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318)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7月20日,洪水开始下泄,几天的功夫,各村都露出了地面。不过,沿着黄河大堤,塘子坑里留下了满满的一洼水,三米多深的水隔断了河滩各村庄,出行的道路。

7月22日,姥姥带着悠悠去了城里,一天跑了三个地方。三个院落的“六月白”桃都成熟了,同时成熟的还有嘎啦苹果。两样都摘了十来筐,姥姥又买了好多的蔬菜和肉食。

同时,分别给他们仨个留了个纸条,告诉他们,近期有事,过一段时间再见面。

回来后,就给大舅妈的娘家,送去了一筐白桃,两个肘子和两瓶麦乳精,大舅妈还有个七十多的奶奶。

苹果没敢送,也没敢让自己人吃。姥姥说:“出门在外,还是低调点好。”

大舅妈的娘家,对他们照顾的非常周到,自家人都啥不得吃白面,专门给他们磨了五十斤送过来。每天都送来新鲜的蔬菜,大舅妈的弟弟每天早晨帮着打水,把水缸装的满满的。

部队在7月26日撤退,老首长不听劝阻,坚持留了下来。现在爸爸隔天就出来给他做针灸治疗,及时调换中药方,疗效非常好,部队的领导只好同意他留下。

随着他留下来的,还有好多的援建物资,特别是老首长给韩屯村特批的六艘船只,让其他村眼热的不行。石庙二千人的大村,才给了九只船。

国家的救济也发下来了,根据受灾的情况,各种物资直接用船送到村里。各种帐篷、塑料布、木材、铁丝,加上食品和药品。

悠悠感到现在比后世的应急救灾还及时,更加的充满了人情味。革命的大家庭,确实令人如沐春风。

姥姥带着悠悠回了一次村子,昊昊看到悠悠上船,硬是跟着上了船。小船靠在防台旁,通往村子的路用房台上的土垫了起来,村里的水井也淘了出来。

这次洪水不仅留下来近一华里的水面,还给所有的土地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泥土,韩屯村由于生产堤的阻挡,水势相对的缓和,留下的都是粘土,平地里一尺深的淤泥。

各家的宅基上也留下了厚厚的泥浆,大家都忙着清理院子,修复房屋。除了老人和孩子,出去的妇女大部分都回来了,毕竟这里才是自己的家。

悠悠见识了人们的智慧:倒塌的土墙,用双层的高粱帛围上,中间用横竖的木棍固定住。帛的里外面就地取材,抹上厚厚的淤泥浆。天气晴朗,气温又高,几天就干透了。干了的粘土光滑密实,倒也能遮风挡雨。

第244章 灾后自救

房屋倒塌的泥土,用来建猪圈。院墙用树枝围成栅栏,暂时的住处就有了。已经有几家,把房顶上的东西,搬了下来。

有的人家的宅基塌陷了,房子虽然没塌,但有不同程度的裂缝和倾斜。倾斜厉害的,干脆推到了。稍微有点倾斜的,用泥浆把裂缝塞上,暂时先住着,以后再翻盖。

8月进入了雨季,五天一大场,三天一小场,不过没有连阴天。雨过天晴,有时还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

大伙把房顶上的东西都搬回了屋里,尽管有塑料布盖着,一直在外面也不是个长法。

村里房屋全部到塌的有十三家,都是几十年的老房子了。原先也发过洪水,不过村里的宅基高,没漫到院子里,虽然是土房子,从没被洪水泡过。

这些人家倒也干脆,直接把房子推到了。准备出村的道路通了,买砖瓦重建,暂时就在防台上安家。

防台上的两排房子,学校磨房和仓库用了一排,还空着一排。

队里的牛屋和大队部,被打扫出来。做病房的几间房子,也空了出来。加上麦场的房子,基本上够这些人家住的。

这些队里的房子,都是混砖的,里外的抹上一层泥浆,就能住了。

悠悠家的院子已经打扫了出来,建房子时用的是水泥墙皮,用水冲干净粘在上面的泥浆,房子两天就晾干了。爸爸和舅姥爷他们,已经搬进去住了。

悠悠和二爷家,是村里损失最小的人家。二爷和桂莲家盖房时,托姥姥帮他们买的水泥。虽然没用水泥抹墙皮,但是用水泥喂的砖缝,院子基本上是完好的。猪圈是砖垒的,也挺立着没塌,清扫出来就能用。

韩德才的房子是国家盖的,也是混砖的院子,不过他家的猪圈是用土垛的,这次被水泡塌了。大伙就用防台上的砖瓦,先给他家盖了个猪圈。

大舅家的房子是混砖的,没有动势,可院墙和猪圈是用土垛的,被泡塌了,得重新建。爸爸把自家建房剩下的砖都给了他,先把猪圈垒起来。

舅姥爷家的房子都是砖混土结构,土墙都塌了,院墙也塌了,由于建的时间长了,房子也有些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