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824)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目前没有接待任务,可悠悠对她们的要求是,每天上班后,先练习一遍解说词,反正上午九点以前,来买产品的人很少。

熟能生巧,悠悠就是让她们在梦里也能熟练的进行解说。

新招收的工人,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培训工作,由专家组和科技大的师生来承担。简单的培训过后,根据他们各自的表现,全都安排到合适的岗位。

韩屯村给所有的职工,都制作了专门的工作服,每人两套。胸前都印上了各厂的名称,从工作服上就能区分出工人是那个厂的。

个别的车间,还得在工作服外,穿上隔离衣,隔离衣上也都有车间的标志。

隔离衣只能在车间里穿,工作服就成了工人们的标志。在厂里穿,在家也穿,出门穿办事走亲串友更得穿,只有下地干活,才舍得把工作服脱下来。

工人就位了,韩屯速食面厂和火腿肠厂再次进行试产,根据生产情况继续进行调整。

在这期间,山本和他的团队,没少出主意。速食面和火腿肠这两项技术,在日本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他们又是这方面的专家,对韩屯村的帮助真的挺大。

工厂真正的运行起来,比起以前,工人还是比较轻松的。每天虽说是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可由于是两班制,下午两点交班,和农村平时的劳作相比,相当于只干了半天的活计。

就是上班的这八个小时,中间也有一个小时的轮流吃饭时间,实际上班的时间,就是七个小时。

韩屯村的民兵,就比较辛苦了,他们夜间得轮流值班巡逻。十个人一班,五天就得轮到一次。

现在夜里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村前的塘子坑里,水面已经开始结冰。民兵夜里一个小时巡逻一次,还是比较辛苦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二爷的麦芽糖厂开工了。看了二爷制作麦芽糖的过程,悠悠才算明白,麦芽糖为啥得等上冻才能制作了。

第643章 熬糖

麦芽糖厂设在二爷家闲置的那套房子里,二爷家三套房子,装修了两套。桂萍的房子,暂时没有装修。

宝景今年都二十二岁了,已经到了国家规定的结婚年龄。现在,国家新制定的《婚姻法》,对结婚年龄进行了调整,男满二十二周岁、女满二十周岁可以登记结婚。

宝景和桂萍兄妹俩,都到了结婚年龄,可宝景至今没订婚,二爷也不敢给桂萍订亲。

给宝景提亲的可真不少,可是宝景就是不吐口,这是新社会,二爷和二奶奶再着急,也拿唯一的儿子没办法。

宝景在韩屯算是年龄最大的未婚男青年了,又有小神医的名声,相貌堂堂,是所有未婚女青年的意中人。

可在这保守的年代,倒是没人敢热情的追求他。不过,三天两头的,就有长相出众的貌美姑娘,羞答答的来找他瞧病,都是些头疼发热的小毛病,可就没一个能入他眼的。

二爷做麦芽糖,就没组织专门的班子,主要人员就他们老两口子,他还喂着村里的大牲畜。

悠悠扛着录像机,跟在二大爷的身后,将每个制作环节都仔细的录制下来。

制作麦芽糖的工具其实很简单,石磨、一只大锅、两口小锅,簸箕、水缸、舀具、抬糖板等。

主要原料是五谷:大麦、大米、小米、黍子、芝麻。

做麦芽糖先从发大麦芽开始,经筛选过的大麦,在30℃水中浸渍半个小时,捞出放到底部留孔的缸或罐中,根据吸收水份及发热的情况,每天淋水3至4次。

两天后开始露根,等麦根出齐,倒出平铺在竹筐里,摊开厚度在8至10厘米,继续培养到麦芽长度超过自身长度1至1.5倍就可用于制作麦芽浆,用不完的麦芽可在通风处阴干备用。

接着就是磨麦芽浆,村里闲置的石磨被清理出来,套上毛驴,把生好的大麦芽加等量的水用磨浆机磨碎,即成麦芽浆。麦芽浆的用量,按干麦芽粉(晾干的麦芽磨成的粉)计算,鲜麦芽可适当增加用量。

大米、小米、黍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均与的掺和(huo)在一起,先用温水浸泡4个小时,然后上笼蒸熟。

把煮熟的米饭起到大缸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当温度降到75℃时,把事先准备好的麦芽浆加入缸中。

加入麦芽浆以后粥温继续下降,到60℃时开始保温糖化。恒温60℃是很困难的,允许在50至60℃之间波动,但不要超过60℃。

糖化期间,缸中上下温度不一致,可适当搅动。糖化时间约需6至8小时。糖化结果,缸上部出现澄清液,用手捏料液无粘性,即认为糖化结束。

把糖化完毕的粥用布袋过滤,把白布四角吊起滤浆、挤干后加入温水再滤,滤净为止。浆渣可当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