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243)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姥姥仔细的看了一会,用手摸着围巾。“悠悠,织一条这样的围巾,得用一斤多毛线吧,我咋觉着这围巾连半斤也不到啊。”

悠悠挺佩服姥姥的,观察力可真强。“姥姥,这是羊绒的,当然轻了。它可比羊毛的暖和多了,一条就2800元。”羊绒在后世又称“软黄金”,价格比黄金都高。

姥姥现在和原来不一样了,凡是商城里的东西,价格再高也能接受。

“怪不得这么舒服,多拿几条出来,家里人一人一条。”这秋风打得,一点都不心疼。

“姥姥,还是我的眼光好吧。”悠悠没忘邀功。

“嗯,你眼光是好,可价格也好。一分价钱一分货,快三千了你能卖不着好的。”姥姥这话说的,咋听也不像夸人。

嫌贵还要,悠悠认命的开始选围巾。三舅俩口子和爸妈的是卡其色,大舅妈和二舅妈是酒红色,四位老人的是藏蓝色,大舅和二舅的是深咖啡色,悠悠和智慧姐的是艳丽的中国红。

悠悠还给自己、智慧和智茹,找了个配套的一把揪的帽子,帽尖上顶个绒绒球。拿出来戴在头上,伸到姥姥跟前:“好看吧,可暖和了。”

结果就是:“小孩子一人两个,赶紧的找出来,该戴了。”

得令,接着找吧。现在适合男孩子的毛线,只有宝蓝色的。也别挑了,除了昊昊、志远、志亮三个大些的孩子,男孩子一人两顶宝蓝色的毛线帽。

胜男舅妈接过姥姥给的围巾,围上就看出好了。“姑,这毛线真好,轻巧还暖和,您没少花钱吧。”

姥姥没告诉她价格,“碰巧了,看着好,就一人买了一条,咱自家人戴,又不准备卖。”

舅妈也说:“这围巾好是好,还真不好卖,买点毛线就能织。估计也没人舍得,这织起来得一斤多毛线,够件毛衣了。”

回到家里,姥姥把围巾和帽子分给了大家,最高兴的是智慧姐。

第185章 下雪啦

“姑奶奶,谢谢您,俺再也不怕冻耳朵了。”智慧姐年年冻耳朵,又疼又痒的,非常难受。

妈妈摸着围巾,问姥姥:“妈,我咋摸着和开司米毛线差不多,就是粗了些。”

姥姥也说不清楚,只好把对胜男舅妈的话又说了一遍。农历的十一月二十是冬至,俗话说:冬至前后,冻破石头。从十一月初八开始,连着两个阴天。初十早上,鹅毛大雪飘了下来。

悠悠睡的迷迷糊糊,听见姥姥说:“下雪了,下雪了。”

她飞快地穿好衣服,趴到窗户上一看。哇!好美啊!外面的院子里一片雪白。

姥姥刚打开院门,大舅就给悠悠兄妹送来三双草鞋。是用玉米棒子内皮做的,底子有二公分厚。鞋帮也较厚,外面用笔记本的塑料皮包着,内里覆着一层棉花。

河滩里不种玉米,不过堤外的村庄种。玉米棒子的内皮,妇女们用来做草鞋,冬天踏雪的时候穿。

大舅妈每年都给娘家要些玉米皮,给家里的孩子们做草鞋。

悠悠穿上草鞋,轻巧又暖和,比后世的雪地靴还舒服。趁姥姥没注意,赶紧跑出去,欣赏那美丽的景色。

雪仍然在下,雪花纷纷扬扬地从空中飘落下来。落在树姑娘身上,树姑娘好像披上了洁白的婚纱;落在房子上,房子好像戴上了一顶白色的大帽子;落满了整个大地,大地就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世界变得洁白无暇。

悠悠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爸妈身上披着围裙,正在扫雪。听见悠悠的声音,一齐楞了,转过头来,看着悠悠。妈妈惊讶的大声问道:“悠悠,这又是在哪学的。”

悠悠顿感凌乱,满腔的豪情随雪飘落,无语的翻了个白眼,这两口子真煞风景,没看到本小姐诗兴大发吗。

这问的什么啊,一代伟人的名作,在这个时代,普及率多高啊,虽说咱年龄小了些,也不值得这么大惊小怪的。

没好气的回答:“忘了,反正听人读过。”

爸爸高兴了:“我闺女就是聪明,随我。”

鹅毛般的大雪从天而降,一片又一片的雪花漫天飞舞,悠悠伸出手,接住几片雪花,想数数它有几个瓣,可小雪花一眨眼就化成晶莹剔透的露珠儿,冰凉冰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