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101)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这些鞋里面,光是韩志明的,就有四十双,看来冬梅自己的鞋,是早就准备好了,订婚这一年多,光给韩志明做鞋了。

鞋垫就更多了,除了每双鞋里垫着的,另外还有一百双,这些鞋垫一部分结婚后要送给婆家人,每人一双。

冬梅的绣花门帘,可是真漂亮。她整天在悠悠家的代销点里帮忙,见识了各种漂亮的门帘,取各家之长,自己绣出了这独一无二的门帘。

织布家里人可以帮着准备,鞋和鞋垫,都是自己做的,门帘也是自己绣的,通过这些手工活,可以看出,冬梅的针线活做的非常好,是个心灵手巧的好姑娘。同时,也是个勤快的好姑娘。

从她十六岁高中毕业后,就在悠悠家的代销点里帮忙,考上韩屯村的工人以后,下班后也去代销点里,这些针线活,应该都是她熬夜干的。

现在农村送嫁妆,还是用人抬,冬梅这些嫁妆,可都是名贵木材,小件的还好说,大件的人可抬不动,两个村离的再近,可隔着个大堤,抬过去也费劲。

本来,爱国舅舅打算在韩屯租两辆汽车,把嫁妆拉过来。可冬梅的爷爷说啥也不同意。

他老人家认为,冬梅要是嫁到别的村,在韩屯村租车还行,可嫁到韩屯村,即便是自己姑父租的汽车,别人说起来,还得是婆家给租的。

老爷子说的也有道理,可除了韩屯村有汽车,在想找两辆汽车可就难了。张集镇也就供销社里有一辆,第二辆都没有。

老爷子发话,没有汽车咱就用拖拉机,自己家里就有一辆,韩屯村还有两辆,新石庄也有两辆,二爷家的桂花家也有一辆,六辆拖拉机送嫁妆,这在张集镇可是头一份。

临水这里娶亲,没有新郎喊门塞红包这些程序,娶亲婆催过三遍,装扮好的新娘才在送女婆的伴随下,走出闺房。

院子里,早就准备好了。冬梅的爷奶和父母,坐在摆好的椅子上,前面是铺好的红色毛毡。

冬梅和新郎志明一起,分别给家里的长辈磕头辞别。这一跪,老人和冬梅的父母,泪水都流了下来,冬梅抬起头来,满脸都是泪。

送女婆上前把她扶了起来,悠悠赶紧过去,用面巾给她把泪吸干,淡淡的刷了一层薄粉。外面的鞭炮响起,冬梅的最大的弟弟蹲在姐姐跟前,一直把姐姐背到外面的花车上。

满院子的嫁妆,五辆拖拉机也没装下,送嫁人坐的那辆车里,还装着一些零散的嫁妆。

去时候四辆车,回来十辆车,前后排开,把韩屯村前面的公路占完了,前面的车进村了,后面的车才下大堤。

十里红妆谈不上,一里红妆可是妥妥的。

韩屯村前面的公路上,外来人口比较多,卖粮的,卖菜的,还有卖猪的,都在村前的护村林里。

看见这规模巨大的娶亲队伍,都跟过来看热闹,幸亏韩屯村的街道宽,人多也能走得开。

汽车进了韩屯村,稳稳的停在新房的院门口,鞭炮声响起,韩志明打开车门先下了车。

韩道伟的妻子和大儿媳,俩人站在院门口,看见汽车车门打开,娘俩赶紧上前。

当婆婆的递给冬梅一个大红包,当嫂子分别给冬梅弟弟和智茹,每人一个红包。

第863章 红包

现在人民币最大的面值是十元的大团结,从红包的厚度来看,肯定快一千了。

同车的送女婆接过冬梅手里的红包,仔细的数了一遍,又小声的问冬梅弟弟和智茹:“你俩的红包多少钱?”

“六十六。”

送女婆心里有了数,高声的喊道:“八百八十八,一辈子发发发;六十六,全家都顺溜。”

送女婆喊完,旁边的人不由自主的发出惊呼:“这也太多了吧!”

可不咋的,婆家给新媳妇的喜钱,一般是88元,现在过的差的人家,还有给66的,韩道伟他们家,这可是翻了十倍。

就连给孩子的钱,也是翻了十倍。

家里准备给儿子办喜事的哀叹:“他们开了这个头,以后娶媳妇就更难了。”

接着就有人说:“难啥,你要是能娶个这样的媳妇,给888的喜钱,也是赚大发了。”

“就是,你们看这拖拉机的嫁妆,不得上万元。”

送女婆声音落地,韩志明靠近车门,把新娘子给扶了下来。接过旁边人递过来的红玫瑰花束,双手捧着送到冬梅的面前。

冬梅左手抱着花,右手被新郎挽着,俩人一块走向新房。两旁的男孩子,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鲜花瓣,撒向俩人,从院门到新房前,十几米的距离,鲜花飞扬,好像下了一场花瓣雨,充满了浪漫和温馨。

别说新娘和新郎了,就是旁边观看的人,都不约而同的说:“可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