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551)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原来的女工都成了班组长,不仅负责技术培训,而且成了新来女工的生活指导,毕竟两地相隔几千里,生活习俗不同。

农村的女孩子,根本没见过这么高档的室内设施,就连公社妇联的同志,也不会用热水器,好多连抽水马桶都没见过。

县招待所算是县里最高档的,还没有单独的卫生间。即使是地区招待所,带独立卫生间的房间,也不到十个。

厂里预先给新来的工人,支付了50元的生活费,年底从工资里扣除。

伙食按自助餐的形式,不过菜式少,中午和晚上两个菜,一荤一素搭配着。早上每人一个鸡蛋,两样稀饭和两样小菜。

主食是馒头和米饭,不论斤两,随便吃管饱。

餐厅四周有多处取饭点,不够可是随时取用,不过不能浪费。吃饭用统一的餐盘和碗筷,有专人负责清洗。专用的大型消毒柜,就有十几个。

女孩子叽叽喳喳,开始还不敢拿饭菜,在班长的带领下,才放开了胆量。边吃边偷着议论:“这就是共产主义吧,随便吃喝。”

悠悠听的哭笑不得,穿过来后,每次遇到比较好的福利,人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了。可见共产主义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好生活的标志。

王处长担心的问姥姥:“姑啊,您这么个干法,能挣到钱。别为了顾着老乡的情分,把您给拖累了。我可是打听了,整个深南特区,没有一家工厂,像振华公司这样做的。”

按照正常的利润,一万纱锭每年在500万元,五万纱锭年利润2500万元。

即使是在伙食上补贴一部分,每个人一个月也增加不了10元钱,五千人一个月5万元钱,一年才60万。稳定人心,效率提高些,饭钱就出来了。

县级领导组成的考察团,吃住都在驻深办。他们跟着工人吃了几天饭,都放下心来。

工人的事情安排妥当,王处长托罗瑞和租了一辆中巴车,带着大家在深南转了十多天。他们白天看,晚上开会讨论,实地参观考察,对大家的触动比较大。

王处长给他们支招,让他们带些货物回去:“你们回去后,在讨论适合自己县里的路子。现在赶紧去买货,特别是布匹。听说地委的内部门市了吧,驻深办的办公费,可都从那里边出。

你们啊,每人带回去一万元的货,这次来深南的费用,就用不了。买不买随你们,别说我没告诉大家。”

听了他支的招,各县的领导都成了二道贩子,大家一旦买开了头,就上瘾了。

看这也便宜,那也合适。买到最后,大家都掏空了口袋,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了。还有人找他借钱,接着买东西。

王处长还得给他们掏钱买车票,把他给气得,用手指点着他们:“我真是嘴欠,你们啊,还一方大员那,出门就带这一点钱。

这么多人,还没买够一车皮的货,一人给一万,赶紧买去,我跟着你们丢不起这个人。

别忘了,回去赶紧把钱给我汇过来,我要是断了地委门市的货,书记把我给撤了,我就找你们要饭去。”

王处长的一句话,临水各县都成立了内部门市,驻深办成立他们的代购点。

悠悠还是没逃脱了坐火车回去的命运,她和姥姥跟着各县的领导,一块坐火车回去的。为了感谢他们帮振华招工,公司每人给了个收录机,做纪念品。

临回来之前,又给朝霞舅妈发了一批货,她那里针织布料的春秋装卖的特好。

第428章 半自动

东北人比起内地来,生活条件稍强,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用临水的说法就是,东北人手松,比较舍得买东西。

三十多元的针织服装,在那里卖的比较好。关键是针织服装弹性大,穿着舒适。穿了多半年笨重棉衣的东北人,全都喜欢上了舒适的针织服装。

另外,还给她发了一批夏装,东北人体格偏胖,给朝霞舅妈的服装,都是加大码,和本地的稍有差别。

听说姥姥回来,胜男舅妈又要了一批涤纶的大花衬衣,以及各种款式的红裙子。

农历的四月十六日,在深南待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悠悠和姥姥终于回来了。

回到临水,悠悠就发现,大街上人们着装新变化,满大街的大花涤纶衬衣。好多小姑娘,已经穿上了裙装,大红的长裙,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胜男舅妈告诉姥姥:“姑,咱家的衣服质量好,做工精致,一样的衣服,咱家的穿上就是好看。李叔在京都,靠着红裙子创出了名号,大部分的裙子都是他卖出去的。

花衬衣还是农村销的多,咱的服装厂近半数加工这种衬衣,订单还是压了好多,估计够整个夏天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