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355)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悠悠说他,“听见爸爸说了吗,爸爸三岁就会背《汤头歌》了,你都四岁了,会背吗。”

迪迪挠着头,“不会,爸爸您教我啊。”

志亮也说:“还有我,我也学。”

爸爸欣慰的说:“好,都教你们,其实真没必要学这么早。既然你们愿意学,明早起来,俺就教你们。”

昊昊还是一心想当兵,再者,他自觉自己最大,有空就帮着家里干活。悠悠认为,学习没必要拔苗助长,还是按部就班的好。

迪迪他们学医那就得另说,特别是中医,从小打基础,还是非常必要的。再说,守着爸爸这个名师,不学可惜了。

悠悠自己还是跟着姥爷学些收藏鉴宝知识吧,这些可是泱泱中华几千年的精粹。

村里从初六开始盖房子,大伙一齐帮忙,速度倒是挺快。垫好一层土,就用拖拉机压实在,接着再垫,村里统一的标准,在原来的宅基上加高一米。

做门窗的木料是外贸局给的指标,也没分到各家,由木工按统一的标准制作,这样速度就快了好多。大伙原来的门窗较小,又没有玻璃,在加上水泡,都变形了,好多人家就不用了。新门窗折算出统一的价格,谁用谁交钱。

梁檩是物资局给的指标,村里统一购买,按国家的供应价,谁家需要交钱就抬走,剩下的队里准备在防台上盖些公用房,防备以后上水。

盖房子用的石灰膏,年前大伙就买了生石灰,自己挖坑粉好了。没有的东西就去悠悠家买,一般都能买到。关键是悠悠经过几次准备建房物资,已经有经验了。

这次,村里建房子,基本上是统一的格式。五间正房,东西配房各三间,一间大门,就连猪圈都是砖瓦的,原来的下放的檩条,建成扎实的棚子,做羊圈、放饲草和柴禾。

有三辆拖拉机拉土,建房的速度相当快,基本上是五天一户。不过是交叉进行的,各家从开始到结束,也得忙活半个月。

准备盖房子的人家,都留了一头大肥猪,准备杀了管饭用。现在家家有粮食,在加上猪肉,到集市上买些白菜、土豆回来做一锅菜,白面馒头猪肉白菜随便吃。

韩道法的两个伯父,虽然是孤寡老人,盖的也是五间正房的院子,他的两个伯母,盼着“大一号”给她们各生个孙子,其实主要是自己手里有钱。

第273章 韩屯联中

初八开始,村里开始给小麦追肥,三辆拖拉机拉氨水,两天就完成了。今年由于韩屯盖房子,公社里也没调村里的拖拉机参加运氨水。

初十那天,村里人要的猪仔运来了,基本上是每户十头,大舅妈不顾大家的反对,要了二十头,她说先给舅姥娘喂十头,舅姥娘过了正月就回来了。

“俺去年二十头大猪都喂了,这小猪更是不在话下。”的确,去年大舅妈从舅姥娘走了,一人喂着二十头猪,快仨月的时间。

姥姥不顾悠悠的反对,也要了十头。悠悠气急了:“姥姥,您至于吗,打扫猪圈又脏又累的,咱家有不缺这几个钱。”

姥姥认自己的老理,“你没看见,就是几家老人,都喂了十头猪,又不是没东西喂,咱们搞这特殊干嘛啊。要喂猪的是你,不让喂的还是你。”

村里的妇女,过了新年,有空就干条编。也不织粗布了,几人坐在一起,说笑着就把钱挣了。地窖里冬暖夏凉,也比较舒适,里面的炉子,过年也没熄火。

以往年后,大街上没断过人,现在轻易碰不着个人,孩子也跟着大人,在地窖里玩,地窖里暖和啊。

舅姥爷初十去县里开三干会,这次,舅姥爷和三舅还是爷俩一块上台领的奖,因为他们都是抗灾自救的模范标兵。而且,一块去参加省里的三干会。

舅姥爷在县里的会议上,果然把孩子们上学的事情,给县委李书记提了出来,教育局的同志当场答应了,在韩屯设立联中。不过牵扯到垫防台的事,还得给河务局商量。

舅姥爷到省里开会的时候,省里的领导参加临水地区的讨论,听到舅姥爷父子都来开会,而且都是先进,就来了兴趣,详细的询问了他俩的情况。

听到孩子们上学困难,当场就表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孩子们的教育是大事,得赶紧解决。老韩父子带着大家做的很好,他们办不了的,就得看咱们的表现了,为人民服务,不能光靠喊口号,得落实到行动上。”

领导一句话,这事就定下来了。韩屯村的防台、学校、卫生室都有了着落。从农历的二月开始,先垫防台。韩屯村加上原来的三亩防台,垫成连片的二十亩防台。

舅姥爷回来后,就带着大家把队里的牛屋、大队部、和场院的房子扒了,给防台清理地方。牛屋挪到村西南猪圈西面,猪圈也扩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