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653)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做鞋垫每人一个月也能挣二十多元,起码够买一家人购粮证上的粮食。

购粮证是国家发放的平价粮,粗粮每斤0.07元,细粮每斤0.13元,每人一个月30斤,细粮占30%,其他的是粗粮,30斤购粮证用不了3元钱。

做鞋垫简单,农村里的妇女,上至七八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孩子,基本上都会做。一家人有两个做鞋垫的,每个月就能挣三四十元钱,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

有了做鞋垫的门路,滩区的妇女,地位无形中提高,男人看孩子做饭,给妇女腾出时间,做针线活。

家里的事情刚安排妥当,京都的林爷爷就来电话催。让姥姥去京都主持大局,京都的产业园以初步完工,进口的机器也陆续到达,工人也初步培训完毕。

10月底,一家四口再次进京。林爷爷见到他们,就兴奋的说:“夫人,您这眼光可真是好。咱们的产业园,在京都是头一份。俺虽然没出过国,可俺看过国外的电影,国外的大公司也没咱的好。”

产业园指挥部的同志中,有出国考察过的。他们一致赞成林爷爷的说法:“我们出去过,专门考察国外的企业。咱这产业园,确实比他们的好。”

进入震宇公司产业园,悠悠为京都的魄力感到震惊。不到半年的时间,产业园建设全部完成。

高大的厂房和仓储园区,全部是钢架结构。四层楼房的生活区,一排排,一栋栋,排列整齐,漂亮的外墙漆,和京都建筑裸露的水泥墙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个产业园,道路平整,环境优美,让悠悠恍若回到了后世。

厂房内,大部分的机械已安装调试完毕,工人已经到位。京都市政府给特招了百名技术人员,老中青相结合,组成了产业园的研发团队。

据林爷爷说,这些技术人员中,老中属于技术精英,青年是刚毕业的优秀大学生。这些设备的顺利安装,多亏了他们。

这些人见到姥姥,两眼放光,纷纷给姥姥提要求:“董事长,咱产业园的这些机器,是真先进啊。您继续和他们商讨一下,最好在技术上也给我们些支持。不通过合资公司,这些设备和技术,我们根本接触不到”

听了他们的话,悠悠暗自庆幸,庆幸自己这次没在设备上动手脚。泱泱大国,天子脚下,人才济济,悠悠这次可没敢作弊,一切都按自然规律进展。

第508章 研发

不过,既然他们有要求,自己就有了作弊的渠道。后世黑白电视机的生产技术,根本就是淘汰的技术,最顶级的技术在网上都能搜到。

其实现在国外的黑白电视机技术,已经达到了顶峰,属于被抛弃的技术,他们主要以研发生产彩电为主。

即使这样,艾建业能帮国内购置到黑白电视机的设备,核心技术却拿不到。据他说,彩电的设备,国外依然限制对中国出口。

其实,目前对国内来说,还是生产黑白电视比较合适。现在国内生产的黑白电视机,主要是12英寸和14英寸两种,价格分别是五百和六百元。

17英寸的进口黑白电视,价格高达860元,还是供不应求的局面。产业园就是打算生产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填补国内的空白。

彩色电视全部靠进口,也有国产彩电,其实只能算是组装,零配件进口,就外壳是国产的。

彩电价格高,14英寸的彩电价格也在千元以上,相当于工人五六年的积蓄。人们卖彩电的很少,倒是没有黑白电视枪手。

服装厂的设备都是德国的电动缝纫机器,从裁剪到包装,各种各样的设备多达五十多种,让从事了一辈子服装裁剪的老技师打开眼界。

他们感叹的说:“怪不得人家国外先进,做个衣服都能造出这么多的机器,人家是真的用心了。”

好多工人围着上腰机议论纷纷:“咱原来做运动服上裤腰,来来回回车几次,技术差的都做不了,极易起皱褶,快手也得俩小时。

这电动的上腰机一次就过了,平整速度还快,一分钟一条,这一个上腰机顶多少工人啊。”

“这包边机更绝,一趟就能完成,针线整齐的比俺师傅做的都好。俺学徒的时候,光是包边都练了俩月。要是有这机器,谁费那劲瞎练。”

“俺头一次知道还有锁眼机和钉扣机,这得节省多少人工啊。”

震宇公司对外是合资公司,其实还是姥姥说了算。电子产业园按照原来的打算,生产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目前先以组装为主,零配件是姥姥以震宇公司的名义,从深南运过来的,其实是悠悠的电子商城里的出品。

服装产业园以加工中山装和男女西服为主,布料以纯毛和混纺为主,主要是面对城镇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