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姨娘是个小画手(60)

另一个也赶快说,“可不是,我瞧良娣就温柔贤淑得很。对我们这种卑下的人都如此和气,对旁人只有更好的。”

瑶光笑道:“还烦请两位大人‘如实’回禀太后。”

俩太监点头,“那个自然。良娣不必担心。”

待将两人送出了二门,瑶光又叫紫翎又端来一盘银子,差不多有五十两,“两位宫使奔波一趟,我本是应该在庄上好好招待的,可知道两位还赶着回宫覆命,哪里敢拖延。两位在路上也得打点下跟着来的人,出趟差辛苦,哪有再让二位破费的,这些银钱,给大家路上买些茶水点心。”

两个太监心说韩良娣果然上道啊!出来一趟,上下当差的人都发了一注小财,哪有不说她好话的。

瑶光当然对薛宫正也有厚赠,只是薛宫正推辞了,“我是受太妃所托而来。再说了,也怕有些东西打眼。”瑶光一想也是。便不再提。太妃一定会对薛宫正有表示的。

两人依依惜别,瑶光挽着薛宫正手臂,“良师难得。不知何日能与宫正再见了。”

薛宫正笑道:“良娣莫急。太妃临行之前我已经禀告过她,须得给您找个先生常住在家中。人选也有了,也已送信去了,大约再过几日就会到了。我猜,太妃很快会派人来安抚良娣。”

薛宫正上了油壁小车,一行人出了二门。

瑶光怅然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快步走回到书房,斟酌字句写了封短信,命王妈妈叫来管家王顺,“你带上些庄子上暖棚里的鲜嫩菜蔬和一笼肥鸡去王府一趟。若是太妃在家,就说良娣给太妃请安,若是太妃进宫了,就将这信交给李嬷嬷。”

王顺不敢怠慢,将信双手接住揣在怀里,领了几个小厮装上菜蔬肥鸡,赶着马车,比薛宫正一行人还先进了城。

到了这天晚上掌灯时分,太妃果然派人来了。

太妃派来的是端王的乳母郑妈妈。郑妈妈比李嬷嬷服侍太妃的时间还久些。郑妈妈也是太妃闺中时的大丫鬟,后来随着太妃进了宫,二十几岁时放出来,早已去了奴籍。她嫁给了帮太妃打理生意的掌柜,生二女儿后刚巧太妃生了端王,又召她进宫抚育端王。

紫翎一听说来的是郑妈妈,心里先是一喜,赶紧跟瑶光说了郑妈妈身份与众不同之处——郑妈妈现在虽然不在王府服侍,但仍是太妃的贴心人,更有抚育端王之功。

瑶光便带着众人亲自去二门迎接,见到郑妈妈,上前福了福身,“辛苦妈妈了。”

郑妈妈受了瑶光半礼,便连忙扶住,笑道:“太妃见了良娣的信很是高兴。天气渐热了,刚好我家那口子从江南带了一批轻软的绸缎回来,今天我送去王府,太妃便叫我顺便送过来。”

瑶光请郑妈妈坐了一会儿,问了问太妃近况,又问李嬷嬷可好,说了说薛宫正受太后召回的事,便叫下人们服侍郑妈妈去泡个汤,好好睡一觉。

郑妈妈昨日确实是赶巧去王府给太妃请安的。

她丈夫郑桂管着太妃手下生意,这几天才来了两船的江南新式绸缎,挑了些新颖别致的,再有一盒子南边最近兴起的用纱堆的花,俱是新巧的样子,便连同这两个月的账册一并带了去王府。

太妃见了郑妈妈原正高兴,不防到了下午有人来报绿柳庄的管家王顺来请安了,就觉得有些奇怪。

底下庄子的管家们倒是也有定时来请安的,却都是一年两三次罢了,太妃哪耐烦见他们。绿柳庄住了瑶光之后自然不同,但也是每半个月来一次,这三天前王顺才来过,送了一篓枸杞芽和小青牙瓜,怎么今儿又来了?

于是派了李嬷嬷去看看怎么回事。

不一会儿,李嬷嬷带着瑶光的信和薛宫正被太后召回的消息回来,太妃一听气了个倒仰。

林纹在宫里太后面前告了黑状,却没回王府,依旧在镇远侯府“服侍”老侯夫人呢,故此太妃至此才知道薛宫正被召回的事。

太妃一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怒道:“她还有脸告状!”更气的是太后竟然不问她一句,就这么召回了薛宫正。由此可见,林纹必然是狠狠地把她也告到太后跟前了。

郑妈妈忙给太妃顺气,太妃喝了几口茶,才缓过气,叫李嬷嬷看瑶光的信里写了什么。

李嬷嬷展开信,读了一遍,瑶光的字倒是进步了很多,方方正正的,也不再是用炭笔写的了,只是遣词用句还不够文雅,大意是这几天天气更暖和了,不知太妃在府中好么,她身体好了很多,跟薛宫正这种良师在一起日夜学习很快乐,也很有收益,今天薛宫正要回宫了,她很感激也很不舍等等。

大致上,就是普通的日常问候。也算是个证明,太妃回府的这段时间,她是有好好学习的。不然绝对写不出这样的信来。

上一篇:彪悍农女病娇夫 下一篇:盛宠名门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