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642)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连来韩屯的外村人,想方设法都得看一眼三个高材生,他们仨浑然不知,和村里的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

今年,韩屯村高考的孩子,还有“大一号”家的景云和“老骡子”家的孙女,她们成绩也很好,就来家里咨询报考学校的事情。

景云的成绩好,她家的老人希望她学医,就报考了省医学院。这几年医学院是热门专业,成绩居高不下,比国家的重点院校录取线都高。

“老骡子”的孙女,家里希望她学会计,就报考了省里的财经学院,也算是个热门专业。

韩屯村一年考上五个大学生,这消息不经而走,跟着出名的是韩屯联中。

今年韩屯联中,中考60%考上了洪城一中,其他的全部考上了张集高中,没一个落榜的。

村里给学校的老师,每人发了一千元的奖金,比他们一年的工资都多,这只是升学的奖金,和其他的奖金和补贴不冲突。

老师们放假回去了,可悠悠妈和刘冉被村里人盯上了,在村里人的心目中,婉莹就是孩子们的老师,大家才不管她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

大家一致要求,悠悠家的学习班还得办起来,教孩子们学习英语,哪怕是利用早晚的时间,每天就学一会,让孩子们收收心,以免疯玩一个夏天,把心玩野了。

第499章 过目不忘

于是,村里多了一个景观,每天的早上六点,村里的孩子,小的只有五六岁,大的是高中生,全都聚集到村南的荷塘边上,在护村林的柳树下,一块学习英语,教材使用的是许国璋的大学英语。

教师就是悠悠妈,谁让大伙信任她哪。她主要教孩子们音标,让孩子们学会自学的方法。

许国璋的大学英语,都有配套的磁带,学习起来比较方便,是自学英语的不二法宝,在城市上进青年中,成了时髦的象征。

农村人很少有学英语的,韩屯村的孩子学英语属于另类了。现在初中才开设英语课,更别说小学了。

可是村里的孩子由于悠悠兄妹的关系,接触英语早,到了高中英语的程度都很好,把时间放到了其他的课程上,学习都比较好。

大伙知道了这个窍门,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学些。村里的孩子以前学英语纯粹是跟着玩。不过大卫在村里待了近一个月后,孩子们跟着他学了好多的口语,在学习起来就有了兴趣。

还有好多成年人也跟着孩子学两句,平时交谈说不定啥时候也冒出句英语,大伙当成笑话说。不过孩子们接受能力强,口语比大人强多了。

早上学英语,晚上孩子们就在学校的教室里,集中做暑假作业。自从恢复了高考,老师就开始布置课外作业,假期里作业更多。

晚上看着孩子们做作业的,就是智慧和志远他们了。谁碰到不会做的,就去找他们做单独的辅导,每天都熬到晚上十点以后。

8月20日,韩屯联中开学了。八十年代,农村的学校一年四个假期,暑假就一个月的时间。志斌他们城市的学校,没有麦秋假期,暑假两个月。

开学后,悠悠和志高就是初一的学生了。比小学多了两门课程,物理和政治。志刚今年也升初中,舅姥爷让他跟着悠悠去旁听,先适应一下初中的功课。

妈妈担心悠悠适应不了初中的课程,就趁自己在家给悠悠辅导物理。每天晚上8点开始,给悠悠、志高和志刚仨个,辅导一个小时的物理。

悠悠赶紧把初一的物理翻了一遍,课本上的内容,在悠悠的眼里,简直是小儿科。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悠悠感到,这一世的自己,比原来的智力还好,特别是记忆力,真的是过目不忘。

这一点反映在背政治和课文上,只要是看过一遍,就能一字不差的背出来,沉下心还能做到倒背如流。

为了让妈妈放心,趁着课余时间,悠悠把物理课后面的练习题,一丝不苟的全部做了出来,丢给妈妈改作业。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方便自己请假。自考上初中,全家人经常对悠悠提的要求就是,以后要以学习为主,不要动不动就请假,跟着姥姥到处跑。

姥姥也担心经常请假影响悠悠的学习,尽量的不让悠悠请假,只在悠悠过星期天时外出。

迪迪跟着捣乱:“姥娘,以后姐姐上初中了,您出门办事我给您开车。我上小学,耽搁几天没事,保证每次都考第一。”

迪迪今年个子窜到了1.68米,和悠悠一样高,可他比悠悠重,看着比悠悠壮实。

男孩子胆大,对开车情有独钟,经常开着车带姥姥赶集,技术是过关了。不过年龄太小,驾照还没拿到手。

迪迪自荐给姥姥开车,姥姥的心里明白,悠悠无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