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异客(5)

作者: 慵不语 阅读记录

陆有矜一怔,还等不及他答话。冯闻镜已站起身子开口道:“敷儿的病这几天不太好,你们好生玩,我就不便奉陪了。”说罢又向陆有矜拱拱手,歉疚道:“陆兄勿怪,等家中事毕,我再陪陆兄尽兴。”

因为是家中人有病,谁也不好出面阻拦。

等冯闻镜出了门,章召叹口气:“每日都为他弟弟的事儿摆张苦菜脸,白白败了我们的兴头!”

陆有矜的目光还没有从门上移开,沉思着问章召:“他弟弟怎么了?”

“从小的毛病了,是个呆子不说,下边儿的身子还不能动!每日往药罐儿里扔钱,这不前些日子,老冯的新媳妇儿受不了,回娘家去了……”

那瘦长脸也接话道:“要说也是,老冯自个儿成家了,还非和他那不中用的讨债弟弟牵扯不清,谁能受得了?”

陆有矜看了那瘦长脸一眼,眉头轻皱,却没有说话。

“行了行了!能不能别在这儿说扫兴的!”章召不耐烦地一挥手,又对陆又矜笑道:“陆兄初来京里,兄弟我可要尽地主之谊,今晚!陆兄的开销,我一个人包了!”

那圆脸青年笑着起哄:“陆兄啊陆兄,你可别为他省银子!到了地方,就挑那头牌花魁!”

说罢,三人哄然而笑。

“我还是不去了。”陆有矜站起身道:“家父病逝,虽过了丁忧,却毫无兴致纵情声色,到京城任职也是先父遗命,小弟实不忍他在天之灵失望。”

章召打圆场道:“吃了这顿饭,大家日后就是朋友!陆兄既身负父命,不愿耽于玩乐,我们也不便破人之志了。”

陆有矜一拱手道:“各位海涵,小弟先走一步。”

他独自走出春丰楼时,沿途的屋舍都点燃了烛火,大街的青石板被各大饭馆堂子前的灯笼照的发亮,但热闹都被关在一扇扇门内,此时的街巷寂静无比,夜晚的春风夹着寒意,吹满他的袖口。

作者有话要说:

出场人物有点多

第4章 宓英阁

初夏,宓英阁。

这儿是皇帝精心挑选的地方,勋贵的孩子在这陪太子读书。

太子出阁之后,除在此听经史子集,在东宫另有儒学之士专为他讲述各朝得失。

宓英阁前是一湾浅溪,溪旁有两棵百年老槐,枝叶拂地,状如龙蛇,刚入阁读书时,孩子们最爱干的事儿就是两臂伸直,看看到底要几个人才能把这百年的老树抱在怀中。

从弟子规到千字经,再到孔孟庄子,时光疏忽而过,老槐依旧如故,孩子们却长高了。

宓英阁内

当朝首辅沈熙正把花白的头颅埋进书中,诲人不倦地出声朗诵《论语》

谢临穿着一件绉纱朱色上衣,发分两髫,顶留一髻。正坐在宓英阁中,侧着头朝窗外望那几株海棠。

据他多年的经验所知,再过几日,这一树火红花朵就要凋零地无影无踪。

他沉吟片刻,盯着宣纸构思落笔——他要把这舞碎红影留下。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名,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临大节而不可夺……”沈熙用沙哑的声音缓缓重复一遍,倏然点名道:“谢临,这句你做何解?”

谢临正趴俯在桌上用小狼毫勾画树干呢,闻听吓得一抖,笔尖登时走偏。

他慌忙站起身,急急扯了本书仓促翻开,却是唐朝话本,画上的罗士信瞪了两个牛眼昂昂然瞧着他。

沈均见状,暗骂声笨蛋,抖抖自己面前崭新的《论语》,扬手,随着漂亮的弧线,书啪一声被掷到谢临桌上。

沈熙听见响声,迷迷糊糊地从书里抬起花白的头,使劲儿睁了睁眼,但他显然错过一出好戏。

底下登时传出几声低笑。

“泰伯篇第八……”沈均压低声音提示:“可以托六尺之孤那句!解释!”

“噢。”谢临飞快地翻书,匆匆扫视一眼:“这句话是曾子对君子的理解,即忠,义,信。”

沈熙缓缓地点头,谢临心里窃喜,正想落座。

又听沈熙缓缓道:“你们学史记了?”

众生齐应:“学了。”

沈熙一抚胡须,凝视谢临:“学以致用,那依你看,史书中谁又当得君子之名?”

“这……”谢临一结巴,又忙把书翻得哗哗作响——他妄想从这本毫不相干的《论语》里寻出一二启发。

“休再徒劳。”沈熙摇头晃脑地道:“老夫的问题,论语里寻不到!一册史记,豪英无数,你还找不出一个合乎规范的君子?”

谢临支支吾吾,星眸一闪计上心来:“师傅便是君子。”

“怎……么说?”沈熙抬起鬓发半白的头,他没想到扯上了自己。

“托六尺之孤,从前师傅收养烈士遗孤可当得这句,常寄百里之命,嗯……师傅位居首辅,不正是肩扛重器?至于临大节而不可夺——”谢临衔着崇敬的笑意,一本正经道:“现下是太平盛世,但观师傅言行,也知定是岁寒松柏。”

沈熙一向以“君子”自居,乍听学生甜甜地夸奖自己,乐得抚须点头。但听到后半句,他却沉下脸,意有所指地叹口气:“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当不得太平二字啊!”

沈均看谢临借夸父亲巧妙回避了问题,不由哼一声:“马屁精!”

“沈均!”沈熙摆手示意谢临坐下,点儿子回答:“你认为何人可当得君子二字?”

“这……”那一大本厚厚的《史记》沈均向来是当枕头垫脖子用。谢临把老头子捧得独步天下抢了自己的词,那他该如何把戏唱下去。

“颜回。”

“噢,为何?”

“贤哉,回也——此圣人所说。君子之名,颜回自然当之无愧。”

沈均吃定了他爹不敢说孔子的不是,还好他抄论语时记住了这四个字。

果然,以科举出身的沈熙不敢违逆孔子所说,只冷冷道:“老夫让以史记为例,你却偏题。权且坐下。抄书十遍给我。

沈均恨恨地坐下,不忘腹谤厚此薄彼的老爹:“太史公的笔下也没你啊!”

沈熙合上书本道:“放课半个时辰!”

沈均和谢临一对眼神,并肩来到阁后——这里是一片竹林,竹对读书人来讲是很重的意像,皇帝把宓英阁建到这儿,有一多半是因这修竹。只是皇帝的这层心愿没几个人能领会。孩子们倒是把这里当成玩乐的好去处。

从前,他们最爱在竹林里捉迷藏。竹林深深,如一块儿巨型的墨色翡翠。猫着腰躲起来,就是人从身边走过去,不低眼去看也难发现。看见人来,屏息凝气,比遮住眼睛有意思得多。

但此时,阁后的竹林却只有他们二人的身影。

俊雅的少年们都懂了自矜身份。课间小憩,他们常聚在一起,在不远的亭中临帖品茗,或闲雅的拿起一卷书,倦倦地信手而读。走到近前,也只能听闻潇潇疏疏的凤尾之声。从草木接天至千里一色,只有沈谢二人依旧守着那片竹林。

顾同归私下总劝谢临多去亭中看书清谈,不要再和沈均往竹林里扎,永远长不大。

“这话没道理。”谢临一挑眉,满脸不服气:“谁说长大便要到那亭子里正襟危坐?”

俊雅的太子思索片刻道:“年岁大了自然是要庄重仪表,你总不能等到十七八岁还像个顽童似得在竹林里躲猫猫。”

“到那时我当然不在竹林里玩啦。”谢临翻个白眼,煞有其事的道:“那时我要去东南,去扬州,去西北和美人躲猫猫!”

竹林深处,嫩绿的竹叶一簇簇的贴在节枝上,迎着熹微的日光,如梦如幻。

谢临眯着眼,抬头看那斑驳的光晕,轻声道,“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今日偶一抬头,才知此诗不虚!”

“可惜只有我们两个人,他们都去亭子清谈了。”

“也许他们还在吟咏竹的诗,也许他们还在为某个用字争辩。”谢临偏着头,短促地一笑:“但他们却不屑来,也不愿抬头一望。”

上一篇:(练笔)夫子 下一篇:少侠你腹肌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