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733)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制定规划有几个基本要求,符合群众的意愿,街道和胡同统一规划,房屋和院墙高度一致,住房和配房规格一致。

这次垫村台,原来的宅基地一律作废,每户半亩,是村庄规划的有利时机。

规划制定后,各村统计所需建材上报,工作组统一调拨调配,尽快帮助滩区人们建设新家园。

工作组进驻后,对17个滩区村庄都进行了走访,各村的情况基本了解清楚。

张集公社的17个滩区村庄,韩屯和石庙算是比较好的,其他的村庄去年受灾严重,损失巨大。房倒屋塌,就剩下一堆砖瓦和梁檩。

这两年收入高了,谁家都有一两千的存款。可要是按照工作组的设计图,最差的院子,也得四千元。

工作组的造价,是按照所有建材的价格计算的。群众自己建房,已有的建材就能用,价格自然就降了下来。

滩区的村庄,周围都有大面积的护村林,这次垫村台,宅基的面积都比原来多,砍伐的护村林不仅提供了足够的梁檩,门窗的木料也有了。

所缺建材最多的是砖瓦,这两年农民富裕了,新建房屋都是一色的砖瓦房。

十七个滩区村庄集中建房,需要大量的砖瓦。要是全部依靠张集公社窑厂,三年的时间也供应不上。

这次全区的窑厂,供应张集公社滩区新建,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现在砖瓦还是原来的价格,五百元钱的砖瓦够建三间主房的。

水泥、沙子和石灰用量倒是不大,主要是喂砖缝和涂内墙。

钢筋和玻璃所需更少,只是做窗户用些,农村建房不留后窗,前窗也不大。

这些建材都是国家调控物资,计划内的价格便宜,可个人很难买到。市场上的高价建材,也经常断货。

为了支援滩区新建,这些建材都列入国家计划,足量供应。

动员后过后,各村的积极性都很高,立即组织群众代表来韩屯,观看专题片和宣传栏,参考各种规划设计图,研究制定符合自己村庄的规划。

第571章 慰问民工

专题片给群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大家从中看到的不止是住房,还有他们的生活。

特别是看到韩屯和石庙俩村的人员,出现在镜头中,更加的增强了录像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人们惊呼咱农民还能这么个活法,比城里人都好。

可除了韩屯和石庙,其余十五个滩区村庄都没能力盖楼房,不过群众对村庄统一规划都非常赞同。

他们是这么说的:“咱们现在是没能力盖楼,也得先规划好村庄,楼房以后有机会了可以再建。要是村庄规划乱了,想要推倒重来,可就难了。”

所有的村庄都看中了带前后院的平房设计图,这也是所有设计里造价最便宜的。沼气池价格高,没钱可以不建。

不止是沼气池,房屋也可以只建一部分先住着,其他的有能力了再建设。

十七个滩区村庄,商量了两天,就将建设规划确定了下来。

韩屯仿照小靳庄的规格建设,楼房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

石庙两个生产队建两间的联排楼房,其余的队和其他十五个村庄一样,都是带前后院的平房,沼气池建设随意。

经过工作组的大力宣传,在村庄建设上,滩区的群众达成了共识。

一来建材供应充足,群众都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不抓住这个时机,光是砖瓦就能难死人。二来可以聘请垫防台的民工盖房。

现在距离麦收不到俩月的时间,建平房的话,一处院落也就是十天的时间,可要是17个村庄同时开工,建筑队就是问题。

每个村庄平均二百多户,俩月的工期,就得四十个建筑队。

这也是工作组尽早召开动员会的目的,民工队都是青壮劳力,很多人都会建筑技术,是村建筑队的主力。

村台提前一个月垫完,剩下一个月的工期,正好帮助各村建房。

现在农村建房,都是友情自助,主家提供饭食和烟酒,没有工钱,也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

不过通过年后韩屯村建房,建房的价格基本上定了下来。一间主房15元,配房12元。

按照这个价格,每人一天可以挣2.50元以上,在现在这个年代,算是高收入了。

建房虽然是技术活,可也算是重体力活,不过比起垫村台,就轻松多了。

垫村台每天收入1.50元,吃喝是国家的。盖房子每天收入2.50元,吃喝得是自己的。

现在分地到户,粮食富裕,一斤小麦0.30元,大饭量的每天三斤足够了,萝卜白菜三四分钱一斤,一份素菜一毛,肉菜两毛,每天一元钱怎么也吃不了。

这样算下来,建房子比垫防台活计轻快收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