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生孤注掷温柔(131)+6册完结+特典


瞧了一会儿,正准备撤退,忽见一个人刚轰出来,又被里边维持秩序的都卫司士兵追到门口揪了进去。两个士兵拎着人往里走,提高了嗓门大声呵斥:“脚底抹油溜这么快,想逃“点校钱”,没门儿!”
子释顺口问旁边的人:“什么是“点校钱”?”
“你怎么这都不知道?”还是那个二十来岁的热心年轻人,“凡是非京籍蜀籍前科士子要参加秋试,都得通过礼部面审。所有面审者每人须缴纳五百文“点校钱”。”
子释点头。心想:原来是报名审核费。这报名费不便宜呀,比人头税还高。
一个年纪大点的接道:“说是等着面审的士子成百上千,这大热的天,各位翰林大人一个个考问着实辛苦,朝里补贴有限,上头便下了这条命令。”捋一把胡须,慢条斯理,“眼下里边坐着的,哪一位不是饱学宿儒圣贤名士?平常等闲连一面也见不上,如今可是十几个齐聚一堂,近在咫尺,当面教诲——别说五百文,就是五百两银子也值哪!”
子释想:原来这位是个学术明星忠实粉丝。
又有一个插口道:“这“点校钱”,不知哪个好编排的,给起了个名儿叫“折桂金”。彩头吉利,也没人计较数目了。再说面审一旦通过,三个月廪赋便到了手。若得高中,从此吃皇粮当皇差高枕无忧,哪怕借钱也得交啊。”说话人自己就是借钱来的,语调里带着点儿愤愤。
“折桂金”——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果然好彩头。子释暗忖,起这名儿的人颇懂心理战术。
其实礼部一帮书呆子,几时想得出这种花样?不过是都卫司士兵和各衙门借来帮忙的小吏们不愿白干,几个头头凑一块儿喝花酒时发牢骚。恰好理方司巡卫傅楚卿在座,刚跟着户部的人收税回来,经济头脑大长,替他们支了这一招。
傅老大命硬,当日几番挣扎,死里逃生。瞅着形势不对,想起有个远房族叔在定远将军麾下任职,于是掉头进了封兰关。族叔看他一身功夫,又不愿在军中打熬,便荐到理方司做了个巡卫。从此傅老大放弃了山贼那份前途有限的职业,改行做官。他脑子灵,下手狠,为人老辣豪爽,在理方司这片新天地里如鱼得水,干得有声有色,和各司部一众同僚厮混烂熟。
傅楚卿收了两个月人头税,学会不少钻头觅缝雁过拔毛的新招,给人当起了参谋。要知道,所谓非京籍非蜀籍士子,多数是有身家无背景的主儿,捞了也白捞,不捞白不捞。就算过后其中一些人中了举做了官,谁还会回头清算当初报名的半两银子?这笔“折桂金”,礼部几个执事抽一头,剩下的大家伙儿就地瓜分。至于侍郎以上官员和各位翰林学士大人,厅堂里伺候舒坦了,没人会过问这些琐事。
对报名的士子来说,交钱既是上头的命令,便只有遵照执行的份儿。谁有资格有胆量去追究这命令到底来自哪个上头?
先前那年轻人把子释打量几眼,道:“你怎的还不去拿筹?这会儿去拿,今天都不一定轮得上呢。”
子释腼腆一笑:“我不知道要交钱……回去跟家里人商量商量再来。”说着拱手道谢,转身要走。
那年轻人忍不住多句嘴:“你先把筹拿到,再回去取钱,岂非两不耽误?”
子释正要回答,就见几个士兵出来,在发筹的地方加张桌子,一个小吏坐到后头。为首士兵冲人群里嚷道:“交钱拿筹!现交现取!”原来因为有人面完就溜,他们吸取教训,改后端收费为前端收费了。
子释摊摊手,冲年轻人笑笑:“多谢兄台。”抬腿走了。
“哎——”年轻人差点脱口就说“我先借给你”,忽然想起对方素不相识,又咽了回去。
子释一边走一边窃笑。心说:“兄台好意。不过,我不是来报名的,我是——来考察市场的。”
几千士子聚集西京,多数住在城东“御连沟”西岸“芙蓉冢”一带。
御连沟原先叫做“雨帘沟”。赵琚到益郡之后,把昔日睿文帝南城潜邸修整扩充作了行在,这河水由城东向城南拐个弯儿与宫中湖泊相通,于是改叫“御连沟”。“芙蓉冢”传说是古蜀国芙蓉公主埋香处,后来成为文人骚客喜欢的游乐之地,文化产业也跟着发达起来。等待秋试的士子们自然旅居在此羁绊流连。就是那些住在别地儿的,也时不时上这儿来结朋识友,收集信息,切磋交流。
上一篇:鱼跃龙门记 下一篇:丑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