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造化大宋(348)

这些可都是明晃晃的实证,看起来尤为触目惊心。除此之外,报上还专门僻出了一栏,刊登来信。有些信粗鄙荒唐,讲些听来的乡人故事。亦有些大大方方计算“募役法”和“差役法”的差别,想要推断哪种更好。当然,也有更进一步谈起了“役力”的根本,和为何富户也要应役的道理。各种言论不一而足,着实让观者津津乐道。

这些他们能看懂啊!不但能看得懂,还能跟人探讨一番。因而每到报纸刊发那日,茶楼中都热闹非凡。

“我就说了,那‘募役法’是不成的!两税都交过了,应役也不是年年都有,为何还要再增一样免役钱?这怕不是朝中有奸佞,想要敛财害人!”

今天讲的案件,是贫户因为赋税太重不堪忍受,选择逃荒流窜,最后从贼的案子。有人看了,立刻感同身受,破口大骂起来。

“应役又不给你发钱,两年不能在家干活,这得亏多大一笔?我看交钱倒是省事了,雇些闲汉来做差役不就行了。”这显然是看了前天报纸的人。那篇讲的却是个中产之家,因为摊上了衙前的重役,最后家破的案子。最是能引起这些中户的共鸣。

“你们这些都是末节。咱们东京城的百姓,有几个家里有田的?往年从没服过徭役,凭什么现在要再收一份?”说这话的,一身锦衣,满面愠色,显然是个被新法牵累到的上户。

“凭什么不能收?”坐在外间,一身粗布麻衣的汉子叫唤起来,“你也不看看应役都是干什么的,还不是为官府办差?这衙门难不成是专给穷户开的?到头来还不是官人得了便宜!明明田赋官户都是要交的,凭什么就不用服役?”

“君子岂能劳身?”对方恨恨斥道。

“没让你劳身啊,掏钱不就行了!你看看那些手力,散从官,还不是为官老爷卖命的。卖命不说,还要破财,简直不当人子!”义愤填膺的声调,顿时高了起来,竟然引来了一片赞同之声。

当然,这些人里,也不免前几天还在吹捧“募役法”,过两日又破口大骂的。不过是随波逐流,没有个定念。自然是报上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了。

然而不论百姓如何评断,《日新报》最大的好处,就是下至细民,上至天子都有翻阅。而这些言论会让无知小民犹疑不定,但是那些能看得懂的,就难免有些坐立不安了。

第162章

一大早来到衙署, 王安石先取了今日新出的《日新报》, 翻到了新闻一版。看过那则案件, 他默然良久,方才合上了报纸。

《日新报》此举,必然是受人指使的, 背后其人也不难猜。韩琦早已上书天子,直斥“募役法”害处,现今又多了个《日新报》从旁推波助澜。偏偏, 天子也是看报的, 更把《日新报》当做每日政务之余的消遣。他会看不到这些案件吗?王安石比旁人更清楚,天子心软无断, 极易动摇。若是因此坏了新法,其罪难恕!

放在一年前, 王安石此刻就已上奏天子,要封了这小报。可是现在, 他犹豫了,坐在桌前,迟迟无法提起笔来。这不是新法第一次受挫了。农田水利法原本的借贷手段未能施行, 保甲法最重要的以征兵替募兵, 被天子彻底摒弃。更别提由张载提出的将兵法了,就算他也觉得此法不差,但是终归是改了保甲法,方才颁行的。

自己殚思竭虑想出的东西,屡屡被人阻挠, 以王安石的脾性,又岂会不恼?然而这一步步的退让,天子的心意变化,却并未让新法付之东流。相反,那些新法还是颁行了,虽然跟自己的设想有些出入,却也算得上利国利民。

那他到底是胜是败?有时就连王安石自己也说不清楚。

也正因此,对于“募役法”,他是下了十足力气的。就连颁布细则,让官吏“议定”,也是以退为进的办法。他可以依靠此法,清除朝中那些对新法拒不从命之人,也能通过此法充盈国库,让地方州郡财政不至于举步维艰。“募役法”得利的终归是下面百姓,而那“免役宽剩钱”,不过是从中上之家取财的手段。他现在没法真正对豪富、官宦之家动手,但是那些家资不菲的兼并之家,还是能动上一动的。

若是能均贫富,想来下层百姓也有一条出路了。

然而想是这么想,真正面对报上的案件时,就连王安石也难免陷入了沉默。他是在地方做过官的,也亲眼见到过衙前之类的重役,是如何为祸乡里的。这也是他推行新法,一意要改动“差役法”的根本。

可是当这些“疾苦”变成了“人命”,带给人的感官就不同了。

《日新报》连续刊载了十期,每期都是一个涉及人命的案子。自戕的、暴毙的、落草的、弃家的、杀官的……十个案子,就闹出了二十七条人命。还有多少案子隐藏在其下,又有多少人因恶法而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