣了一下,哄地一声又笑了起来,手里的筷子掉了一地。

刘清远一口酒含在嘴里,不知该咽下去,还是一口喷在王连甫脸上才好。

看在常主任的面子,城建委主任王有良对刘清远青眼有加,着意提拔。短短的两年时间,刘清远就由普通科员到干事,再到基建科负责验收原材料的股长,接着又成为实权在手的基建科科长。

常燕大学毕业了,被分配到滨海市设计院。当时□□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常燕和刘清远举行了革命式的婚礼,接着就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浪潮中去。

刘清远充分显示出他的组织能力和革命热情,借助刚刚转业回来的阿福的武力,联合全单位的少壮激进派,把始终不遗余力栽培他的王有良掀翻在地,送进了牛棚。原来的副主任韩得宝在刘清远一派的推举下被扶了正,成了滨海市城建委的主任。韩得宝对刘清远委以重任,把所有的重要事情都交给他去办,刘清远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二把手。

全国山河一片红,城市乡村闹革命,滨海市各厂矿企业均处于半瘫痪或全瘫痪状态,没有人去组织生产了,城市基本建设也基本上没得搞了。但有一项建设还是要搞的,那就是要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建一座巨大的礼堂式影剧院。当时伟大的旗手□□同志已经编排出来八大样板戏,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公演,而滨海市却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剧院,那可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市革委会一声令下,不惜一切代价,盖!于是设计院飞快地拿出图纸,而建设的任务就落在了城建委头上。

通过这个庞大的工程,刘清远的个人囊中有了近十万元的进帐。也就在滨海影剧院峻工的第三天,刘清远又添一喜,常燕为他生了一个八斤重的胖小子。刘清远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超过自己,在仕途上展翅高飞,就给儿子起了刘遨这个名字。

建完了影剧院,设计院再也无事可做,一群年轻人也都群起闹革命,把老一辈的“反动知识权威”纷纷打到牛棚里去。刘清远就劝常燕不要再去上班了,在家里安心带孩子算了。但常燕不听,她有自己的理想和事业报负,才不想在家当全职家庭主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