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995)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几个孩子都围着大人献宝,指着刚掀出锅的热豆包,争先恐后的说:“这个是我做的。”

志斌蔫坏吧,他不说自己做的,指着豆包里最难看的豆包,咧嘴笑着说:“这是悠悠姐做的。”

悠悠威胁他:“志斌,你惹姐姐不高兴,以后不带你玩了哈。”

志斌立马苦了脸,对着悠悠抱拳作揖:“老姐,我错了,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原谅小弟这一次。”

“好,我大人有大量,暂且饶你一次,记得下不为例。”

智萍捧着自己做的珍袖豆包,自豪的说:“这是我做的豆包,好看吧。”

志高给她挖坑:“好看,你留着自己吃哈。”

豆包剂子是一样大,智萍做的豆包小,肯定是里面的馅放少了,好看不好吃。

哪知智萍没这个意识,小丫头献宝还分不公,在家的长辈一人给了一个,剩下的给没在家的留着。

从上午十点多开始蒸,一直到下午四点,蒸了六锅粘豆包加一锅枣窝窝。悠悠算了一下,蒸一锅大约用五十分钟。

舅姥娘估摸的一袋烟时间还真差不多,基本上都在十五分钟左右,熟能生巧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

晾好的粘豆包放在簸箩里,上面用布蒙起来,放楼后面的储藏室里,那房间里面没按暖气,又有楼房遮挡,冬季很少见到阳光,温度想对较低,中午也不会超过十度。

上午做粘豆包,下午就开始准备明天菜馍的馅。把昨天煮好的萝卜丝用抹布挤出水,再剁碎。光是这些碎萝卜就装了满满两大盆。

两个大锅,一个煮肉,一个炸千叶豆腐。炸豆腐悠悠可不敢让小孩子动手,自己亲自上阵。晒得半干的豆腐片,放滚油里过一遍,里外都变得金黄,赶紧往外捞。

炸好的豆腐透出浓浓的豆香,外焦里嫩,志新没等舅姥娘行动,就伸手拿了一块,往灶台前递去,嘴里念叨着:“过年炸的豆腐,各路神灵您先尝。”

等他念叨完,几个孩子都拿着吃,舅姥娘也不阻止,反而笑着说:“你们这些孩子,可算是掉福窝里了,以前过年换一斤豆腐,哪里舍得让孩子吃,更别说是油炸的了。”

炸过的豆腐得切碎,烫好的粉条得剁碎,葱姜也得剁碎。客厅的大茶几上收拾干净,放上大案板,孩子们围成一圈,每人一把菜刀,都有活干。

不一会的工夫,就听到哀嚎一片:“奶奶,辣眼睛了。”

一次剁的葱花太多,辛辣味太浓,几个孩子的眼睛都流了泪,舅姥娘赶紧说:“别用手揉,用温水洗一下就好了。”

洗干净回来,果然就舒服了。迪迪和志高把四个小的都撵了出去:“出去玩吧,别再辣了眼睛。”

四个小的听到大街上孩子们的欢呼声,早就心痒难耐,不过还是问奶奶:“奶奶,还有活不?”

第779章 赛摔炮

“没了,都去玩吧,把外面的衣服穿上再出门。”

几个孩子欢呼一声,捞起自己的棉衣就跑,边跑边穿,志高在后面高声喊:“别忘了给我捎盒摔炮。”

悠悠看着他,这都上初三的人了,一米八的大个子,就一个玩心眼,还和小孩似的玩摔炮,真愁人啊。

五花肉煮熟了,也全部切成碎丁,五斤肉切了一大堆,全部干完了,迪迪摔着胳膊,大发感慨:“舅姥娘,这家务活比背猪草还累。”

大概迪迪干的农活里,最累的也就是背苜蓿草了。其实,他背猪草最多就是装车和卸车,路途中都是用自行车和拖拉机,地排车都很少用。

志高解下围裙,赶紧往外跑,心急的催促:“迪迪,你快点啊。”

悠悠是最后一个出门的,到大街上一看,村里的孩子都聚在村里的广场上,比赛摔炮,看谁摔的响,男孩子咣咣的使劲摔,女孩子捂着耳朵当评委。

看来不论什么时候,鞭炮都是男孩子的最爱。不过像韩屯村的孩子这样,能随心所欲玩摔炮的,可真不多。

别说以前了,就是现在大人也舍不得,一盒摔炮二十个,一毛钱一盒,十来分钟就能摔光。

不过每年大人买鞭炮,都会捎两盒摔炮,回家给孩子们分了。孩子们如获珍宝,装在衣兜里,心痒难耐的时候,才舍得摔上一个。

村里人都舍得给孩子零花钱,哪个孩子兜里都装着块儿八角的钱,自己就可以买摔炮,所以摔起来特别的随意。

孩子们零花钱多,不是因为韩屯收入高了,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而是由于韩屯的孩子都听话,学习也好,虽然在班里排名有先有后,可在全镇和全县,排名靠前啊,每次的前十名里都有几个韩屯的孩子。

另外,韩屯村的孩子能挣钱,家里的家畜都是孩子们管,各家每年两茬猪,几乎都是二十头猪。今年苜蓿猪价格高,一头就卖三百多。不算鸡和羊,每年光是喂猪就收入六千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