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洪荒同人)重生2000年当学霸(425)

“谈恋爱这件事,急不得吧。再说了,你们在选女孩的时候,女孩也在选男孩啊。”林锦麒知道龙媛的几个室友没有看中自己这边的男生,不过为了室友的自尊,林锦麒也没有彻底说破。“如果她们觉得不合适,就会让男生知难而退吧。如果她们觉得还不错,估计也会设一些障碍来考验下未来的男朋友。总之,尝试一下,结果什么的并不重要。”

“老四,你是不是写爱情鸡汤的啊?”曾浩林崇拜地看着林锦麒,“太酸了吧!”

就在郭明韬组织大家打新生篮球赛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科学》杂志社正在审阅林锦麒的论文。按照流程,林锦麒的论文要首先通过编辑部的内部审核之后才有资格送到杂志社的合作专家那里进行同行评审。当然,专家一般情况下都是编辑们随机挑选的,这样就能避免一些主观因素在里面。虽然《科学》的编辑不见得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大拿,但一般也是该领域的高阶知识分子了。

林锦麒的这篇论文让编辑有些犹豫不定,由于“庞加莱猜想”因为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的三篇预论文而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最近这段时间关于这个猜想的论文数量激增了不少。毕竟佩雷尔曼那只是预论文,在没有详细的推理过程之前,学术界是不会承认“庞加莱猜想”已经被解决。如果有人能从别的方法证明这道题目,那么“庞加莱猜想”的破解第一人头衔还是会落在自己头上;或者干脆替佩雷尔曼将详细推理过程给写出来,那么好歹也能否分享这个头衔。可惜不知道是佩雷尔曼在故弄玄虚,还是佩雷尔曼自己也没有详细的推理过程,总之学术界都争吵了好几个月了,还是没有太大的进展。

看到这篇来自华夏,学术单位挂着Tsinghua University的论文,编辑不知道该说什么。清华大学在国内当然名满天下,但是放到国际上却只能说是一流大学却不是顶级大学。在数学专业领域,清华的排名甚至在50名开外了。国内的大学中,北大、复旦和上交大都在清华前面,甚至连北师大都能在数学领域和清华较量较量。

“不管怎么说,论文没有太明显瑕疵,已经符合过审标准了。”编辑犹豫了许久,最后自言自语道。“我这边还是安排同行评审吧。”

编辑将论文提交到下一阶段,同时发出一封邮件给林锦麒,表示他的论文已经进入同行评审。通常这就意味着《科学》杂志已经认可了林锦麒论文的初步质量,剩下就是看专家们对论文的真实性和重要性进行验证了。

第105章 来自东方的天才

说来有趣, 林锦麒准备将自己有关“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论文分成两次投稿,完整版投的是美国的《科学》, 而详细版则是打算投由普林斯顿大学负责主编的《Annals of Mathematics》。-不过林锦麒人算不如天算, 《科学》编辑部居然将这篇论文转寄到了正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约翰·米尔诺教授。

米尔诺教授虽然是年近80岁的老人,但是他的思维依然活跃,精力依然充沛。这位老教授已经在1962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了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可以说国际数学三大奖就只差阿贝尔奖了。不过到了后世的2011年, 这位老教授终于完成了国际数学最高奖的大满贯, 成果摘下阿贝尔奖。除此之外, 他还是美国国家数学奖章获得者,属于美国科学界的国宝之一。因此林锦麒这篇论文如果能得到这位教授的认可和通过, 那么论文的份量自然又会被加重许多。

不过林锦麒此时并不知道谁将是自己论文的同行评审员, 因为《科学》采取的是“双盲制度”, 即撰稿者不知道评审员身份,而评审员同样也不知道撰稿者身份。从理论上来说, 这已经是最公平的原则了。但是收到来自《科学》的电子邮件还是让林锦麒颇为兴奋,能进入《科学》杂志的第二轮审稿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就已经是胜利了。别说华夏的本科生了,美国又有几个本科生敢往《科学》投稿还能到第二轮呢?

林锦麒将这个喜悦默默地留在心底, 没有告诉任何人,在没有最终结果之前,林锦麒觉得还是不要过早地“立FLAG”, 毕竟自己在前世是连续参加十年参加公司年终抽奖结果连“阳光普照奖”都抽不中的人。要知道这十年林锦麒已经换了四家公司,但是还是依旧没戏。

约翰·米尔诺教授看了看窗外,居然又工作了一个通宵。虽然自己是数学专业方面的教授, 但是不代表米尔诺教授对医学是一无所知。相反他也知道熬夜对于每个人都无异于慢性自杀,可是对于很多研究者来说,深夜往往是灵感最活跃的时刻。很多华夏的学子都被爱因斯坦的半句名言给“喂鸡汤”了,殊不知在科研领域里,越走到最后越能发现“天赋”才是最终决定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