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715)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关键是制造机器,你们想啊,咱们生产的午餐肉和粉肚,和咱们自家用锅煮的肉,味道可是差多了吧。一样的肉,做成午餐肉味道就是好。”

还真让韩道伟懵对了,方便面还真是油炸的。生产方便面,离不开一种特殊的食材,那就是棕榈油。

一条生产线每一分钟能产出500包100克的方便面,每炸一包方便面,耗油12克,也就是说一斤方便面耗用60克棕榈油。

据悠悠所知,现在世界上的棕榈油正是低谷时期,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初期,每斤价格大约0.5元人民币。

二爷被韩道伟说动了心,他犹豫着说:“等秀芹问过再说吧,最好是两种机器都能买,就是晚盖两年房子俺也乐意。”

韩玉林说的话和他俩不同:“二爷,道伟,我是这么想的,机器咱们买,房子咱们也盖。咱们村里的房子都拆了,不能让大伙在防台上挤吧一年。

再说了,盖房才用多少钱,小靳庄的楼房最好,一户也不到五万,咱们村六十多户,最多省下三百万,排不上啥用场。

地区在咱们村里搞试点,物资供应能列入国家计划。咱要是搭不上这班车,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等以后咱们有钱了,再想建房,谁知道还有没有这个政策。

要是没有国家的支持,花高价买建材咱们不怕,有些物资就怕花高价也没处买去。你们想想,咱们村都盖楼房的话,得用多少的钢筋和水泥。

现在,国家改革开放,这些建材产量增加了,可用量也大了,县里和地区都在建新工厂。

这两年,集市上的钢筋和水泥价格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难卖。就连石头的价格都是成倍的往上翻,还得提前交款预定。

砖瓦的价格倒是没变,可提前一年交款都排不上号,我看早晚得涨价。今年滩区家家户户都建房,砖瓦更紧张。”

悠悠暗地里给舅姥爷点赞,他老人家看问题就是高,对形势把握的太准了。

其他建材悠悠能从后世买,可这土制的砖瓦,后世还真没有。

二爷也迷糊了,他说:“玉林说的也是,出去这一趟,我对他们的楼房还真动心,晚两年建房我也想盖楼。

砖瓦咱们现在交上钱能等,可盖楼钢筋和水泥用量太大了,咱们平时用些让秀芹帮忙,她能答应帮着建猪圈和沼气池,不知道得托多少人情,往里搭多少钱。

盖楼可不能全靠她了,咱们不能难为自家的姑娘。可除了秀芹,咱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再说了,这次能让咱们村做试点,援朝和李书记都没少给咱们帮忙,咱们得让他俩说得起话来,这楼房咱们还真得盖。”

悠悠姥姥关键时候开了口:“二爷、哥、道伟,你们听我说一句。这些年村里对我的恩情,我都记在心里。

我虽然不能和小靳庄的靳耀华比,可这两年震宇公司还真挣了些钱,我没能力给大伙出资建楼房,但能帮着村里买机器。钱不够,我可以让建业垫资,等咱们赚了钱,再还给他就是了。”

第557章 感谢

舅姥爷知道姥姥的家底,他也知道建业的情况,听姥姥说完就开了口:“秀芹,哥代表咱全村人谢谢你。你这么做,哥哥也赞成,咱兄妹俩可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二爷说话都打磕巴:“秀芹,我刚说了不让你作难,你就帮全村人架这么大的帐。孩子啊,你就没想过,万一咱们赔了,这么多的钱,你全家几辈子也还不上。

不行,你这办法二爷我不同意。”

姥姥笑着劝他:“二爷,咱这不是还没问清楚得用多少钱吗?您老不知道建业的情况,他在国外产业大着哪,至少不比靳耀华的小,垫个千吧万,他有这个能力。”

二爷着急了:“傻孩子,人家靳耀华是为了感谢乡亲们帮他养高龄的母亲,建业和咱韩屯有啥关系。

听老首长说,你婆家在京都可是有名的大户人家,要不是赶上这年月,你根本进不了他们的家门。

本来他们就看不上你,幸亏震宇待你好,娘家不能在给你拉色扯后腿。”

悠悠听了憋得难受:真不知老首长是咋说的,京城知名王府,成了有名的大户人家。

姥姥笑着给他解释:“二爷,有些事您还真不知道,建业和震宇名义上是叔侄,其实和父子差不多。他对我十分的敬重,让他帮忙绝对没问题。”

二爷也急了:“你这孩子,咋这么犟哪。我说不行就不行,不能让你为了娘家受挂落。”

看二爷和姥娘争执,悠悠舅姥爷说道:“二爷,您老的好意我知道。现在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机会稍纵即逝,咱们摸到了这个门路,就得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