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流浪的极光(18)

“西红柿去皮,鸡蛋搅拌时加一小勺水……”

“茄子切丝后清水浸泡五分钟,可防止变黑……”

“五种夏季自制冰棍儿,健康又美味,降服家里熊孩子……”

阿寺在冰箱的便签上见过若拉爸爸的留言,所以认得食谱里大多数都是若拉爸爸的笔迹。他想象不出,客厅全家福里那个戴着眼镜不苟言笑的量子物理学家,是怎么一笔一划写出了这么大一堆鸡零狗碎的生活琐事。

他心里一定盘踞着一个让他心甘情愿卸甲归田的小公主……

他若知晓身后事,看到他的小公主这两个月是怎么过来的,该会怎样怅然呢……

下午两点半,阿寺从家里准时出门,把空荡荡的客厅锁在了身后。

午后的阳光透过浓绿的枝桠照进安静的客厅,在略显陈旧的橡木地板上晕染出点点细碎的光斑,随着树影婆娑悠然游动。窗台上的仙人掌开出一朵嫣红的花,旁边摆着若拉一家的全家福,再旁边,是若文穿着一条花裤衩在海边冲浪的照片,阳光下帅气的少年皮肤被晒得黝黑,笑得见牙不见眼。

若拉爸妈卧室的房门静静关着,她每周进去打扫一次卫生,房间保持了他们出国前的样子,爸爸的备用花镜摆在床头桌上,水杯摆在花镜旁边,妈妈用了一半的身体乳霜搁在另一边的床头桌上,若拉不怎么给这个房间通风,这样房间里熟悉的味道能保持的久一些。

隔壁是书房兼若文的卧室,也被打扫的一尘不染,阿寺把阁楼里若文的衣服都洗了一遍,和若拉一起熨烫平整再叠好,还有阿寺的鞋子,也都刷洗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放进衣柜里,永远的关上了柜门。

阿寺从家属院正门出去,穿过一段小吃街,从西门走进Q大校区。现在他的眼睛已经适应了外面的光线,出门基本上不需要再戴墨镜,他喜欢家属院和校区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树,头顶浓翠遮天,行走在绿荫里,心中便莫名有种安全感。

一个半月前,他找到了一份Q大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这份工作说起来还借用了若拉父母的关系。

学校食堂的面点师傅老吴很久以前在一家拉面馆打过工,有一年春节前想要回拖欠了好几个月的工资,结果差点被人打成重伤,若拉的妈妈有阵子常去那家面馆吃饭,正好在关张的小店前看到这一幕,便随手帮老吴维了一下权,若拉妈妈在法学界也算是个有名有姓的人物,老吴讨薪的事不知怎么的就稀里糊涂上了法制频道,若拉妈妈为此还跟老吴专门道过谦,觉得这事侵犯他隐私了。

老吴哭笑不得,觉得这帮知识分子还挺逗,只要能讨到过年回家的钱,让他去国家大剧院门口唱窦娥冤他都愿意。

后来若拉妈妈帮老吴在学校食堂找了份工作,这份工作一做就做到了现在。

若拉父母出事后,老吴来家里看过几趟,隔三差五就做了好吃的给若拉送过来,就这样认识了阿寺。

老吴发现阿寺在找工作,他看阿寺这孩子年纪和若拉差不多大,早早的放弃学业怪可惜的,就七拐八绕的托人给他在学校图书馆找了个临时工作,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帮原有的管理员打扫卫生,整理图书,做一做借阅登记。

这份工作比较清闲,环境也很适合读书学习,老吴希望阿寺能好好自学,明年接着考大学,为了给阿寺谋这份差事,他前前后后花了小五千块钱请人吃饭。

他人微言轻,能做到的只有这些了。

阿寺两点五十到了图书馆,径直走到自己的工位上,向一旁准备下班的徐老师问了声好。

徐老师是图书馆原有的一名管理员,快到退休的年龄,身体不太好,两条腿严重风湿,走路好像慢镜头。她推了推老花镜,慢慢起身,递给阿寺一袋豆沙包:“尝尝,阿姨自己做的。”

“谢谢徐老师。”

阿寺拿出一个豆沙包咬了一口,尽管他中午和若拉一起在学校餐厅吃的很饱,还是吃了一个,因为徐老师每次看到他吃东西,都会开心的笑出一脸褶子。

豆沙是自制的,软糯甜香,阿寺忍不住又吃了一个。

阿寺住在若拉家,渐渐的,家属院里认识若拉的教职工就都以为阿寺是若教授夫妇的亲戚,所以对阿寺很照顾。

徐老师也不例外,总是隔三差五从家里给他带吃的,还总跟他说:“我这一把老骨头了,也没什么可去的地方,你有事跟我说一声就行,只管忙你的去,我来替你的班,反正在哪呆着都一样。”

阿寺和徐老师每天轮班,这个月他轮晚班,从下午三点到晚上十一点,尽管徐老师每次说那些话时他都点头答应,可他一次假都没请过,他很珍惜这份工作,也很珍惜别人对他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