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姨娘是个小画手(263)

林婉素大惊,“什么?”

另一个小太监冷笑,“敢问您可有诰命在身?敢问您是林氏待嫁闺女?既不是命妇,又已归曹氏,何事频繁出入宫闱?”

林婉素一生从未有如此难堪时刻,涨红着脸看向渤海侯夫人求助。渤海侯夫人大怒,骂小太监:“狗奴才!安敢如此无礼!待我禀报太后……”

“渤海侯夫人还是息怒吧。”一个身材高大的太监从宫墙夹道中转出来,冷冷道。

渤海侯夫人抬头一看,哼了一声,“原来是李大保啊。一个宫禁腰牌而已,还值得你专门跑一趟?”她拿眼睛上下一瞧李德胜,笑道:“多年未见了,没想到你如今头发都白了。”

李德胜对她拱手行个礼,“夫人却美貌如昔。”

渤海侯夫人冷笑,“不敢当。你有什么话,说吧。”

李德胜瞧林婉素和崔英洁一眼,淡淡道:“太后娘娘适才犯了目眩之症,陛下赶去探望,还望几位谨言慎行,莫要再惹太后生气。”

渤海侯夫人一甩袖子,“婉素,给他!我们走!”她一面走,一面怒道:“姐夫早逝,留下我们这些妇孺任人欺辱!”

林婉素回到家,立刻被她婆婆罚去曹氏祠堂跪着。

曹芳虽看出这次儿子去云州是受了儿媳妇带累,可终究不便多说,只激励儿子道:“云州是陛下登大寳之前的封地,他派你去教谕,足见对你重视之心,你可得好好干出一番事业才不负陛下期望。”

曹太太也如此说,“当年陛下都能一去云州住上数年,难道你更精贵些?况且,经陛下治理,边患已绝,明顺、慈化等地还有塞外江南之称,想来虽不及京师繁华,可也绝不会是什么荒蛮之地。”

林婉素罚跪结束,她婆婆又教训她,“你们林家也是战功起家的人家,我还道你林家的女儿必然有几分祖宗的血气,呵,没想到。圣旨已下,你去宫中做甚?非要闹个没脸。成了,我知道你的心思了,你怕苦,不想去云州。那你便留在家中吧。我叫大郎带几个身强力壮不怕吃苦的丫头去服侍。”

林婉素哪敢再说什么,连太后都不管她,回镇南侯府再哭诉一次除了让她婆婆生气,又能管什么用?只好忍气吞声收拾行李,随丈夫去云州了。

太后一连病了几日,将渤海侯夫人母女拒之门外,又给广泰、清河几位公主和老郡主送了礼物,代她们谢罪。

这事闹得这么大,瑶光倒真不好去京城了,若是去了,倒像是她要求看热闹似的。于是她只派人去了端王府,给太妃送了一条羊绒织的披巾和一双羊毛线织的软鞋。

瑶光还真折腾出了羊绒线和羊毛线。

不过,出了大力气的是刘寡妇和从绿柳庄来的一个姓姚的丫头。

那丫头在家中行二,并没名字,大家都只叫她二丫,她虽不是来山上这批庄仆中最聪明伶俐的,但手很巧。

她原被抽调出来做包包和流云衣的,瑶光在瑞莲坊后院工坊摆弄这时代的纺线机器时,姚二丫就主动站出来说自己从小跟着她娘纺线,后来瑶光拿着自己凭着印象画出的各种纺毛线机器图和工匠们讨论怎么改进纺毛线的机器时,二丫果然出了不少好主意。

羊毛纺出的线颜色不均,姚二丫又提出染色,这个她原先在家中也是干熟了的。

只是,要给毛线漂白或染色,就不能在瑞莲坊后院做了。

幸好,这时中人陈三嫂在翠谷下的陈家村找到了一处宅子。

这处宅子离村中其他人家都挺远,原是一户人家分家后另建的宅子,后来此人在镇上做生意富裕了,在镇上另起了宅子,这一处便没人住了。现听说瑶光在找宅子,就觉得宅子中日久没有人气可不好,不若租出去,一年还白落十两银子。

瑶光和薛娘子去看了宅子,都觉得正好。这陈家村沿着溪流而建,这家宅子正好在村尾,后门出去就是溪水,在溪边挖几个池子便可以把漂染的活计在这儿做了,院子中房屋也还好,稍微收拾一下,加盖几间工房就可以当纺线的地方,如此一来,一个小手工毛线作坊就齐活啦!从山谷中刘寡妇那里收羊毛也近了很多。

工坊中最先做出的毛线全是暗色,要么就是用硫磺漂白出的素色线,试验几次成功后,才渐渐又多了三个颜色,松花,桃红,天青。

瑶光从竹器店订了一批粗细不同的竹针,先教姚二丫等人织平针围巾。姚二丫原以为毛线是准备用来织成挂毯地毯的,万没想到还可以这么用手织,挺神奇的。

瑶光也不着急。先把羊毛都纺成线,再趁着天还不太冷漂染晒干,要织围巾披巾,还有一整个冬天的时间呢。

上一篇:彪悍农女病娇夫 下一篇:盛宠名门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