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894)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说到这里,他大声的喊道:“悠悠,舅姥爷给你商量个事。把你的录像机贡献出来,安装到食堂里,吃饭的时候给大家放‘五讲四美’的录像。”

悠悠没意见,几个孩子哀嚎一片,《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动画片,百看不厌,他们还没看过瘾哪。

大卫不知道啥是“五讲四美”,可他知道孩子们的心事,对孩子们许诺:“你们听爷爷的话,我回去就给你们寄过来,录像机一家一个。”

孩子们欢呼一片,迪迪提出了新的要求:“姑爷爷,你给我寄个《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录像带来,好吗?”

悠悠听了看了他一眼,都这么大了,咋还执着于童话。不过这也有好处,英文版的录像带,能锻炼孩子们的英语听力和口语。

舅姥爷动动嘴,悠悠忙断腿。他老人家一句放“五讲四美”的录像,悠悠就钻进了村办公室的资料堆里,把去年的宣传材料,都找了出来。

重新的录制、配音、剪辑,大卫在这里,悠悠可不敢无中生有,他可是个内行,被他发觉不妥之处,悠悠就麻烦缠身了。

悠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制作出来的录像,依然有几处瑕疵,镜头衔接也不够流畅。大卫没走以前,只能这样凑合着用了。

食堂的电视,开始一日三餐放映“五讲四美”的宣传片,明显的效果就是吃饭的时候,大伙闲谈的少了。

大卫对悠悠的制作能力,大加赞赏,他又找到了新的目标,录制中华文化的民俗专辑。大卫准备制作的第一个专题,就是过年的民俗专题片。

大卫是年前腊月二十二来到韩屯村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到年后二月二的围仓,这里有关过年的习俗,他倒是都留下了录像。

利用放像机和录像机,大卫开始了艰难的专题制作,放了录,录了放,幸好他这次带来的录像带多,可以随意的倒录和复制。

悠悠都被他折腾怕了,开学就躲到教室里,晚自习下课后,才给他充当解说员,进行录音制作。

姥娘看悠悠主动去上学,还以为她转了性,知道学习了。高兴的对悠悠说:“你这样做就对了,初中和高中的课程越来越多,你脑子再聪明,没学过的东西也不会。别看你现在考第一,要是这样子混下去,考大学就是一大关。

姥姥可告诉你,只有自己学会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能用一辈子。你就是靠着智脑能上大学,可自己没本事,最后坑的还是你自己。万一哪天智脑不在了,我看你还靠啥。”

悠悠暗地里吐槽,自己堂堂的京都大学优秀毕业生,要是初中的考试也作弊,找块豆腐撞死得了。

不过能趁机预习下初中的课程,也比跟着大卫浪费时间做无用功强。不是他在这里,自己用智脑制作各种专题,都是手到擒来,小菜一碟。

进入阴历的二月,春风吹艳阳照,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悠悠瞅空就往黄河岸边跑,韩屯在平城地界租种的三千亩地,从土地翻浆开始,就被悠悠指挥机器人,撒种上了苜蓿草种子。

第699章 绿化植树

这片土地实际面积得有四千多亩,原来也生长着苜蓿草,不过面积不如现在的大,靠近生产堤的地块,还被人们开垦过,苜蓿草长的参差不齐。

这次,悠悠把生产堤以北的所有河滩地,都撒上了苜蓿草的种子,并且把靠近李村的黄河岸边,也撒种上了。

李村经过年前的严打,村里剩下的人,大部分都是妇幼老弱,严重的缺乏劳动力。耕地虽然少,也足够这些人种的。

悠悠在他们的村庄周围,撒种上大量的苜蓿草。希望他们能抓住这个好机会,改掉原来的恶习,靠养殖走上致富路。

从七五年悠悠撒种苜蓿草到现在,靠着自然的繁殖,苜蓿草已经扩展到上游十多公里,下游三十多公里。不过很少有成方连片的,只能算是比较多的野草。

现在,人们都知道了苜蓿草的好处,割饲草专拣苜蓿草下手,人多草少,苜蓿草能繁育到这么远的距离,还是靠了河水冲刷的功劳。

每年的夏季,黄河水总会有几次洪峰漫滩,苜蓿草的种子,随着洪水被冲到远处。

不过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河道,也阻止了苜蓿的种子,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因此,苜蓿草成了这片黄河流域,独特的优势。

现在人们刚刚摆脱了饥饿状态,不论政府还是群众,根本不可能有人工种植苜蓿的念头,人刚刚填饱肚子,对粮食还是特别的有执念。

韩屯村租下的三千亩地,也是靠近黄河的荒芜河滩地。要想租种生产堤里面的耕地,也有可能,人们被小李村偷怕了,可能乐意往外租地。可要是用耕地种苜蓿草,估计乡镇政府都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