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江城谣(304)+番外

江城伸手拉过桓昭,神情亲呢,“阿璃,过来坐下说话吧,我正想呢,可巧你就来了。”桓昭感动的眨着大眼睛,“原来我是受欢迎的么?”江城嫣然,“当然了。你是我们的小妹妹呀,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受欢迎的。”拉着桓昭在一边的木椅上坐了。

桓广阳把江城拉到一边,脸色严肃,“你方才的话需要修正,并不是什么时候阿璃都受欢迎,譬如晚上。”江城满脸飞红打了他一下,“没羞的话夜深人静时再说。”打过他,昂着头走回来,坐在桓昭身边,言笑晏晏的闲谈。

桓广阳也过来坐下了,虽然故作镇静,可眼角眉梢都是笑和温柔。

桓昭叽叽咕咕的告诉江城,“我说呢,我好像不止有一件事要告诉你,除了十四兄和阿敏,还有件有趣的事呢。北魏那个元十五你知道吧?他最近除了上学就是看大夫啊,我看他可能满京城的大夫都看遍了呢。他这看大夫也是奇怪,不管是从哪里请来的大夫,不管花再大的代价,最后也要大夫露出右臂给他看看,才算罢休。你说他这算是什么毛病?”

“这不是大海捞针么?”桓广阳微哂。

不过,元维这办法虽笨,却透着固执和坚持,桓广阳也有几分欣赏。

不管元维单单是为了寻找回他的七兄,还是除此之外另有目的,都是值得尊重的。

“这个不算毛病。”江城笑道:“阿璃你知道么?元维因为是在咱们大梁,他是客人,所以只能用这样的笨法子。在北魏可是动用官府的力量,所有的大夫,不管是坐馆的还是游方郎中,必须经由官府验看方可……”

“也是要露右臂么?”桓昭忙问道。

“是。”江城笑,“因为北魏七皇子失踪多年,一直遍寻不获。前一阵子有一名丐妇饥寒交迫,无奈之下到当铺当一块玉佩,这才暴露了行踪。”

“那块玉佩是七皇子身上的,对不对?”桓昭很聪明的想到了。

“对。”江城亲呢的拍拍她,“因为这个意外的收获,北魏皇帝才知道当年他的七皇子是被这丐妇在深山中捡着了,喜欢他生的玉雪可爱,一直带在身边。后来这孩子生了重病,丐妇便把他放到了一位大夫门前,亲眼看着那大夫把孩子抱进去了才走。孩子身上挂着枚双龙佩,是可以分开的,丐妇自己留了一半,另一半佩在孩子胸前,抱走孩子的大夫当时光着胳膊,右上臂有颗很大的黑痣。大夫,黑痣,半块玉佩,这是现在所有的线索了。”

“原来是这样啊,元十五是在寻找大夫,寻找他七兄。”桓昭恍然大悟,“没想到元十五还挺重感情的,他七兄失踪都这么多年了,还没死心,还在找。”

江城微笑,“北魏那位七皇子据说天资聪颖,异于常人,很小的时候便手铸金人成功,被北魏皇帝视为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原本打算立为皇储的。七皇子失踪之后,北魏皇帝的儿子虽多,可是再也没有像七皇子那样令他满意的了啊。”

“也怪可怜的。”桓昭为之叹息。

叹息了片刻,她忽然觉得不对,“阿嫂,这些事我都没听说过,可你全知道啊。”

江城冲桓广阳呶呶嘴。

桓昭嘻嘻笑,“原来是阿兄告诉阿嫂的。唉,有些夫妻成婚多年彼此还客气又生疏,有些夫妻却是新婚不久便无话不说亲密无间啊,嘻嘻。阿兄你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啊,我知道了,我走,我这就走……”活泼的笑着,轻盈跑走了。

桓广阳立即紧挨着江城坐了,严肃的道:“阿璃走了,公主殿下,咱们继续。”

江城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模样,笑弯了腰肢。

馆舍中,李成恭敬呈上请贴,“十五殿下,这是寿康公主府邀请您参加嘉苑雅集的。”元维接过请贴看了,大为心动,“好,我一定如期参加。”

第171章

李成犹豫着似乎想要说什么。

“何事?”元维沉声问道。

李成陪笑脸,“十五殿下,属下听说往年嘉苑雅集邀请的多为小娘子,今年却是遍邀建康城中的未婚郎君呢。”

“如此。”元维心跳加速。

寿康公主两位公子都已娶妻,膝下只有幼女尚未字人,今年嘉苑雅集又一反常态邀请了众多青年郎君,这用意很明显啊……

“雅集之上都会有什么?是以吟诗作赋为主么?”元维挺直了腰身,一脸严肃。

“除吟诗作赋、比赛书法、绘画之外,还有抚琴、围棋、品茶、品酒,以及射箭、投壶等等,种类繁多。不管来宾有什么样的技能、特长,都能一展风采。”李成有些羡慕的说道。

不得不说,寿康公主府办的雅集很有气魄和度量,并不拘泥于诗词歌赋、附庸风雅,客人不管有哪方面的才华都可以脱颖而出,得到赞赏和关注。

元维露出沉思的神色。

李成没敢打扰他。

元维收到请贴之后到江城公主府拜访了桓广阳一次,之后的一段时间,他除了到太学上课之外便开始专注练习书法和射箭,寻找大夫的事他还在做,不过换了位和他相貌相似的随从扮他,验看大夫右臂的事也交给了李成等人,元维不再亲力亲为。

李成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惴惴不安,思之再三,找了个他认为合适的时机向元维进言,“十五殿下,顺利完成使命,回到燕京,得到陛下的喜爱和信任,这才是您当前的要务,也是李贵妃和武国侯对您的期望啊。”元维神色淡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心里有数。”虽然他年纪不大,平时又随和,可他这时却自然而然现出身为皇子应有的威严和尊贵,李成心中一凛,干笑了两声,连声道:“是,是,属下僭越了。”不敢再多说多话。

虽然不敢再多话,不过李成对于元维的言行还是很不赞成的,少不了写信把这一切都详细报告给远在北魏的武国侯李安民,“十五殿下对于嘉苑雅集的兴趣似乎在浓厚了些。不过是寿康公主府的雅集而已,无关大局,十五殿下似乎将精力用在了不相干的事情上……”

李成告的这个状肯定没什么用,因为距离遥远,李安民鞭长莫及。等他“劝诫”元维的信函到了的时候,嘉苑雅集的正日子也到了。

到了这一天,元维一大早起来悉心打扮了,白玉冠,月白衣衫,丰神秀逸,翩然不群。

到了嘉苑,他先去拜见了主人桓大将军。桓大将军远远的看到位俊俏郎君进来,瞧着那身形、气度,觉得还是挺顺眼的,眼眸含笑,满怀希望,等到了近前才发现是元维这位北魏的十五皇子,兴趣马上就消失了,眸光深暗,不苟言笑。

他是个大忙人,今天特地抛下一堆军国要务来参加这次雅集就是想放出眼光看看有哪家的小郎配得上他的宝贝女儿。元维这容貌风度他看着倒还行,不过这是位异国皇子,他的宝贝女儿可不会远嫁北国,远离父母兄长,所以这元维看见也可以当作没看见了。

桓恺、桓暶等镇守在外的桓家人已经陆续离开了,现在桓大将军身边的子侄虽多,亲生的却只有桓广阳一个。元维和别人都不大熟,不安的看着桓广阳,好像在向桓广阳求助。桓广阳浅淡一笑,目光中似乎含着鼓励之意,虽然他这仅是礼节性的笑容,元维却是心中一暖,觉得安定多了。

乐康公主的儿子瘐涛和太子妃的内侄范琛两位年轻公子也相继到来。

瘐涛外貌出众气度安然,范琛眉清目秀端庄从容,这两人各有各的优点,对桓大将军俱是殷勤。桓大将军询问了他俩的喜好、特长等等,对两人应该也是另眼相看的。瘐涛彬彬有礼,“姨父,家父家母命我向您和姨母问好,向表兄表嫂问好,家母还说想念九表妹了,过两日便来看她。”范琛温文尔雅,“家父家母也命晚辈向您和公主殿下问好,家母说,她探访江城公主府之时偶遇桓九娘子,九娘子秀外慧中,冰雪聪明,令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