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354)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宝山的奶奶穿着一身新衣,到处的显摆,棉袄是二盼做的,裤子是三当买的,围巾是四栓织的。大伙听着她叫的名字,笑得前仰后合的。

四栓红着脸,大声的说:“奶奶,给您说好几遍了,俺二姐叫赵芬,三姐叫赵芳,俺叫赵萍,妹妹叫赵荷,别再忘了。”这是她上学后,老师给她们姐妹起的名。

舅姥爷他们穿上呢子大衣,整个人气质都变了。大舅妈说:“姑,还是您买的东西好,比百货楼里的好多了,俺头一次看到这么好的衣服。”

爸爸偷着对姥姥说:“妈,您买的这衣服质量真好,俺在英国留学时,穿的呢子衣服,也没这好。没想到,咱国家发展的这么快。”

悠悠心想,您老眼光可是毒,这是七十多年后的精品,质量能不好吗。其实,现在百货楼里面的呢子大衣,质量也不错,就是款式不好,又肥又大的,没个腰身。

“高高三”磨着把大舅的衣服试穿了一会,“轻巧,暖和,可惜啊衣服太长了。”大伙笑着说他;“确实是衣服长了,不是你的个子矮。”

第272章 韩书记

天刚蒙蒙亮,石庙村的群众就来拜年,他们是来找援朝舅舅的,还是让他帮着买猪仔。还有两个队准备搞柳编,和他商量河滩分地的事情。

和韩屯不同的是,石庙村九个生产队,河滩地可没划分界限,得分开才能插栽簸箕柳。

他们喊三舅韩书记,舅姥爷降格成了韩村长或韩队长,舅姥爷有时忘了,听人喊书记也搭腔,接着就是一句:“又忘了,不是喊我。”悠悠听着,憋不住的笑。

年前托舅姥爷卖猪肉的两个队长,来时怀里揣着两瓶酒,根本就没准备回去,和他们同来的还有另外三个队的队长,他们和三舅啦呱了一上午,主要是说今年的打算,还有就是让三舅帮着他们村把河滩地分开。

屋子里坐不下,太阳高照,他们把桌椅搬到院子里,大家坐在悠悠家的院子里,你一言我一语的,异常热闹。

中午,大舅妈在院子里给他们摆了两桌,他们喝点酒,说话更放的开,对村干部有意见的,也说了出来。悠悠估计,他们的目的就是通过酒盖着脸,趁机说些心里话。

下午,悠悠的午觉一直睡到吃晚饭,才被姥姥叫起来。三舅从初二开始,每天都被石庙的人喊去,商量事情。到了初五,三舅终于帮着他们把河滩地分开了。

有七个生产队准备插栽簸箕柳,另外两个队里的社员七嘴八舌,思想不统一,只好种些杂粮。这也比原来强,以前他们村的河滩地可是全都荒着。

初六,三舅他们就回去了。回去后,胜男舅妈就给妈妈捎来了一套初高中课本,妈妈每天有空就学习。悠悠没事也翻着看,内容真简单啊。

从大运动开始,为落实“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指示,国家实行了“五二二”学制,小学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

课本内容也简化了,说是高中,还没后世的初中内容多,悠悠曾经把各省的七七年高考卷子都找了出来,内容太简单了,好些是课本上的原题,就是把数字改了下。

妈妈看起课本来一点也不费劲,悠悠看过她做的课后习题,就没见出错的。

爸爸首先发现悠悠不对劲,在她看书的时候,问她:“悠悠,你咋看初中的书啊,能看明白。”

悠悠被抓了现行,只好说:“也没啥难的,多看几遍就明白了。”妈妈就说:“看把你能耐的,刚会走就想跑,你能把字认全就不错了。”

哪知道昊昊接上了,“妈,初中课本上的字俺可都能认全了,悠悠保证都认识。”现在,昊昊已经承认,悠悠比自己学问大。

姥姥知道悠悠的情况,“这孩子,不知随了谁,俺都不敢对外说,她啊,就是个妖孽,看过一遍就能记住。算账张口就来,还没错过。”

妈妈不信这个邪,让她做后面的练习题。悠悠拿着笔,刷刷的做的出来,爸爸看着惊得合不上嘴,妈妈惊讶的说:“还真会啊,俺还得看着前面的例题,这孩子的脑子就是好,卫华,真的是随了你们老吴家的根。”

爸爸自豪的说:“那是,俺悠悠这是随我,当年啊,俺三岁就会背中医的《汤头歌》,悠悠跟爸爸学医吧。”

悠悠下了一跳,得,自己挖坑差点埋了自己。初高中的知识自己可是开了外挂的,医学知识自己可是黑门,一窍不知。

赶紧摇头,“不学,我怕扎针,看见血就晕。”

爸爸想了一下,遗憾的说:“真是可惜,从小就晕血。”

迪迪大声的说:“爸爸,我不怕针,我跟着您学,我长大了做医生,给姥爷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