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864)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赵家是村里的外来人口,宝山的奶奶进村碰到的是老二奶奶,她张口叫了声婶,就和二爷他们平辈了。

宝山这名字是他奶奶取的,全村的老少爷们都有意见,可也没谁和她个寡妇人家瞎争竞,宝山爹老实不当家,村里人为此更加的不爱搭理他们。

“高高三”最爱听的就是这句话,他自得的说:“大伙都听到了吧,连孩子都知道,俺才是真正的小爷爷,老高爷老矮爷的随你们叫,知道俺是真正的爷就行。”

孩子们还真就认他这个爷,宝景是村里的医生,孩子们从心里怕他,见他准没好事,不是打针就是吃药,除了疼就是苦,小孩子看到他就跑,能离他多远离多远。

不一会的工夫,饺子就煮好了,每个桌上四盆,虽然都是肉馅的饺子,可每盆饺子的馅都不同。分别是:猪肉芹菜、猪肉小茴香、羊肉胡萝卜、牛肉白菜。

孩子们每吃一种饺子,都高兴的大呼小叫的。妇女们都说:“以后,咱过年都在一块,这饺子一次能吃好几种,一家可准备不了这么多。”

饺子吃完,才开始喝酒。孩子们吃饱了,下桌聚在一起看电视。

现在餐厅里,总共安装了四台二十英寸的彩色电视,都在墙上挂着。

电视机下面的餐桌上,摆放着花生瓜子糖块和水果,本来就有苹果、桔子和香蕉,加上援朝带回来的鸭梨,光是水果就四种了。

孩子们都端着自己的茶杯,里面是稀释过的橘子汁。吃着喝着看着电视,一个个聚精会神的,注意力都被儿童节目吸引过去了。

男人们吃饱了,才开始喝酒。先喝韩援朝带来的酒,妇女们也倒上了葡萄酒。

这个时候的葡萄酒,还没有脱糖技术,酸酸甜甜的非常可口,和饮料差不多,妇女都喜欢喝,后劲大开始也不显。

韩得才让女婿周胜英搬来一箱茅台,这是老首长让他带来的,说明的给大伙过年喝的。

茅台酒刚斟上,石庙村和新石庄的村干部,就是在这时候过来的。他们每年除夕的晚上,都是在韩屯村度过的。

二爷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你们可真以后口福,茅台酒刚打开,你们就到了。”

石庙村支书笑着说:“我们就是闻着茅台酒的味道来的。”

他们进门就给韩援朝祝贺:“韩书记,祝贺您担任新的领导职务,您是咱整个张集公社的骄傲。”

第675章 机灵鬼

韩玉林赶紧说:“老哥几个快坐,你们这话可是言重了,援朝这次任职,是领导锻炼他,给他压担子。”

几个人对韩玉林说:“老哥啊,您可是养了个好儿子,这年纪轻轻的,就被领导看中了,以后的前途不可估量啊。”

韩玉林担忧的说:“阜城是个名城,这也是对援朝的考验。”

韩志杰说道:“大爷爷您就放心吧,领导把俺三叔安排到阜城,就是觉得他能胜任。不是俺们吹,俺援朝叔叔抓经济就是在行,咱们村能有今天,哪一步不是俺援朝叔给出的主意。”

新石庄的两个干部也说:“韩书记冒着风险,帮着俺们把分开的土地又合在了一起,这才有了俺们新石庄。

俺俩这次来,还有事要求秀芹姐。年后,俺们准备扩大规模,再上五千纱锭,机器还得让秀芹姐给买。”

韩援朝惊讶的问:“你们刚开工四个月,就挣了一百多万。”

五千锭的纺纱设备,光机器就得一百万,流动资金最少得三十万元。

新石庄的俩个干部,不好意思的嘿嘿直笑,石庙村的干部说到:“这两个鬼机灵,他们在村里吸收了二百万的资金,过年的时候,本来想还一部分,可大伙都不要,只是领了利息。”

新石庄的干部说:“不瞒韩书记,再上一万锭的设备我们也有钱,可咱们村办的纱厂,和国营的纺纱厂没法比,他们的棉花是国家供应的,俺们得自己买棉花。

多余的钱俺们留着,准备多备些霜前花,起码存够一年的生产用量。”

国营的纺纱厂,基本上天天进棉花,一个月的存量都用存。新石庄准备存一年的量,这占压的资金可就大多了。

过了霜降,棉花的质量肯定不能保证,新石庄这也是无奈之举。

他们边喝边说,也没注意时间。就听孩子们一阵欢呼:“到八点了,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

人们全都抬头看电视,电视的屏幕上出现了几个大字:一九八四年春节联欢晚会。

接着,镜头一转,赵忠祥和卢静在舞台上开始介绍参加演出的演员。首先介绍的是今年春晚的主持人,马季是第一个被介绍的。

主持人一共有八个,分别是赵忠祥、卢静、黄阿原、马季、姜昆、姜黎黎、黄阿原、陈思思。黄阿原是台湾中华电视台的主持人,曾获台湾主持界最高奖“金钟奖”。陈思思是香港影星,《三笑》被内地观众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