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649)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舅姥爷让他们把船上的食品,全部给石庙村送去,还从肉食厂装了好些午餐肉罐头,给他们捎过去。

黄委的领导看到韩屯的防台,也深受启发,觉得滩区防洪,筑建村台比防台更适宜。

韩屯村没人出去,先安排来村里帮忙的民兵出去了,听说今天有船只进村,他们的家人都在大堤上等着。

舅姥爷让大伙把村里生产的午餐肉,装了满满的一船,还装了十头宰杀好的猪肉,送给大堤上的解放军。

水势缓了,不过水位还是那么高,小雨还是连着下,天阴沉沉的,还真是“秋傻瓜雨”。

救灾船只多的起来,韩屯村谢绝了各种救援,把有限的资源都让给了别的村庄。

由于各级政府行动迅速,这次洪水人们的财产损失严重,不过人员伤亡极少。

群众还是大意了,开始没转移财产,等到被水围起来,又转移不及了,就把粮食放到了房顶上。

人也在房顶上搭个窝棚,看护着东西。天上下雨,在傍边守着,有漏雨的地方能及时的遮盖一下。

哪里知道今年的洪水这么大,等洪峰漫上了宅基,再想往防台上转移,就来不及了,湍急的水流,人在水里根本站不住。

房屋不结实的,倒塌的,人也跟着遭罪,幸亏都是壮年人,攀着宅基上的大树,逃过一劫,受伤也在所难免。

老年人和孩子有提前出去的,没出去的也去了防台,倒是都安全了。

不过,上防台前准备不足,各家各户的也没人准备吃食,只是靠临时携带的干粮,基本上都断了食物,处于挨饿受冻的状态。

他们村的家畜和牲畜,留在家里的,都被大水冲走了,放到房顶的粮食,也被水泡了,这都好几天,已经全部泡坏了。

家具和衣服被子泡在水里,再连阴几天,也不能穿用了。这次洪水,可以说把群众的家产洗劫一空,唯一留下的,可能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钱款了。

政府迅速组织各种捐献活动,动员人们捐献衣服和被子,帮助灾区的群众暂度难关。

石庙村没分地的那两个生产队,除了房屋,别的财产都没大损失。暂时集中吃住,温饱也有保障。

不过,两个生产队300多口人,就十亩一个防台,二十间房子,加上牲畜和各家的东西,防台上到处都是窝棚。

大家挤在一块,也没闲着,男女老少都干条编,阴雨天柳条软,编东西正合适。

看着他们村其他队的情况,这两生产队的群众,都感到幸运,更加坚定了依靠集体的信念。

听说了各村的情况,韩屯村的人暗自庆幸,都夸悠悠舅姥爷眼光好,办事有章程,决断英明。总之是感激的话,成堆的往韩支书耳朵里灌。

舅姥娘知道,其实这是悠悠姥娘的功劳:“妹妹啊,这哪是你哥功劳啊,要不是你小胆,带头搬家,咱村还不是和其他村一样。”

姥姥却自责的说:“我还是大意了,哪知道咱滩区的人胆子这么大,这往后的日子该咋过啊。”

悠悠背地里劝姥姥:“姥姥,只要人没事就行,啥也没人重要。这次的水比七六年的还大,可是基本上没伤人,这就是您的功劳。”

姥姥听悠悠这么一说,也想开了:“也是,东西都是人挣的,有人就有希望。”

悠悠爸妈和刘冉桂金都跟着船过来了,桂金抱着吃奶的孩子。刘冉没见过这么大的水,看见舅姥娘就抱着大哭。

边哭边说:“可吓死我了,你们咋不提前出去啊。”

舅姥娘拍着她的后背,“傻孩子,你也看到了,出去还不如在这里安全。”

“咱这就搬去京都,太危险了。”她这个办法倒是安全,不过整个滩区有几家能搬到京都。

第505章 退水

桂金在村医院看到两个叔叔家都安稳,提了几天的心总算放了下来。二爷看到她就埋怨:“你这孩子,真不让人省心,孩子这么小就带他往外跑,这千里遥远的,路上出点事可咋办。”

“吴医生跟着,能出啥事啊。再说了,俺爹娘在京都惦记您们,我回来一趟,也让他们宽宽心。亏得回来了,看到了俺宝贵兄弟的这俩宝贝。

回去告诉俺爹娘,俩老人不知怎么高兴那。兰英,你这回如意了吧,好好的养着,啥也没身体重要。

正好,吴医生来了,让他给你开几付保养的中药,缺啥药材姐在京都给你找。”

听桂金说吴医生也来了,“小老妈妈”高兴的说:“一会俺就去请吴医生,让他给兰英开些上年头的人参补补,咱这里恐怕没有,还真得让桂金在京都买。”说着就要往外走。

兰英赶紧说:“娘啊,我这身子好多了,不用急着找吴医生,更不用吃人参,俺年纪轻轻的,可不能糟践那金贵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