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994)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粘豆包热的时候特别的粘手,舅姥娘用碗给孩子们盛,几个孩子用手指着锅里的豆包,都挑自己包的。

自己动手做的吃起来别有滋味,尽管豆包皮厚薄不一,可粘面本身就香甜可口,再加上里面的豆沙馅,特别的好吃。

几个孩子都是大胃王,平时轻易不吃这种粘豆包,一锅豆包三十多个,就没够吃的。

智萍一连四个豆包下肚,高兴的宣布:“奶奶,我认为还是粘豆包好吃,给我留的豆馅都包成包子吧。”

志新想了想,最后下了决心:“奶奶,我的豆馅留着,等爸爸来了给他吃。”

一句话把悠悠舅姥娘给感动了,她逮着志新使劲夸:“俺志新真是个孝顺的孩子,知道爸爸喜欢吃,就想着给爸爸留着。”

智萍赶紧问:“奶奶,我爸妈喜欢吃豆馅吗,要是喜欢,您也给他们留两碗。”

舅姥娘更高兴了:“行,奶奶多留点,放冰柜里去,等他们都回来了,让他们尝尝。”

豆馅留出来了,结果和好的粘面剩下了,舅姥娘用开水煮了些红枣,说是蒸枣窝窝。

红枣泡了一个多小时,外面的褶皱都泡开了,就让孩子们用刀切成片,顺便把中间的枣核去掉了。

切碎的枣掺和到粘面里,就开始捏窝头,孩子们都下手,抓一把面块,在手心里揉成圆团,再把底部拍平,中间用手转出个圆洞,直接放在铺了抹布的箅子上。

捏枣窝头可真不易,掺了枣片的面块容易散,得耐心的揉到一起,时间长了沾手心,还得往手里沾点清水。

第778章 冒园气

大大小小的枣窝头,摆了满满一锅,悠悠这才回过味来,感情舅姥娘是故意多和了粘面,准备做枣窝头的。

锅烧开了,红枣的香甜味顺着蒸气冒了出来,孩子们都期待的看着锅盖,急切的问:“奶奶,多大会才能吃啊?”

“锅里冒圆气一袋烟的工夫,就能掀锅了。”

“奶奶,冒园气是啥样的?一袋烟是多长时间?”

舅姥娘指着锅盖,对孩子们说:“看到了吧,现在蒸气才从这两个地方开始冒,等锅盖一圈都开始冒气了,就是冒园气。

一袋烟的工夫,我也不知道是多长时间,可我心里有数,一会你们看着钟表,就知道是多长时间了。”

悠悠大概知道,一袋烟的工夫是十五分钟,听了舅姥娘的话,她决心考证一下。

锅里很快就大园气了,孩子们赶紧用钟表记上时间,等舅姥娘喊停,过了十六分钟。

舅姥娘根本就没看表,这时间把握的可真准。悠悠决定再考证几次,看到底能差多少。

几个孩子都高兴了,一齐欢呼着:“奶奶,该掀锅了。”

“别急,等锅里不冒气了才能掀,掀早了招小馋鬼,干粮就死吧了。”

“奶奶,哪来的小馋鬼啊?”

“小馋鬼是被蒸馒头的香味引来的,等锅里不冒蒸气了,小馋鬼就找不到地方了。

小馋鬼专门吸馒头里的香气,没了香气的馒头,死硬死硬的,就不好吃了。”

“奶奶,小馋鬼可真坏,抓住他送公安局去。”志新这想法不错。

舅姥娘被他逗得哈哈大笑:“可惜,小馋鬼抓不到,它就是一股气,吸了馒头里的香味,跑的更快。”

迪迪不信邪:“舅姥娘,您这是封建迷信,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

舅姥娘也不信鬼神,可她却说:“我这也是听老辈人说的,具体的道理还真弄不明白。不过锅盖掀早了,馒头眼看着絀吧,个头缩小,还特别的硬,难吃死了。

你们都上学了,以后弄明白了,给我讲讲这里面的科学道理。”

老人家还挺新潮,知道用科学解释鬼神的传说。

智茹高声的喊道:“奶奶,锅里不冒气了,能掀锅了。”

锅掀开了,舅姥娘刚把枣窝头拿起来,智萍就念叨上了:“过年蒸的枣窝窝,各路神灵您先尝。”引得孩子们一阵大笑。

枣窝头和粘豆包是两种不同的味道,都特别的好吃,智萍吃完一个,肚子就饱了。她看着馍筐里的枣窝头,后悔的说:“早知道我就少吃个粘豆包了。”

舅姥娘笑着说:“明天给你们煎年糕,比枣窝窝还好吃。”

她把吃剩下的枣窝头重新揉成面团,放在盆子里,找了快干净的湿抹布盖上,放到饭橱里醒面。

悠悠不解的问:“舅姥娘,不是二月二才吃年糕吗?”

舅姥娘这次解答的清楚:“粘面得温度高了才好醒(发酵),所以以前都等二月二的时候做,现在有暖气了,我估摸着这温度做年糕正好。”

中午吃饭的时候,孩子们都吃饱了,没了胃口。悠悠也没炒菜,拌了几个凉菜,又烧了一锅西红柿菠菜鸡蛋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