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伪程序员男友(89)

作者: 姚佰顺 阅读记录

初二时,偶读一本80年代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其中我最喜欢那篇《林家铺子》。读完之后我思考了很久,原来短篇小说也能把故事写的那么精彩那么打动人,而且对字数也没有要求。对于没有多少写作经验的我来说,我觉得我应该写短篇小说。

文学梦被再次点燃,也是从这时起,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寻梦之路。

初二、初三两年,我一共写了20多篇短篇小说。

那会我的脚步从未走出过本县,视野狭窄、见识短,我的作品没有多少深度,只能写一些中学生的懵懂初恋。

如果那时候我要是坚持写下去,也许还能有个未来,也许我就是现在青春校园小说的鼻祖。

可是后来那些书稿全被我烧了,一共烧20多篇短篇小说,三本青春校园长篇小说。

我为什么要烧书稿呢?

痴迷写作,荒废学业,让父母痛心了,留级了。

早恋与诗歌

我一直认为诗歌是众多文学题材中最美的,也是最难懂的,却也是最容易上手的。

可是当下好诗不多。打油诗、老干体充斥着报刊杂志,反而那些写的很美的诗歌,只能存在于网络。

我的诗歌创作来源于爱情,起步于爱情诗。

我早熟,也就自然早恋,初中就谈恋爱了。

在当时看来那些恋爱都是撕心裂肺的,不过也是非常纯洁的。

写情书、写情诗是那个年代最流行的。

80、90年代的情诗是写在秋天的枫叶上,21世纪初的情诗是写在散发着薰衣草香味的彩纸上。

那一年我哗哗就写了一百多首情诗,后来十几年所写的都不及那一年写的多。

进入高中之后,特别是我烧毁书稿之后,我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再去写小说。对于文学的热爱,对于情感的表达,只能用诗歌来寄托。

后来我的诗歌不在局限于爱情。对人生、对理想的思考同样占据我的笔端,比如这首《高四》:

影子是一堵墙

我伸了又伸

始终无法越过

墙的黑影跟随

走不出那心头淤积

淤积在阳光的季节

等待在墙角苍老

苍老在高中的第四年

墙是一个影子

消失在多梦的黑夜

我伸了又伸

没有影子的季节孤单

那心

谁为保护,为谁痛苦

19年来,我写过250多首诗歌,排版好了,自己打印装订成集《北极光》,也试着投过几次稿,但始终没能出版。毕竟汪国真之后中国诗人没人关注了,中国的诗歌也走向了没落。诗歌绝对卖不动、火不了。除了自费出版,没有哪个出版社愿意在诗歌上大投入。诗歌就好像是小三,只有男主人喜欢,其他人都不喜欢,想转正,难!

倒是上大学的时候,我把诗集码到电脑上,传到网上,还真有一家图书公司电话联系我,说要出版我的诗集。但是一个月后这家图书公司变卦了,之后不了了之。

这些年我也不怎么去写诗歌了,一年也写不了两三首,不是因为创作枯竭了,也不是因为我的视野贫瘠了,而是当下真的没有多少人愿意读诗歌了。别人写的我看不懂,我写的估计别人也看不懂。读懂一首诗,必须要联系创作的环境,必须要理解诗人的创作心情。说来说去诗歌就是一种自己存在于自己世界里的东西。

没人看,诗集出版不了,但是我不想让诗歌没落。在我写的小说里,在恰当的情节之处,我都会插入诗歌,一些最能恰当地表达小说中主人公心情的诗歌。越是情深之处,越是动人之处,越是需要诗歌的表达。

叛逆的青春

继续说我初中早恋那些事。早恋间接地成就了我人生中第一部 长篇小说。

当时我只是想把那些青涩的爱情给写下来。真正开始写长篇竟然缘于此!真是害人不浅,为爱发电很难的。

在中考之后的漫长暑假里,我一个人宅在家开始写长篇小说。那会电脑还没有流行,全是手写稿,写了二十多万字,又改了改,再誊抄一遍。话说手写比码字累多了,也不便于修改。

花费了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貌似学习也没这么用功过。

写完之后,我异常地激动与自豪,当时要是有微信,我一定也会发朋友圈炫耀一下,毕竟那一年我才十五岁。

完稿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投稿,可是我连往哪投都不知道。

然后我就去书店翻翻,发现好多书都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就觉得这个出版社蛮厉害的,于是我就把我人生中的第一部 长篇小说《春始终别》(寓意初恋没啥结果)投寄了过去。

那时候网络也不发达,也不流行电子邮件投稿,那时候都是邮寄纸质稿件。

上一篇:秋凉知夏暖 下一篇:她冷漠又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