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蒙元]风刀割面(346)

作者: 璨钰 阅读记录

我在军中养病,跟着御驾一路东进。越往东北,天气愈发酷烈。此时已是夏末,昼夜温差极大,一路劳顿下来,伤病恢复得异常缓慢。随着秋日的临近,天气转寒,旧年的肺疾又开始复发了。

见我病情不稳,忽必烈又踌躇起来。经过连月苦战,他也被战争和疾病折磨得脱形,憔悴得不成样子。士卒们苦战久矣,日日思返。皇帝遂留下玉昔帖木儿和李庭追击敌军,自己则班师回返。

在不里古都伯塔哈山,两军再度激战,乃颜败于元军大将玉哇失之手,虽侥幸逃逸,最终于失列门林被捕。忽必烈听到消息,并未顾忌他的宗室身份,立即下令处死乃颜。

首恶虽除,余孽不止。乃颜死后,仍有宗王流窜于大兴安岭两侧,骚扰不止。在皇帝的授意下,铁穆耳追随玉昔帖木儿东征西讨,待叛乱彻底平定,已是几年后的事了。

是年九月,皇帝班师返回上都;十月,御驾至大都,平章政事桑哥率百官出城郊迎,恭候皇帝凯旋。

第247章 申斥

皇帝抵达大都后,稍事休整,第二日便召集百官,升殿议事。念我伤病未愈,他本不欲我出席,奈何我执意坚持。皇帝只好同意,特地赐座,令我坐于皇后下首。

皇帝离朝的几月里,桑哥以平章之职独掌大权,总领庶务,朝事却也平稳无虞。皇帝自是满意,虽口头未提,眼里的嘉赏之意再明显不过了。

今日议事,首要议题便是如何处理乃颜之乱的余续。乃颜其人,已被皇帝毫不客气地处死。其作乱余党,其土其民,如何处置,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甚至关系到皇帝日后对待宗藩的态度。

当年阿里不哥同忽必烈争夺权位,一战就是多年。忽必烈击败弟弟后,并未处死,而是宽仁为怀。就连扰乱边境多年的海都,忽必烈虽深以为恨,也从未说过要处死他的话语。皇帝对待宗室的宽容,实有不得已的苦衷。他向来厚遇诸王,大行岁赐,所图不过是宗室对其权威的认可。纵然他频频示好,仍有宗王心怀不满,或以皇帝行汉法弃旧俗为由起事生乱,意图自立,或借太子病逝之际乘虚反叛。皇帝终于悟到:一味怀柔无济于事,必要时刻必须亮出铁腕。此次乃颜叛乱,岂非整顿宗藩的良机?

桑哥将皇帝的心事看得明明白白,待上头抛出这个问题,便进言道:“东道诸王封地临近京畿,其安稳与否,关系重大。而今叛王既已伏法,宜瓜分其民,肢解其地,以防余党聚集生乱。不如收其部众,徙至江南,断其联系;再者,择选一二西北部群迁至乃颜故地,分块屯驻,立宣慰司管辖,以作监视。如此,东道诸王兀鲁思势力自消,无从与朝廷抗衡也……”

桑哥显然深思熟虑,此言一出,即得皇帝赞同,也不知是他的本意,还是皇帝托他代言。总之,在众人眼里,皇帝的态度明确无误。至于随同作乱的党徒如何处理,皇帝也已想好:“此次从叛诸王,务必一一鞫问,审讯事宜,便由卿总理。”

这句话却是对安童说的,安童稍感意外,却也不作多想,当即领命。此事告一段落,皇帝再度望向桑哥时,话头已转到另一事上来:

“四月,朝廷更定至元钞,今已行之六月有余。朕闻有司上报,新钞畅行无阻,钞本无失,所用者法,所贵者信。钞法之弊得以缓解,全赖平章一力推行之功……至于朕此番亲征,粮饷充足,若非卿理财得法,怎保后方无虞?如此功劳,朕竟不知如何嘉赏……”

皇帝言罢,众臣一时默然:皇帝这般表态,便是要给桑哥进封了。可他已位至平章,其上便是丞相,却要如何加封?果真授以丞相,又置安童于何地?此前立尚书省,将中书六部划为尚书六部,地方行中书省改为行尚书省,中书省职权几乎被剥夺殆尽。若桑哥再度进封,朝中当真没有安童的立足之地了。

安童垂目而立,面无波澜。群臣观望首相的脸色,一时都不便出言。皇帝见众人无动于衷,便自顾自开口:“以丞相领尚书省,汉唐有此制否?”

皇帝的心意昭然若揭,只等有人附会便可成事。桑哥闻言微微一笑,坦荡地迎受种种非议的目光。他只要得到皇帝一人亲宠,朝臣纵有再多不满,又能奈何?

见众臣还未回应,忽必烈面色微恙,不满地睨视尚书省诸臣。在皇帝的逼视下,几位宰执无可回避,最终推出左丞叶李代众人进言:“前省官不能行者,平章桑哥能之,宜进为右丞相。”

“善。”

忽必烈一语落定,全无犹豫。他一意孤行,甚至不过问朝臣之意。众人虽不敢言,脸上却颇有不平之色,皇帝一概无视,继而道:“今岁钩考,初显成效,国库增收,历历可见。省部衙司既有余羡,地方官吏奸赃侵牟,恐怕不在少数。诸行省及所属路州,朕必遣派官吏专事钩考,追征逋欠,以充国用。钩考一事,桑哥,朕全权由汝署理。”

“陛下!”桑哥刚要领命,却被一人出言截断,安童径自出列,切切进言:“桑哥当政,所委任者皆为贪饕邀利之徒。若广行钩考于天下,奸党酷吏为邀幸求功,必以剥害生民为急务,恃势勒索,强征苛敛。如此必民间骚动,盗贼频发,贫民不堪其苦,恐生激变。待到流民四起,四野生乱,陛下纵然尽收天下之财,又有何益!这等后果,又岂是桑哥所能承担!”

他遽尔望向桑哥,言辞锋锐,毫不容情。桑哥被当面指斥,脸色难看至极,眼里的怨愤起起伏伏,过了片刻,竟莫名地平息下来。见皇帝一言不发,桑哥当下知他心意,一时更有底气:

“丞相言之过甚。钩考尚未行之诸路,何来民变之说?如此强加罪名,妄行诬陷,某当真不堪承受。”

这话说的歹毒,几乎将安童推至绝境。若此言属实,安童的指控便道义全失,甚至有挟公济私,构陷诬害之意。桑哥甫一上任,两人便势同水火,权斗不止。若站在桑哥的立场看,安童此言是出于公义还是私心,一时便模糊不清,难以分辨了。

皇帝冷眼旁观,他的沉默无异于包庇。面对桑哥咄咄逼人的反诘,安童一时陷入被动。他默然片刻,才冷笑道:“今日朝上,百官俱在,独不见中书省臣郭佑、杨居宽。其中是何缘由,平章心里再清楚不过了。”

桑哥哪料他突然扯出此事,一时语塞,不及回应。安童冷冷睨他一眼,又道:“郭、杨二人官至参政,尚被平章诬以‘奸赃’,论罪处死;御史王良弼为其鸣冤,亦被大人冠罪‘诽谤’,借机杀害。中书省臣无从申诉,御史谏言亦被封驳,朝官但有异议,皆被处死。试问小民若遭剥害,何以申诉?何以平冤?恐怕别无出路,唯束手待毙也!”

在这犀利的追问下,桑哥脸色一白,气焰全无。他讷讷片刻,忽觉委屈,转而向皇帝求助:“臣为陛下理财,岂为私利?奈何政令未出省台,便屡遭阻扰,如此何以行之天下?若朝官上下勾连,因私害公,臣纵有心,也无能为力。这丞相之职,臣实不堪任,还望陛下别相贤才……”

桑哥以退为进,苦情相诉。皇帝听了,再难置身事外。朝中谁不知道,桑哥的背后是皇帝。朝廷若政令难行,说是桑哥无能,实则是皇帝无能。皇帝的意志得不到有力贯彻,便是对他权威的挑战。他又岂能容忍?

一个乾纲独断的皇帝,怎能任由臣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权威,质疑政令?他当然不能容忍!

“郭、杨二人罪状明白,朕命桑哥按罪论处,有何疑议?朕欲行钩考,尔却以此纠缠不清,为罪臣翻覆!居心何在!?”

忽必烈忍无可忍,勃然作色,声若惊雷,四下闻之,一时震悚。他当着满朝文武怒斥安童,再不留一丝情面。下僚俱在眼前,安童却被皇帝像奴婢一般申斥,登时颜面全失,威严扫地。他面色惨白,落魄不堪,再无一言,当真狼狈极了。而皇帝的态度已如此明白,谁再逆鳞而上,便是不识时务了。

上一篇:舌灿莲花朵朵开 下一篇:大力嬷嬷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