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730)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好在有大舅妈的娘家侄女冬梅,代销店里忙不开,她就过来帮忙。人少了,她就去帮着收鞋垫。

小姑娘手脚麻利,做事利落。都说侄女随姑,她的性子还真随了姑姑红英,爽朗直率,整天笑呵呵的,特别的讨人喜欢。

下午快两点的时候,民工该上工了,悠悠才抽出身来,动手画独立的院落效果图。

由于之前画过一次,这次只是放大版。尽管是彩色的,速度也挺快。

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画稿就完工了。

画稿完成,悠悠却没脱开身,被建设局的同志拉住问个不停。

悠悠的着重点在布局上,建设局的同志问的是专业技术,俩人鸡对鸭讲,交流起来真费劲。

还好姥爷懂行,由他在中间解说着,悠悠还能解释几句。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了,悠悠找出所有的录像,全部给他回放了一遍。

姥爷也挺感兴趣,俩人抵着头挤在四英寸的镜头前,看的津津有味。个别的录像还得让悠悠回放几次。

特别是小靳庄的别墅,设计者是国外的专业团队,好多建材也是进口的。

悠悠是后世穿过来了,在她眼里,这些东西都不算什么。姥爷虽然出身高贵,可毕竟在韩屯生活了十多年,也可以说是与世隔绝。看到这些国外的先进物件,也感到新奇。

别说姥爷了,就连建设局的同志,身为专业人士,里面的好多东西,他也没见过,有些甚至没听说过。

不锈钢的整体厨房,他不仅没见过,甚至没听说过。卫生间的花洒,他就不知道用途。

吃晚饭的时候,村里人看着贴在墙上的院落图,情绪更高涨。

“哎呀,三档说的真对,这楼房就是比录像里的好。”

“这才是咱们庄稼人住的楼房,不光好看还能喂牲灵子(家畜)。”

“还是咱们二爷见多识广,看了他们的楼房就能想出适合咱自己的院落。”

“那是,咱们二爷这家族长可不是光靠辈分长,他老人家能耐大着哪,为人正派,办事公道。要不是前些年身体不好,咱们二爷早就出息了。”

“那是,要是二爷身体好,大爷咋地也得在外面给安排份工作,听说大爷可不止老首长这一条门路。”

“就因为二爷身体不好,大爷也没了心气,这才回村陪着二爷,兄弟俩好歹在一块。”

“共产主义社会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电犁子电耙,咱们村真的都实现了。”

“就是,俺那时候嘴上喊着口号,心里暗自嘀咕,这没影的事哪辈子才能做到,就当做梦吧。没想到共产党真的给圆了这个梦。”

悠悠这才明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给广大人民创立了一个美好的梦想:共产主义社会,伟大的中国梦。

“这楼房是真好,也不知道得多少钱才能盖起来?俺听说小靳庄那院子快五万了,咱这比小靳庄的都好,五万可不够。”

他这问题也是全村人最关心的,接着就有人找韩道伟:“道伟来了吧?让他给算算到底得多少钱。”

在村里人的心目中,会计就是算账的,有关钱的问题,找他没错。

这次还真的错了,韩道伟被推倒人群前,苦笑着对大伙说:“我还真算不出来,你们没亲眼见,盖楼用的好多东西,咱别说见了,都没听说过。

大伙想知道也不难,驻咱们村的工作组里,就有建设局的专业人员,他们是专门盖楼的,啥都知道。”

韩道伟的这句话,算是把工作组架火堆上了。整个晚饭期间,工作组的所有人员,都被热情的村民包围着,询问有关盖楼房的各种问题。

人们想起来什么问什么,问的最多的是价格,大伙都想知道,这样的楼房到底得用多少钱。

大伙才不管,工作组里到底谁是专业人士,在他们的意识里,工作组是来帮助村里盖楼房的,关于盖楼的事应该都懂得。

工作组都是抽调的各单位精英,即便不是专业人士,见识也比村里人多。不过简单的问题能回答,好多还真回答不上来。

最后,高主任只好站了出来:“乡亲们,我们工作组来的目的,就是抓住这次滩区统一垫村台,村庄重建的有利时机,改善滩区人们的居住环境,让大伙住上满意的房子。

第569章 一碗面吃出来的工厂

今天张贴的只是效果图,具体的规划设计图和预算,还得等两天才能出来,大伙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随时和我们联系交流。”

回头就安排建设局局长,尽快组织人员把设计图和预算做出来,给乡亲们交代清楚。

高主任他们今天又去了石庙,帮助石庙那俩生产队合队,还选出了一百名去平城国棉三厂学习的人员,明天就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