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554)

“越发觉得,三妹特别厉害。”

“刚才那个眼神,我差点拿手机报警,总觉得她是真杀人了。”

“咳咳,这会儿看我们三妹纤细柔弱的模样,我只能……默默给打个赏。”

柔弱?方若华也没办法,药挺贵,她没钱,用不着的时候,还是不吃的好。

趋向前,略略一行礼,方若华笑道:“大哥,车上是一部分海寇劫掠的物资,您瞧瞧要怎么处置?”

许大福一愣。

按照南安城的规矩,从海寇处得的东西,悉数都归自己,许家以前是没碰上过这等事,到不觉得此规矩有什么不对,可此时福灵心至,吩咐身边长随:“去,把东西给薛将军送去。”

后头人报,说是海寇被薛将军压了下去,许大福此时才有闲情逸致,细细看自己弟弟的这个媳妇。

这一看,便是心里打鼓,他娘这是疯了吧,这是从哪里娶回来的儿媳?

就六弟那不着调的纨绔,又是个庶出,就算比较受宠,养在嫡母名下,他也是庶出,给他娶如此出类拔萃的,这是要闹什么?可别家宅不宁才好。

去年他到南安郡王府里给老王爷送一年的出息,意外撞见王妃和郡主出行,当时他们一家子跪在道边,影影绰绰地看了个剪影。

许大福平日里总觉自家奶奶是天下第一之优雅可爱,但看了人家正经的朝廷郡主,才知道什么叫贵女。

他们也自以为富贵,与人家比,就被衬得只剩下一个村字。

郡主漫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让他们几兄弟心虚气短,心跳加速。

可此时此刻,他看自家这个弟妹,心里竟有个大逆不道的念头,想拿这位和郡主比一比。

更可怕的是,他竟不敢说一句郡主要胜过眼前女子很多的话。

沉吟片刻,许大福也不多问什么,只谢道:“多亏了弟妹,天凉,赶紧回去歇着。”

这是看她身形单薄,脸上枯瘦,隐约可见病容,多有怜惜。

方若华也不推辞:“那先告退。”

一转头,她到是一笑,应付一番一点也不难,只当是演戏罢了。

不过,有些事终不能因为不愿意平生波折,就不去做,她在家憋屈了好几个月,宰杀几个畜生发泄一二,才不至于憋得发疯。

许大福点了四个家丁,亲自送她回去。

方若华的背影一消失,他就蹙眉,细细交代道:“派人去……仔细打听打听。”

不是他许大福想得多,实在是如今天下不太平,家里忽然多出这么个人物,他心里不打鼓才奇怪,许家的豪富可是有不少人惦记的很。

又安排好些琐碎,才忙派人回家报信,家里的女人们怕都担着心。

第643章 能人

许家。

大奶奶窦丽,二奶奶王莺莺,三奶奶郭美玉,一人裹着张毯子,坐在正院大堂里,守着火炉瑟瑟发抖,还有些心神不宁。

郭美玉右手臂吊着,今天从车上摔下来,也是真伤筋动骨。

许家一共有六个儿子,老四,老五如今在跑商,暂未归家。

至于老六,就不要提了,整个许家,就出了这么一个纨绔,一年到头是鲜少回家。

外面乱纷纷。

因为不知道海寇的具体情况,家丁们需紧守门户,前院里护卫个个都刀枪出鞘,后院不少健仆手里也拎着棍棒。

婆子和丫鬟们神色凄惶,一窝蜂似的挤在门内的角落里,却是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一直到许大福派来报信的下人带话回来,气氛才松缓些许。

大奶奶登时有了精气神,坐直了身子,吩咐身边的丫鬟素绢和喜梅:“去吩咐厨下熬两锅姜汤,给外头守门的弟兄送过去,你们自己也喝些。”

二奶奶也道:“天寒地冻的,冻着了确实不得了,快去,琴瑟,你也去帮忙。”

许家二奶奶惯常喜欢和大奶奶别苗头,到也不是有什么深仇大恨,只不过大奶奶出身书香门第,识文断字,二奶奶却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粗鲁人,自然说不到一处。

妯娌两个一家过日子,经常牙齿碰到舌头,有些小纷争。

不过有许家老太太在上面压着,大老爷和二老爷关系也亲近,也闹不出什么大事。

说了几句闲话,大奶奶隐晦地看了自家妯娌们一眼,小声道:“咱们那个六弟妹,究竟是什么来历?”

二奶奶王莺莺嘴角抽了抽,蹙眉:“城西豆腐坊,方老头的女儿,方老头一直给咱们家送豆腐,祖祖辈辈都住南安城,身世清白,按理说……”

按理说豆腐坊养出来的女儿,再怎么样也不能切个海寇如切瓜似的。

“方氏身子骨不好,聘来后就病了,喝了好几日药,大夫说只能将养,连那档子事也不能做。”

三奶奶郭美玉一扬眉,小声嘀咕:“那岂不是抬了个花瓶进门?有什么用!”

王莺莺面不改色,轻声道:“总归是给老六正正经经聘回来的,还挺可人疼,身子骨不好,慢慢调养就是,总有好的一日。”

其他人都没吭气。

一个屋檐下住着,其实所有人都知道,王莺莺是和婆母赌气,这一年才一个又一个往家里抬小妾,大笔大笔地向外撒钱。

平日里并不见她刻薄人。

可要是真有哪个得了宠爱,她一准要怄气。

不说别的,只看她从头到尾聘回来的那些,长相不说丑,但连家里的丫鬟也比不上。

最后她想纳这个方氏,还是她受了婆母几句挤兑,一时气恼,才冲动了,一说开,心里就后悔。

这要是真进门,那就是个良妾,生了儿子和她的孩子地位相差不大。

如今让老六截胡,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连对上婆母,也多了几分真孝心。

方氏进门子之后,也唯独她是嘘寒问暖,当嫂子的,到仿佛比当娘的还操心。

大户人家的妯娌,向来都有些不能搬到台面上的龃龉,许家放在外人眼中,已经算是家宅和睦。

奶奶们心里慌乱的很,许家三兄弟也瘫坐在花园凉亭中,一边烤火,一边灌了两口酒。

许大福眯着眼在心里盘算事。

不多时,老黑匆匆而至,顺手把皮袄上的雪花都抖落,这才进了亭子:“老爷。”

许大福把桌上的酒壶递过去,老黑灌了两口,才低声道:“城东方家豆腐坊在南安城开了有小三十年,方老头爹还在世时,就给咱们家送豆腐,身家清白。”

“六奶奶的确是他们家的长女,在南安城生活十四年,左邻右舍皆可为证。”

“据传,六奶奶的母亲是大户人家的丫鬟,也识文断字,主家出了事,被发卖,被人无意中带到南安城,这才被方老头买下。”

“至于六奶奶一身功夫传承自何人,尚不清楚。”

说着,老黑从袖子里掏出一叠竹纸。

两兄弟凑过来,打开一看,却是登时大惊失色。

许大福手哆嗦了半天,一把将桌子上乱七八糟的饭菜酒壶扫开,小心翼翼把竹纸放在石桌上,这才松了口气。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好诗,好诗!”

许大福一连念叨了好几遍,又忍不住赞叹,“字也好!”

两兄弟长叹一声,接着翻阅,这些竹纸上的内容杂乱,或一幅画,或两行字,零零散散,却是让二人都看得入迷。

南安城文风不盛,时常被讽刺是不毛之地。

别说女人,就是男人但凡能读书,能写出一笔不坏的字,便可投到南安郡王门下做个清客师爷一类。

像许家这样的商户人家,祖孙三代里就没出过有学问的,要是能读得进书去,哪里还会行商?

士农工商,当了商人便是再有钱,那一样是任凭人家揉圆捏扁,毫无办法。

虽然自己的确没学问,但那不代表他们不会欣赏,许大福的妻子就是读书人家出来的,可见他多推崇读书人,自己也没少搜集市面上的书本附庸风雅,装点门面。

上一篇:清穿之五福晋日常 下一篇:她美貌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