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月上正圆/她只是想生个孩子(149)

作者: 者家 阅读记录

之后的就要靠那些奴隶自身努力了,只要能在契丹人的地盘上成功躲一段日子,长则几十年,短则三五月,碰上大庄前来剿匪的官兵时谎报自己是过往的行商被俘虏过来,然后借此顺理成章地改头换面重入大庄。

当然这里面的问题还是有很多的,最直接的是,契丹人地广人稀,躲起来倒是容易躲,可多起来之后呢?契丹人就是他们自己吃不饱才常来大庄边境劫掠的,被燕云十八骑打得跟个落水狗般还不长记性,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不长记性,说白了,就是穷而已。

饿急了、饿疯了,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了,反正不抢也是饿死,抢了被打回来也是死,抢了赶紧跑就是了。

关外物产贫瘠是一,即使是运气好,在苦寒之地撑到了大庄官兵的来临,之后的事情也不是三两句白话就能糊弄过去的。

——契丹人屡犯大庄边境,但也都只是小打小闹地抢了就跑,一小股一小股的,不过是散兵游勇,但却也烦人得很。

其中被劫掠到关外的大庄行商之人虽说不多但也绝不是没有,这也是傅霜如敢打这个主意的前提。这些行商之人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在路引和文书丢失的情况下漠河驻兵无力也无心去查证他们的身份,但当地官府也最多给他们开具一份临时路引遣他们自行回乡复籍,于他们的处境几乎毫无益处。

只除了一种情况。

被救回来的当事人宣称自己父母兄弟皆已遭受蛮族毒手,家中除自己外不余一丝血脉,而自己身无长物一文不名,回去家乡也没了活路,恳请立地宣誓,加入当地驻军前线,在漠河混一口饭吃。

自古以来军队都是户口关系最为混乱的地方,大庄虽然称得上是吏治清明,但军队吃空饷、冒名顶替的情况还是屡禁不止,区别只是各地驻军的多少罢了,像漠河这种地方,北疆苦寒之地,还一年十二个月十个月都要和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契丹人作战,军户的混乱情况只会重不会轻。

大庄的徭役制度并不重,但也没哪家年纪轻轻的好儿郎愿意没事往真刀真枪的边关跑,那打仗岂是好玩的事情!这样一来,有半路逃跑的也就不算稀奇的了。再加上阵前战死的、在军营里偷跑出去的……这些人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人数,上面的人大多也不直接把这些人报上去,而是大家都非常有默契地瞒报一部分下来,留着好多混一些军饷,这倒也不一定是上边的人贪,有些将领就是实在太心疼手下的兵了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第142章 变化

一将功成万骨枯, 君不见那些当世名将手下有多少流进血汗的士兵们苦熬在前线上, 素日里甚至连一碗刀削面都吃的稀罕。

这也真不是平帝苛待军队, 只是骁勇善战、纪律严明的军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 大家也都只是想在自己熬够日子后, 能多给家里的妻小带些傍身的回去罢了。

傅霜如并未亲自参与过军队内务, 只是遍查资料,从中推断出一些大家心知肚明的“默契”而已——军队吃空饷是一回事, 在漠河这种需要用兵的地方, 有人自愿加入, 户籍文书没了算什么大事, 正好顶了上一批逃跑的那个孬种好了!

但这一切也只是傅霜如的“推测”,其时真正情况究竟如何, 还是要看天看人看运气。只是, 这也已经是傅霜如在当时能为他们想到的最有成功希望的法子了。

冒名顶替和当庭赦免,二者本就是脱离贱籍出身最直接有用的两种法子了, 而在后者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前者本也没什么好挑剔的了。

但傅霜如的计划在此时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与裴景晖的不期而遇让他的计划开始动摇了。

——冀北是燕平王府的地盘,辽东却还有个二皇子在, 虽然当年打契丹人是燕平王带的兵、倚赖的是燕云十八骑骁勇善战, 但这事已经过了十五年了。十五年,领兵的将领都可以换一茬了。

而傅霜如几乎可以确定裴景晖必然与燕平王府关系匪浅,毕竟, 在冀北眼也不眨就能召来八十精兵的,呵呵,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么,对方都根本不屑于隐藏。

有了在冀北几乎能一手遮天的燕平王府主动提出的帮助,还有继续去漠河碰运气的必要么?几乎是在转念间傅霜如便下定了决心,改目的地漠河为蒙古,变道直接继续北上!

有那八十精兵沿途相护,傅霜如的人就更是清净了。

一路送到了大庄与蒙古的交界地,傅霜如靠着那八十精兵狐假虎威,与当地官员打好了交情。继而在打发走那八十精兵后连续一个月日日与当地长官一起吃酒玩乐、跑马斗鸡,然后在底下有富商想借自己与当地长官结交时,在连续三次闭门不见后顺理成章地“说漏嘴”,提出这位长官对富商的生意,也“有点兴趣。

至于那位富商在背地里怎么唾骂这位长官“雁过拔毛”傅霜如就不知道了,反正傅霜如紧接着也同样巧舌如簧地打动了这位长官对这桩生意的兴趣。

最后两头一说好,傅霜如作为中间人,自然也要意思意思地参合一笔,傅霜如很知情识趣地没提出“长期参股”,只表示想让自己手下的人出去“见见世面”,劳烦老大哥带出去一次就成!

富商心想这位倒还算懂点分寸,没有狮子大开口地漫天开价,遂欣然同意。

走私这种事情,哪里会去查对方的户籍,那富商手下的人都要藏着捏着自己的身份,以免真的被官府抓到后牵连妻小,所以傅霜如的那二十八人还真是毫无障碍就混进了那位富商的队伍里。

这一桩当事三方都称得上十分满意的生意,在富商提供的可靠路线与充足钱财的保障下,以及当地长官一路打开后门的协助下,傅霜如终于心满意足地帮这二十八人走出了人生的新一步。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在此别后,愿吾有生之年与诸君再会之时,你我可以同坐笑谈家国事、举杯共饮合时欢。

这是傅霜如留给那二十八人的最后一句话,但彼此心里其实也清楚,前路漫漫,仍有万千坎坷,相见之日何其遥远,还是就此只作永别为妙。

但人生的奇妙之处恰恰就在于,你以为过不去的,最终还是能过去;而你觉得回不来的,不知何时就又突然出现了。

白云苍狗,世事沉浮,兜兜转转后,原来是你。

恰是那年故人来。

傅霜如从裴景晖手里白得了一份十二盟战防粮草图后,即使当时还没想到合适的踢平远侯府出局的法子,但也不阻碍他得要先想设法把此事的尾巴给处理干净了。

傅霜如虚晃一枪,先是故意派人去西北与韩浩接触,又在韩浩图尔堡战役意外俘虏了回鹘圣女后趁机暗示平帝此女该秘密扣押审问,不宜大肆张扬封赏。

同时建议韩浩通过上书《征西十八策》为名暗献回鹘圣女口供,引得圣人龙颜大悦之下对韩浩破格提拔,借此干扰裴景晖视线,有意误导裴景晖自己是无人可用之下把十二盟的粮草战防图白送给了韩浩一份功劳,或是自己已与韩家结盟。

但其实直到那时,傅霜如都未下定下注何家的决心。

但也正是这么一手对于傅霜如来说完全是为了迷惑他人才做的准备,让傅霜如得到了真正的意外之喜,彻底解决了傅霜如彼时如食鸡肋无从下手的尴尬处境。

八月初三,随韩浩回都述职,一同献上征西十八策的人里,有一名宋然者,正是旧识。

这位明面上的征西十八策的撰写者,同时也是韩浩委以重用视为心腹的宋参军,原名伏鄂,正是傅霜如当年在金陵时从一喜好用人肉喂食爱犬的豪族手里买下来的、也是后来随他北上偷渡蒙古的二十八人之一。

八月重逢后,伏鄂当夜便密访傅府,与傅霜如彻夜长谈,二人就西北一事的谋划上达成共识,隔日,韩浩便约见傅霜如,两人正式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