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029)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宝山姑姑委屈的说:“娘唉,您闺女可不跟您一样,就会磋磨儿媳妇,我拦着挡着,这不是你外甥媳妇有眼力劲吗,满眼里都是活,我根本就拦不住。”

守着自己嫂子,说自己的亲娘会磋磨儿媳妇,“老骡子”这么爽快的人,都被憋的难受,赶紧捂嘴偷笑。

宝山奶奶让闺女给气得,使劲拧了一下她的胳膊,恨声的骂道:“你会当婆婆,娘三个看着人家孩子一个人干活,就不脸红吗。”

宝山俩表姐赶紧替母亲讲情:“姥娘,俺俩也帮着嫂子干活了,俺娘给烧的热水。您有空了去俺家看看,现在俺家被嫂子收拾的,可干净了。家具擦得锃亮,地扫得干干净净,让俺嫂子把房间里的地面,都给砸平了,好像是麦场。”

宝山的姑姑又懒又馋,今年三孩子都没在家,丈夫一个人种五口人的地,回家再做家务,肯定顾不过来。

新媳妇大过年的不休息,从早到晚的打扫卫生,可想而知,家里被她造腾的,肯定不像个样子。

宝山表哥说:“她家乡连年干旱,冬天都很少下雪,人喝水都困难,洗脸水舍不得倒,留着喂羊。

她们那里的人,一辈子就洗两次澡,一次是结婚,一次是死后。夏天热的狠了,能用湿毛巾擦下身子,就是好的。平时见场雨,家里能盛水的家什都拿到院里,赶紧接水。

她来到咱们这里,看到水随便用,忍不住的想到处擦洗。”

宝山娘听外甥这么说,就吩咐赵芳:“三芳,你去代销点里给外甥媳妇买身秋衣秋裤,让她在咱家洗个澡,可怜的孩子,可真是受罪了。”

听宝山表哥说,姑娘的父母让每年照张照片寄回家。“老骡子”主动说:“一会磕完头,我去找悠悠姥姥,让悠悠过来给你们照几张彩照,给姑娘的娘家寄回去,好让人家父母放心。孩子出门千里遥远的,有张照片也能宽宽父母的心。”

宝山的奶奶护犊子,在村里的人缘特别的差。宝山的父母人老实,在家没有地位,管不了母亲和村里人胡搅乱缠,只能给人赔不是。

他们虽然没和别人吵闹过,可村里人也不待见他们。嫌弃他们活得窝囊,连自己的孩子都护不住,自家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省出口粮养着外甥外甥女,还让自家的孩子伺候着。

所以,宝山家的人不敢让悠悠给照相片,他们自认没有这么大的脸。

“老骡子”和悠悠姥姥关系好,她开口请悠悠帮忙照相,保准没问题。其实“老骡子”也不是偏能(显摆),她看着少女般的姑娘,小小的年纪远离父母,从内心里想帮帮她。

宝山大姐二姐来到后,“老骡子”带着外甥媳妇给长辈拜年,就是让新媳妇磕头。姥娘、舅舅和妗子、俩表姐和姐夫,挨个都得磕头。

这头可不是白磕的,请头的人得掏钱。昨天他们就商量好了,姥娘给一百元,舅和妗子给五十,俩姐姐姐夫各给十元。

这在现在可算是最高的了,按照一般的标准,姥娘给十元,妗子给五元,嫂子和姐姐给二元钱。

宝山奶奶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她的钱也是宝山爹出的。也就是在韩屯,老人挣钱容易些。要是别的村庄,一百元钱得做多少双鞋垫。

新媳妇也大方,她问过丈夫后,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元钱的见面礼,宝山年龄小,也给了他一元钱。

第806章 没良心的

儿子和儿媳妇这么一来,把宝山姑姑给气的,儿媳妇给了一元钱,她作为长辈,咋着也得比儿媳妇的高,最少得二元钱,八个孩子得十六块钱,这可是工人半个月的工资。

她转了下眼珠,就把自己娘拉到房间里。

“娘,我可是没带这么多的钱,这小败家子,手里刚有了俩钱,就不知道咋着花了,一下子给出去这么多,让我咋给啊。”

她娘还不知道女儿的心思,从腰里摸出一沓零钱,没好气说:“我就知道你没这个心,昨天就给你准备下了,这是十六元零钱,你拿去分吧。

老太太又掏出十元钱给了闺女:“这十块钱你拿着,去代销点买四对好枕巾,你嫂子和侄女给你长脸,你也别太抠唆了。”

按照这里的规矩,新媳妇结婚,嫁妆里最不可少的就是手巾了,婚后给长辈磕头,每家送一对手巾。原来都是用粗布织的手巾,现在是花钱买的毛巾,一条便宜的毛巾二毛多,一对还不到五毛。

枕巾大多了,也比擦脸的毛巾厚实,便宜的一条七毛多,最好的一元钱。

宝山姑姑从母亲手里接过钱,出门就找儿子,她拉着儿子往外走。

出了院门才对儿子说:“你姥娘刚才给我说了,你们不能光收钱不出礼。你媳妇是外来的不知道,你该知道吧,新媳妇给长辈磕头,必须给准备手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