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643)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妈妈看了悠悠的物理作业,又找物理老师要了几份考卷,亲自看着悠悠做。

悠悠每份试卷,都没用半个小时,而且几份试卷都是满分。妈妈这才放下心来,姥姥也松了口气。

老师也看了悠悠的试卷,虽然知道悠悠自学能力强,还是被吓了一跳,也为自己班里有这么个好学生高兴。同时,对悠悠请假大开绿灯。

志高羡慕的看着悠悠,不过这些年和悠悠同班,他习惯了悠悠的妖孽,只是学习起来,更加的努力了。

悠悠今年12岁,个子长到了1.68米,不过依然顶着一张娃娃脸,和她的身高一点也不相称。

平时还好,每当看到悠悠孩子气的耍宝卖乖,姥姥就发愁:“这么大的姑娘了,没一点稳重劲,还不如智茹稳当,啥时候才能长大啊。”

悠悠上一世由于腿部残疾,加上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多少有点自闭症。

这一世不知怎么了,特别的爱动,好些不自觉的举止,连悠悠自己都好笑,咋那么幼稚啊,好像要把上辈子的遗憾都找补回来。

按照悠悠的想法,妈妈开学时,自己开车把她们送回去,可是老首长提前派了辆车,把桂金和她父母接走了。

刘冉舅妈来的时候,开过来一辆车。自己一家人,就能坐下了。

8月底,妈妈她们就提前回去了。志远、昊昊和志亮,跟着一块去京都,不用悠悠送了。悠悠想去科技大参观的心思,就这样被扼杀了。

妈妈她们走后,胜男舅妈来接志斌和志新,把志刚兄弟三人也捎走了,援朝舅舅给他们买了火车票,他们回去就该开学了。

进入9月份,地里的庄稼眼看就要收获了,早熟的谷子黍子和绿豆已经收了回来。

高粱开始嗮红米,大豆荚饱鼓鼓的,能吃煮毛豆了,玉米也可以煮着吃嫩玉米了。

消停了一个夏天的黄河水,进入9月份,水量一天比一天大,几天的时间,竟然漫过了二滩,到了生产堤的跟前。喘急的洪流,“哇哇”作响,让人听的胆战心惊。

石庙村的群众,抢在河水漫滩前,把二滩的簸箕柳收割了回来。

大家看着河水上涨的快,却没忘心里去,根据常理,秋天是黄河水的泄洪期,不会出现大的洪流。

不过听着“哇哇”的水声,心里也害怕。上年纪的老年妇女,自发的给黄河龙王烧香上供,祷告龙王保佑这方百姓。

姥姥和悠悠知道,八二年的这次洪水,是建国后最大的一次,比76年的都严重。

第500章 上水

由于发水时间晚,人们思想上没引起重视,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房屋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比较大。

姥姥在电话上和援朝舅舅主动提起这次洪峰,她老人家主要是担心面粉厂的生产,上水后韩屯的交通就得成问题,给深南的面粉供应可不能间断,这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吃饭问题。

援朝舅舅主抓经济,防洪救灾他开始没注意,接到姥姥的电话,他才重视起来。

仔细过问后,他也吓了一跳,国家黄委预测这次秋季洪峰非常严重。

作为从小在滩区长大的孩子,他知道滩区人的惯常思维,秋季没有大洪峰。

地委行动起来,防洪抗灾行动迅速,全力宣传动员滩区群众撤离。

滩区的群众虽然胆子大,不过看政府这么重视,心里也没底。赶紧把家里的孩子和牲畜,转移到堤外的亲戚家,没亲戚家的,就去了政府准备的临时安置点。

临时安置点大部分在靠近黄河大堤的村里,原来的大队部,学校都腾了出来,安置滩区的群众。

其实滩区群众大多数在堤外都有亲戚,近亲就在家里住,远亲让他们帮着找个闲房子,也比政府安排的临时安置点方便。

现在,大部分人家都有地排车,好多人家还有大牲畜,家里也没有太多的东西,就是粮食多了些。

人们都不愿过多的往外倒腾粮食,大部分人家运出去的粮食,就够全家吃一两个月的。

其他的还是放在自家家里,河滩人粮食多,谁家都有几千斤粮食,人们不愿意来回的倒腾,也怕露富。

尽管这两年堤外的村庄不缺粮食了,但是在滩区人的心里,堤外还是缺吃少穿不好过。

由于怕洪水冲断了高压线路,县里给韩屯村特批了大量的柴油,存放在油库里。韩屯有发电机组,用柴油发电可以保证肉食厂正常生产。

学校的房子临时的合并,主要是合并了教师办公室。腾出来的房子,让村里统一分配。

服装厂的活计加倍的分发下去,成品全部运到临水。再加工的产品各服装厂暂时存放,服装厂的房子空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