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03)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许玉婷因为晚上熬夜学习,摸黑回宿舍绊倒在地,孩子没事,却把脚崴了,打上了石膏。宿舍离厕所较远,大小便都得在宿舍解决。

侯兰珍和刘冉自动承担起照顾她的责任,侯兰珍的婆婆得空就帮她洗衣服,收拾卫生。不过即使这样,由于气温升高,屋里的味道也不好。侯兰珍的婆婆及时的给她倒便盆,她自己感到非常的过意不去。

伤筋动骨一百天,因此许玉婷准备办理休学,正好回家待产,暑假后跟着78级的新生学习。就托刘冉给她往家拍电报,让爱人来接她回家。

妈妈听说后,让她搬到自家的房子里住,一楼的房间自带卫生间。刘冉自告奋勇的照顾她,为了减轻她的思想负担,故意的说:“我早就看好婉莹姐的房子了,正好趁机住段时间,过过瘾。”

许玉婷和刘冉搬到了悠悠妈的房子里,宿舍里就剩下了侯兰珍一家三口,侯兰珍的婆婆有空就推着孩子去悠悠妈妈那里,帮着干些零碎活。

妈妈和刘冉把笔记和学习资料给许玉婷带回来,三人在一起,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学习上倒是共同进步,各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到放暑假,许玉婷的脚虽然好了,可她也快到预产期了,她对象来京,把她接了回去。

爱民舅舅的喜讯来的最早,他被录取后,就给家里拍来了电报。他被京都军事学院录取,开学之前回来探家。舅姥爷接到电报,就放了挂五百响的鞭炮,庆祝爱民舅舅考上军校。

接着,韩玉臣三儿子的成绩也出来了,他考得比较好,比分数线高了三十多分。韩玉臣带着他来到悠悠家,一是表示感谢,二是让妈妈帮着报志愿。

妈妈询问他的想法,他受悠悠爸的影响,自己说喜欢医学。他的成绩,上不了京都的医学院,不过省城的可以。韩玉臣高兴的说:“省里的也行,以后你要能学到吴医生一半的本事,就够你吃一辈子了。”

第311章 放暑假

罗新才家的大儿子罗瑞祥成绩好,考了全县第一名。看到姥姥,那孩子诚恳的道谢:“大娘,亏了您给俺的书,俺才能考这么好。”

他的成绩够得上京大的分数线,这孩子物理成绩好,他自己做主报了京华的物理专业。

罗新才背地里和姥姥说:“嫂子,别看我整天咋咋呼呼的,其实啊,我也就是在这县城有点能耐,出去啊,可是两眼一抹黑,也不知道孩子学的这个专业是好还是歹。”

姥姥安慰他:“兄弟啊,孩子大了,早晚得自己出去闯,他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吧。不过在京大,你就放心吧,我女儿就在那上学,去年考上的。等有空了,我让她姐弟俩见个面,在学校里也能相互的照应。”

罗新才两口子,听姥姥这么说,激动坏了。王代娣拉着姥姥的手:“嫂子,听您这么一说,俺的心里才落稳,不怕您笑话,别看俺五个儿子了,可俺这心里,那个都惦记着,孩子们从小没离开过俺。

自从接到通知书,俺这心里啊,可是有喜有忧,孩子虽说长的个子高,可毕竟只有17岁,还是个孩子。听嫂子您这一说,俺就放心了。”

姥姥说到做到,瞅空带着妈妈,去了一趟县城,让他们见了个面,留下了联系方式。罗新才两口子,看到悠悠妈三十多了,更加的安心,把儿子托负给了妈妈。

孩子们放暑假后,大舅妈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家务活,让悠悠妈集中精力给孩子们辅导功课,主要是辅导智慧。

今年,妈妈去上学,姥姥又经常出去,悠悠家还是和舅姥爷家在一起吃饭,舅姥娘负责做饭。

智慧自开始上学,就赶上了十年的动乱,在校学习时间还没有实践课多,基础知识实在差,妈妈只好给她从初一开始补习。

村里的人听说了,上初中的孩子都来跟着听。悠悠家的南屋,基本上成了补习班。

现在,韩屯村主要种植小麦和大豆,棉花、谷子和地瓜三样加一块,才二百亩,瓜园里套种了一些红小豆、豇豆等杂粮。

大豆省工,锄过两遍就没事了。地里的活计少了,大伙就让孩子们专心学习,放假比上学抓的还紧。

半年多的时间,村里考上了四个大学生,不仅使韩屯村名声大震,也让村里人更加的重视孩子们的学习。

在人们的意识里,上大学比当兵招工都要好,大学毕业就当干部。干部大小都是官,比当工人强多了。

当兵提干的太难了,不过总算是有希望,退伍兵待遇也好,回村基本上都能当村干部。

原来,孩子们放了假,就把书包挂起来,除了割草就是玩,从没摸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