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892)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倒是新石庄,今年办了场烟花晚会,地点选在他们村南面的黄河大堤上。他们村的纺纱厂和村庄隔着一条公路,肯定不能放烟花。

新石庄今年办的烟花晚会,比韩屯办的那场,规模大多了,烟花的数量大品种多。可人们赞不绝口的,还是当年韩屯村的那场烟花。

韩屯村的那场烟花,是十年动乱后举办的第一场,在哪娱乐活动几近为零的年代,肯定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正月十六吃过早饭,全家人都准备好了行程。韩爱军一家出发回部队,智萍留在了韩屯。韩援朝去临水搬家,志斌和志新兄弟俩留在韩屯。

第697章 轮流第一

悠悠妈和智慧、志远、志亮、昊昊五人,和爱军全家一块去临水坐火车,寒假结束了,他们都得回学校。

志斌志新智萍和智茹一块,都在奶奶家居住,老人都喜欢隔辈人,把爷爷和奶奶高兴的,整天合不拢嘴。

一家人依然在家里做饭吃,人都走了,做饭的重任就落在了悠悠身上,智茹也会跟着帮忙。

迪迪跟在吴馨儿姑奶奶的身边学习,被病人亲切的称为小吴医生,整天板着脸充小大人。

吴馨儿和大卫留了下来,大卫设计的床上用品,由于过年的原因,服装厂放假了,还没加工完,他留在韩屯等成品。

韩屯联中是正月十八开学的,志斌、志新和智萍,都成了学校的新生,志斌和智茹在三年级,志新和智萍在一年级。

开学后,韩屯村的孩子都在学生食堂统一就餐,志彬他们三个,感觉特别的新鲜。

志斌说:“咱村里的学校比临水的学校,可是好多了,上学还带管饭的。”

智萍也说:“比部队的学校也好,饭菜也好吃。”

智茹告诉他们:“你们可不能光顾着吃,学习得好,不能给咱们家丢人。我可告诉你们,咱们家的人,在班里那可都是第一名。”

智茹说的一点不错,年前的考试成绩,悠悠迪迪和智茹,都是第一名,志高肯定是第二,他和悠悠一个班。

志斌最先反应过来,对智茹说:“咱俩一个班,我是当哥哥的,你以后就是第二了。”

智茹傻眼了,懊恼的说:“志高比悠悠姐小,他就是第二。志斌哥你回来了,我也得老二了。

唉?!既生瑜何生亮!古人诚不欺我!”

志新高兴的说:“我知道,这是三国上说的。智萍,我也是哥哥,你以后就是第二了。”

智萍不高兴的说:“你就比我大几天,咱俩商量一下,轮流当第一行不?我在学校里,可一直是第一名。”

志新霸气的说:“大几天我也是哥哥,咱俩都考双一百,就都是第一了。”

一二年级能考双一百,到了三年级,语文考试有了作文,想考一百分,简直是太难了。

智茹看着他俩,更加的纠结了:“三年级要是没有作文,我也能考双一百。”

志斌对她说:“别幼稚了,悠悠姐语文都考不了一百。”

悠悠在这个家里,就是孩子们的榜样和标杆。

冬梅和韩志明经过几次接触,俩人都感觉合适。韩道伟一家,高兴的张罗着给俩人订婚。

他们请了韩道存的奶奶“老骡子”当媒人,她本人就是村里的“明白人”,村里的红白事,和妇女有关的,都靠她张罗,对订婚的流程,可是门清。

两孩子同意,两家也没意见,“老骡子”这个媒人,当得是真顺当。

冬梅家的意思是,既然俩孩子原意,定亲就是走个过场,有那回事就行,不想大操办。

冬梅的爷爷说:“俺知道韩屯村过的好,道伟他们家也是说事的人家,可俺家也不贪图闺女的彩礼,大操大办的反而招人眼,两家交换个庚帖就行。”

韩道伟家却想大办,他们的说法是:“冬梅这么好的孩子,俺不能委屈她。又不是没钱,这是孩子的喜事,就得办的热热闹闹的。”

“老骡子”私下里对红英说:“红英,你回家劝劝老人,道伟他们家既然想大办,就依着他们好了,这样说明他们家看中咋孩子。

咱们知道志明和冬梅定亲,是他们家先求的。可外人看来,还是咱冬梅高攀了。咱韩屯这几年年轻人找对象,都是挑着找,志明又是个大学生,可不就认为冬梅高攀他们家了。

说句实心话,要不是他们先说了,我还想着把冬梅说给俺道义,光想着辈分差了,没想到被道伟家给抢了个先。”

红英被她说愣了,仔细想了一下说:“大奶奶,这可真不合适,咱俩村离的这么近,辈分差了不好叫。”

“老骡子”遗憾的说:“咱们都想错了,桂金和你家胜英错的更离谱,还不是结婚了,现在过的也挺好。又没有血缘关系,各亲各叫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