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716)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秀芹既然有这个关系,就让她替咱们村出一次力,机会不等人啊。

万一像您老说的那样,生意做赔了。她不是还有我这个哥吗,娘家还有四个侄子,我们一大家子,早晚总能还上的。”

韩道伟也参与进来:“二爷和玉林叔,您俩听我说一句,俺秀芹姑给咱全村出力,不论好坏都是咱全村的事,不能让她一个人担着,也不能让玉林叔一家子担着。

等秀芹姑问出结果,缺的钱咱们村里打欠条。新的项目咱们不知道,可肉联厂效益高,一年能挣二千万,还帐不是问题。”

“道伟这个办法好,玉林和秀芹你俩也别争了。等秀芹问清楚了,钱够了正好,钱不够也是咱们全村担着。

二爷还是那句话,不论结果如何,咱村里人都感谢你。你能有这个想法,就是把娘家人放在了心上。”

姥姥哽咽着说:“二爷,俺们兄妹从小失去亲人,村里谁家的饭没吃过,谁家的炕没睡过。在俺的心里,全村人都是俺的亲人。”

韩道伟说:“秀芹姑,俺年轻早年的事情不清楚,可这些年俺都明白,咱们村里能有今天,还不是多亏了玉林叔和您。

打我记事,咱村就比其他村过的好,吃得饱穿得暖,一个工值挡别村两三。

这几年更好,生活好的村里人对外都不敢说,哪家不是十万户。去年分钱大伙都不敢拿了,领张收据让村里代管。

大伙心里都明白,前些年有玉林叔这个老功臣带着,咱村里多得了不少好处。

这几年国家政策开放了,秀芹姑门路多,帮着村里建厂发了财。

俺援朝兄弟在地委当领导,更是没少给咱们村办事,上级部门在咱们村里搞各种试点,可没少给村里带好处。

其实大伙心里都明白,要不是有俺援朝兄弟,试点在哪不能搞,咱韩屯村可是够偏僻的,又是黄河滩区。”

为了儿子今后的进步,韩玉林可不敢领这个功:“道伟,你是村干部,可不能跟着大伙犯糊涂。咱村里能当各种试点,跟援朝关系可真不大,主要是咱们村发展的快,有经济能力。”

韩道伟接的也快:“玉林叔,咱村的钱都是俺秀芹姑带着挣下的,可光有钱没人也不行。”

二爷对他说:“道伟,玉林说的对,咱们村发展的好,各部门才来搞试点。要是咱们村穷的叮当响,援朝就是当再大的官,顶多给咱们村多发点救济。

外村的人咱们管不着,咱们村的人得转换思想,不能咱们花了钱,再让援朝背个偏袒的名声。

援朝年轻,正是进步的时候,咱们帮不了孩子,也不能给他拖后腿。

咱们村以后的发展,还得全指着援朝哪。他就是咱们村的名声,他发展的越好,咱们村的名气就越大。”

韩道伟真心的说:“二爷,还是您老说的是,俺这境界就是不行,回去俺就把您的话告诉给大家,咱们村里人以后说话真得注意。”

韩玉林感激的对他俩说:“我替援朝谢谢你俩,孩子以后做不到的地方,还得靠你们给大伙解释。”

二爷大包大揽的说:“玉林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二爷虽然不是村干部,在全村人心里,他的话还是挺有份量的。

韩玉林转换的话题,他说:“提到援朝,我对建房有个想法,说出来你俩先议议。

咱出去看了三个村庄,我个人比较中意小靳庄的楼房。主要是看中了那房子的宽敞房间多。

爱国他们兄弟四人,三个不在家的,在村里每人也就建一套房子。过年过节的回来,也有个住的地方。

眼看孩子们都大了,结婚后都得有自己的房间,房间少了还真住不开。

我这当爷爷的,年龄越大越盼着孩子们回家。这手里有俩钱了,也想给孩子们置办个过活(家产),算是我当老人的一点心意。

昨夜大伙的意见也对,以后实行计划生育,一家两个孩,房间多了也是浪费。

单独给孙子建房我也有钱,可垫村台这工程太大了,咱们还准备新建两个厂子,到麦收不足俩月了,面积太大时间来不及,有钱也垫不出来。

这次垫村台,我想趁机要求多垫些地基,社会发展的这么快,咱们得为以后建厂准备着。”

第558章 齐心协力

韩道伟也说:“我不光喜欢小靳庄的院子,我还看好小靳庄的村庄布局,特别是他们的街道,宽阔平坦,绿化带和下水道都配备齐全了。

还有,我觉得在绿化带里栽果树比绿化树好,符合咱们农村的特色,规划好了也挺美观。”

二爷说:“小靳庄的房子其实挺适合咱们村,玉林也说了,咱滩区垫村台难,今春全区北五县的劳力,才垫了张集公社17个滩区村庄的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