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100)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看来,在人们的心中,韩屯村和共产主义,是划上了等号。共产主义就是老一辈人的梦想,他们追求的是共同富裕。

别说万元户了,就是十万元户,在人们的心目中,也是个体户,和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可是搭不上边。

冬梅家的院子里,摆满了嫁妆,可不是现在时兴的四十八条腿了,而是从京都友谊商店买回来的欧式古典家具。光是这一套家具,就花了一万多元。

除此之外,还有全套的家电: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四大件齐全,还有各种小家电:录音机、电风扇等。三转一响更不用说了,肯定得有。这一套家电,又是一万多。

这些家电,大头是悠悠姥姥给准备的,全都是震宇牌的家电。洗衣机除外,是进口的全自动洗衣机。

冬梅帮着自家干了好几年,一直到现在,下了班就去代销点里帮忙。有时候忙的很了,晚上就住在悠悠家。

这些东西别说在农村了,就是城里有工作的人,也置办不起。再说了,村里人都知道这些东西好,具体的价格还真不清楚。

要说这些东西价值二万多,得在十里八村掀起巨浪。就这村里人还都在议论:“这么好的闺女,嫁了个三寸丁,还死命的倒贴,冬梅开了这个头,往后谁家的闺女嫁到韩屯,还不得把娘家掏干。”

“老周家可真舍得,这把家底都给了闺女,往后还有这几个小子,拿啥娶媳妇。”

“咱们操这心都多余,人家这粉坊一年就挣一万多,娶媳妇还差钱。”

“你以为是咱们娶媳妇,两三千就够了,他们家陪送闺女这么多,娶媳妇咋着也得比这多。”

“再多能咋的,一万块钱砸下去,再好的媳妇都能娶进门。”

“唉,人比人该扔,这几年开粉坊的多了去了,几户哪个村都有,别的粉坊一年能赚上二千块钱就是好的,谁家也没冬梅家这粉坊开的好,每年都赚上万的。”

“这可眼气不了,他们家的粉条就是好吃,同样的价格,谁都想买质量好的。”

第862章 送嫁

其实大伙不知道的是,冬梅家的粉坊,一年可不是挣个万元户,他们家一年就挣十万元。

别的不说,他们家用粉渣喂猪,每年出栏二百头,光是养猪,就能挣三万多。

最让村里人热议的是,冬梅的母亲给闺女准备的铺盖,不仅有十铺十盖的厚被褥,还有十铺十盖没絮棉花的铺盖,六十条床单。

十床套好的被子,全都是织锦缎的被面,细棉布的被里。结婚的被子用白色的被里有个说法:白头到老。

十床被子十种颜色,十个花型。百子登科、龙凤呈祥、百鸟朝凤、鸳鸯戏水、百花争艳、松鹤延年、连年有余等。红的、绿的、蓝的、黄的和紫的、粉的,五颜六色特别的漂亮。

这些绸缎的被子,铺开摆在家具的上面,耀眼醒目,满院子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为了防止织锦缎被面被刮花抽丝,每床被子都罩着被罩。这些被罩是悠悠从后世抄袭来的,开口留在被面的中心,更好的突出了被面的花型。

这十床织锦缎的被面,全部是红英这当姑姑的,给侄女准备的添箱礼。冬梅母亲准备的十床,就没絮棉花。

他们家不是没有棉花,而是套好的棉花被子太占空间,套太多的被子,家具里放不开。

再说了,别人家套的褥子,宽的三尺七,窄的二尺四,冬梅娘家给闺女准备的褥子,全部是两米宽的。

冬梅买的家具里,床都是二米的,褥子和被子大小是一样的。

其余的尽管大多数都是粗布的,可这么多的被褥和床单,在十里八乡,绝对是头一份。

冬梅家就她一个闺女,周楼年年种棉花,打冬梅小的时候,她奶奶和母亲,就开始给闺女攒铺盖,这几年分地了,棉花富足了,石庙村又有了纺纱厂,不用纺花就能织布。

别人家织的粗布卖钱,冬梅家织的粗布自己留着用。一个春天能织几十床,陪送给冬梅这些,还给儿子们剩下好多。

其他人家织的粗布,每样留下一床,大部分都卖了。每个妇女冬春两季,光是织布,也能挣个五六百块钱。

冬梅家不缺这个钱,可布照样织,所以,她母亲每样给了冬梅一床,谁知道都翻出来,竟然有这么多。

除去这些,还有十件毛毯、蚕丝被、毛巾被,十件四件套。这十件四件套,在农村可是新东西,除了韩屯村以外,估计还没有这样的。

从八三年冬季,国家废除了布票,城市里开始有卖被罩的,不过除了友谊商店,还真没见过有卖四件套的。

另外,冬梅的四季衣服和手做的布鞋也多,把衣柜装的满满当当。特别是布鞋,单鞋棉鞋加一块,总共一百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