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679)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其他的人听了,都觉得有道理,只要黄河泛滥,秋季作物很少有收成,麦季倒是没受过灾。

“对,就是这个理,能种大麦就不能等着种春高粱,先收一季保住口粮。”

他们的话也是所有滩区人们的想法,整个临水地区滩区,凡是没种上冬小麦的,年后全部种了春大麦。

大年初一天刚亮,悠悠家的院子就被来人挤满了。大卫倒是没凑这个热闹,他带着村里的孩子们,在村前的冰面上撒欢。

大卫看孩子们基本上都掌握了溜冰的技巧,就开始指挥孩子们练习冰上团体舞。列队、交叉、平行、竖滑、人字滑,圆形、方形、五角、六角、八角等几何图案。

大卫大呼小叫的指挥,几乎全部是英语,孩子们能听懂的很少,悠悠翻译过来也是用喊的。

村里的大学生,还没孩子们领会的快。他们为了多听些,紧跟着孩子们跑,到底年龄大了,溜冰没有孩子灵活,不时有摔倒的,反倒被孩子们笑话了。

大年初一大伙都没事,这个年代又没啥娱乐活动。村里人都来看孩子们溜冰,连老人都来了。就连周楼和石庙村的人,也来看热闹。

过年了,韩屯村的孩子的新衣依然是腈纶运动服。韩屯村前的千亩水面上,孩子们脚蹬溜冰鞋,兴奋的在宽阔的冰面上飞驰。鲜艳的天蓝、中国红,不断变化的队形,组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

别说滩区人了,这个年代,那个村里都有几亩大水坑,孩子们都会溜冰,可大伙没见过穿溜冰鞋溜冰的。

观看的人们都说:“还是人家外国人会玩,溜冰还有专门的鞋,这滑冰都能玩出花样来。”

“这溜冰鞋可真好,穿上就跟飞的一样。快看那外国鬼子,飞起来转了好几圈,就这也没摔倒,稳稳当当的落了下来。”

“韩屯村的孩子也跟着长见识,这洋鬼子说的话咱一句不懂,这些孩子不光能听懂,还会跟着说两句,听说比学校里的老师教的好。”

大人站在岸边看,孩子们全都下到冰面上跟着跑,不过都离得远远的,韩屯村的孩子穿着溜冰鞋,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他们怕被撞着。

有韩屯村的孩子带头,大人也不管了。新年的第一天,孩子们总算获得了自由,放心大胆的过了一次溜冰瘾。

大年初二,韩屯村招工的事情就被安排了下去。地委副书记回村过年,原来又是张集公社的书记,公社和各村的干部都来看望老书记,联络一下老感情,韩屯村招工的事就搭上了快车道。

招工还是由向阳管区组织进行,招收50人,报名的超过了300,管区和向阳大队几经筛选,到大年初五才把人员定了下来,初六跟着正式上班。

在招工的同时,向阳大队的其他村庄,听说国家年后给滩区统一垫村台,韩屯准备盖房子的计划,都表示可以组织人员帮着建房。

向阳大队十三个村庄,在滩区居住的只有韩屯和石庙两个村。石庙村的防台小,根本不可能村民都去房台上居住,也没有盖房的打算。

现在刚过年,人们都在家里闲着。政府统一组织的大型工程,也是过了正月才动工。

农村盖房都是义务帮工,主家管饭。韩屯村管饭没问题,由于卫生室来的病人多,村里的食堂初二就开伙了。

韩屯村的几个干部商议后,给向阳管区请求各村的帮助,在管饭的同时,每人每天发放二元钱的补贴。

管饭吃还能拿二元钱的工钱,这在现在算是好活计了。国家组织的黄河复堤工程,二个月挣四十多元。县里的大型工程,管吃不给钱。

拉脚的活计有苦又累,最多一天挣三元钱,吃还是自己的。

各村的干部都抢着干,主要是村台垫好后,各家都得盖房子,到时候都得找外村人帮忙,离得远的不合适,还得找附近村庄的人。韩屯村开了这个头,以后帮人盖房子,就成了一条挣钱的好门路。

最后向阳管区几经盘算,决定离韩屯村比较近的六个村庄,每个村组织个十人的建筑班,正月初八去韩屯村帮忙建房子。

韩屯自己村的人,刚过年就忙开了,初二走了一天的亲戚,初三就开工。

全村人都去养猪场,清淤泥,补漏洞,清洗地面,打扫卫生,安装设备。

养猪场的房子和村里的牛屋,就建在平地里,又是混转的房子,反而是村里最好的房子,除了门窗被泡变形了,基本上是完好的。

第529章 会看双胞胎的医术

门窗村里的木工组就有,根本不用修,卸下来全部换上了新的门窗。

男女老少齐上阵,大家各尽所能,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养猪场打扫的干干净净,沼气池也被清理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