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352)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再说了,咱村里的收入也高,你姐每天挣十个工分,就合一块二三,也不比公立老师差。”

援朝舅舅说:“姑父,您不用替俺操心,俺也是按政策办事,从七五年开始,成分不好的,也可以当代课老师,咱国家还是缺人才啊。

说不定以后国家的政策又变了,转正也可以。咱不为别的,俺姐转正了,几个孩子就能跟着转非农业户口,以后可以安排工作。”

现在,农民不管是招工、当兵还是上大学,都是靠推荐,成分不好是万万不能的。不过,要是有了非农业户口,到了18岁,就可以安排正式工作。

大城市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就得下乡接受再教育,县城则没有下乡这一说,孩子到了18岁就给安排个正式工。另外,孩子的户口随母亲,母亲转成非农业,孩子都跟着转非农业。

小学的教师除了公立老师,就是社办老师,必须是初中毕业生,一般都是在自己村附近教学,每天十个工分,家里人分粮食按平均数,没有代课老师这一说,社办老师不能转正。

初高中的教师离家较远,公立老师不够,聘用的都是代课老师,必须是高中毕业生。每个月24.5元的工资,没有工分,不过跟着队里统一分配,而且全家都按平均数,不只是口粮,分钱款也是如此。另外,每年都有转正的指标,有机会成为公立教师。

胜男舅妈说:“姐,俺回去就给您找一套初高中课本,听说代课老师得参加考试,您得先看看书。”

悠悠看到姥姥偷偷的擦泪,知道她那是高兴的。

悠悠家的代销点一直忙到下午五点,才关上了门,大舅和三舅赶紧把对联贴上了。大舅妈喊着志远放鞭炮,锅里的水开了,该下饺子了。

吃过饺子,大舅妈她们就忙着做下酒菜,一会村里人就串着到各家喝酒,今年大伙的收入高了,姥姥卖出去了酒都是成瓶的景芝白干。

下酒菜鸡鸭鱼肉啥都有,整了二十八个菜,就是没敢上青菜,还是低调些稳妥。堂屋里两张方桌并在一起,周围放了一圈长条凳,能坐二十多个人。

晚上六点多,韩道伟和韩玉臣就来了,每人拿着一瓶景芝白干,三舅坐在一旁,负责温酒。现在的酒都是高度的,景芝白干就是六十度。

把酒壶放到炭火里,慢慢的温热,倒进牛眼酒盅里,八酒盅才一两,想喝醉也不易,半斤的酒量就是四十盅。

村里人你来我往,来的时候都带瓶酒,舅姥爷让他们都带回去去。“来这里还带酒,忘了俺们家是干啥的啦,缺什么也不会缺了你们的酒喝。”

其实,大伙都是冲着援朝舅舅来的,现在他毕竟是公社里的副书记,在大伙的心中,这就是大官了。还有就是,大伙还指望这他给大伙买猪仔那。

堂屋里坐的满满的,连着的东西屋里也坐满了,亏得悠悠家凳子多,舅妈她们又去厨房整治了十多个菜,爱国舅舅陪着里屋的一桌。

大伙都信任他,“援朝,你买的猪仔就是好,没病没灾的,长的还快,以前谁敢想半年的时间,能喂成二百多斤的大肥猪。”

“援朝,你这学上的好,几个村子都不认识咱河滩里的苜蓿,你不仅知道,还让俺们喂猪,咱村这两年就靠野草发了,说出去谁信啊,可它就是真的,不是你带着,咱们也不知道啊。”

“是啊,别的不说,你们看李村,和咱就隔着个生产堤,几乎家家出去要饭,看着就心酸。要不是援朝,咱也比他们强不了多少。”

“说啥李村,就是石庙,和咱隔着一里路,那也没法和咱们比。麦子还不到咱们的一半,也没有条编。那河滩地空着也不知道插上簸箕柳,离的这么近,不会跟着学啊。”

“关键是他们不抱群,人心散了,干什么能行,咱们可不能学他们,谁要是操蛋,别怪大伙不客气。”

“是这样,咱得抱起膀来,有劲往一块使,这村里也和一家人过日子一样,家和万事兴。”

第271章 抓阄建房

“高高三”不得劲了,举着酒杯说:“爷们,喝酒,大过年的咱不说这丧气话。”

韩道伟笑着和大家说:“对,大过年的咱说个痛快事,援朝想着帮咱村建学校,争取建个联中,实在不行也得建个完小,以后孩子们在村里就能读完小学了。”

“这是好事,援朝,只要咱们能帮的上的,你只管开口,俺们大家保证都听你的。”

三舅告诉大家,“年后,国家黄委给滩区村庄垫防台,咱村老首长给打了招呼,给垫个十亩的大防台,并在上面给卫生室盖二十件房子,这是咱德才爷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