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678)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二年就二年,这回不把宅子垫起来,俺是不盖新房了。去年刚盖的混砖(全部用砖瓦)的院子,还被水给泡裂了。虽说砖瓦能用,半个月就能建好。

咱总不能上一次水盖一次房吧,现在和原来不一样,家家喂着大牲口,猪羊也多,一年就收几千斤的粮食。就那四个防台,大伙都往上搬,也放不下啊。”

“谁说不是哪,咱村二千多人,四十亩防台,韩屯三百多人,也是四十亩防台,一家一间房还不耽搁工厂开工。”

他们村的石支书拉着援朝舅舅提要求:“援朝,我也不喊你书记了,就托大跟着俺玉林老哥喊你一声大侄子。你帮俺们给领导反映一下,看今年能给俺石庙再垫几个防台不?

俺也不求多,起码一个队一个,俺村里九个队,才四个防台,实在是太少了,别说一家一间房了,一家一个窝棚也搭不开。”

没用验钞舅舅说话,韩玉臣替他回答了:“石支书,国家对咱们滩区关心着哪,援朝昨天天黑才到家,带回来个好消息,出了正月,国家就给咱滩区垫村台。

咱张集公社的滩区,地势低险情大,今年先从咱公社滩区的村庄开始。”

“垫村台,这是咋个说法?”石支书握紧援朝舅舅的手,急切的问。

“村台就是把全村的宅基地连成一体,基本上是每户半亩宅基,高度比照着防台,村台能彻底解决滩区人们的居住隐患。”

援朝舅舅的话刚说完,大伙都高兴坏了,一个个兴奋的说话都变成了喊的。

“这可真是太好了,韩书记,新年第一天,你就给俺们带来这么大一件喜事,俺回家就放鞭炮庆贺。”

“俺石庙快五百户了,得垫二百多亩的村台,这得多大的工程啊,还是国家的力量大。共产党领导的就是好,时刻想着咱老百姓,这可是解决了咱滩区群众的一件大事。”

“俺回去就开会,把这喜事告诉大伙。省下垫宅子的钱全部买成砖瓦,要该就盖混砖的房子。”

“对,赶紧回去开会,让大伙都跟着高兴高兴。”

“韩书记,那俺们就先回去了。”

“大伙先别走,我这还有一件事,是关于滩区春种的事。地区的李专员是咱洪城县的老书记,对咱滩区一直非常关心。

看到滩区没种上冬小麦,专门请省农科所的专家到滩区考察。省里的专家几经商讨,给出了滩区种植春大麦的建议。大麦产量高用途广,做口粮虽然赶不上小麦,可也比其他的粗粮强。

大家回去后尽快的统计出来种植面积,上报到公社调拨种子。”

援朝舅舅话音刚落,二爷马上接上:“援朝,原先咱滩区也种过大麦,产量不算高啊。不过,成熟期短,从种到收三个月,比小麦还早收十天半月的,倒是能渡饥荒。”

“二爷,现在和原来不一样了,大麦也有了新品种,据省农科所的专家说,亩产能达五百斤。除了做口粮,还能入药、酿酒,是制作麦芽糖的主要原料。”

二爷听了援朝舅舅的解释,用手拍着自己的脑袋,笑着说:“俺还是老思想,跟不上形势了。现在小麦一亩比原先三亩收的都多,大麦肯定也高产。”

第528章 种大麦

“韩支书,政府能给咱调来种子,咱村的地都种大麦吧。酿酒咱不会,熬麦芽糖俺在行(本领高)。现在咱这里没有种大麦的,这两年集市上的麦芽糖都是用小麦熬制的,吃起来咋着也没大麦熬的酥脆爽口。

今年入冬上了冻,俺带几个人熬麦芽糖,现在集市上让买了,麦芽糖的利大着哪,咱村里又能多一份收入。”

村里的老人听了,止不住的点头,就连三十多岁的人都有印象。

“二爷做的麦芽糖确实好吃,又酥又脆,又香又甜,现在集市上卖的麦芽糖,跟他老人家做的确实没法比。”

“韩支书,咱种大麦吧,麦芽糖多好卖啊,比白糖都贵,一斤一块钱,每个集市都是早早的卖完。”

悠悠舅姥爷和几个村干部简单的议了下,就笑呵呵的回答道:“二爷,得有二十多年没吃过您老人家熬的麦芽糖了。俺至今记得那味道。既然您老愿意露手艺,俺几个商量好了,咱村的地全部种大麦。”

石庙村的来人听了,纷纷跟风。两个没分地的生产队长先表态:“韩书记,俺这两队也都种大麦。俺不会熬麦芽糖,就是当口粮,五百多斤的产量也比种高粱强,再说还能多种一季大豆。

再说了,谁知道今年黄河还发大水不?要是和七六年那样,种高粱可没收成,还是先种一季大麦保险。亩产五百斤,一季大麦就够一年的口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