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炮灰替反派皇子养崽[穿书](14)

作者: 冬月青 阅读记录

不过这王勒能够成为贵族子弟之首,凭借的不仅是显贵的家世,学问、性情、相貌在太学里也都算一等一的了,平日求学也颇为刻苦,夫子对他评价也颇高。要不然一众贵族子弟,各个心气比天高,也不会轻易信服他。

话说这王勒这么勤奋努力,却与他在家中的境遇有关。

虽然他看起来生在显贵之家,从小长在金玉窝中,已是天底下头等的好命了,但实际上他在家中不怎么受重视,也不怎么得宠爱。

论重视,他上有嫡长兄王勤,曾是太子陪读,如今已在朝中任职了,以后也要承袭安国公的爵位,他比不过。论宠爱,他下有幼弟王秀,如今不过垂髫之年,在宫中给太子胞弟七皇子当陪读,因年纪小、生得乖巧伶俐,那在家中的宠爱也是独一份的。

王勒这个嫡次子,和长子年纪相差无几,在家里的地位,也可算是爹不疼娘不爱了。

而沈容与王氏的长子沈庄与次子沈恒,因为是血亲,在太学里和王勒也走得很近。客观来说,沈庄和沈恒倒也没有遗传王氏的霸道骄横,也没有遗传沈容的风流多情,在学校也算努力读书。

只不过有些傲慢是天生刻在骨子里的,这种傲慢让他们不会为难沈初,但却从骨子里瞧不起他,觉着为这种人投去自己的视线都是浪费。

沈初倒巴不得他们把他当空气,这样他在学里的日子也要清净些,他才没精力应付这些人。

太学里学生分为三种,上舍生、内舍生和外舍生,上舍生一百人、内舍生两百人,外舍生大概三百名左右。太学生主要是各州府推荐选拔上来的学生以及官宦人家子弟,因为名额有限,得要么学识够出众、要么家中够显贵,即使如此,还是很多人想进来都进来不了。

其中内舍生没月有补贴,而上舍生又是从内舍生中优中选优,除了补贴还免费提供住宿,有些还能在学中给其他太学生讲课,也算是殊荣了。

而外舍生不一定学识就不够,只是内舍生名额满后,只有有缺额,外舍生才能补进内舍生名额。当然,如果外舍生学识受到夫子肯定,还是能够直接递进的。

像范雍这种,原先在州学里求学,到太学才一年左右,本来是外舍生,因为受夫子其中才破格成了内舍生,每个月有些月钱,但也就勉强提供一顿饭食那种。

而沈初本来是在汴京里的私学里读书,但私学里的夫子认为他颇有天资,只是有时候想法有些不拘一格,恐怕自己误人子弟,恰好他又和太学学正相熟,便给他求了这个名额。沈初还蛮感激的,本来他就是随便找个私学读读书认认字而已,没想到运气这么好。

当然,以他穿书者的身份,还带着超越时代的认识,被夫子刮目相看也不是难事,但他自己清楚,他多的就那点超越时代的认识,很多基础功夫,像练字、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压根不如很多一般的学子。

太学里的课程主要是四书五经,但还有音律、刑律、医学、算数、书画、武学之类的科目,像刑律这种,主要包括律法断案之类,因为当朝天子比较重视,基本每个学子想要科举,都要进行学习,音律、书画也差不多是学子的基本修养了,也是必备课程,医学、算数、武学之类其他的,就是凭天资和兴趣选学。

这只是几门主流的选修课程,其他像地质、水文、农耕也有课程,其他还设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课程,像天相学、占卜学、风水学之类的。

沈初对很多课程都很好奇,除了四书五经外,其他听课都很自由,恰好有夫子在上课,又有空闲时间,都可以随便去听。

有些夫子课讲得好,即使是旁科,也会有很多学生来听,座位不够了,便席地而坐,放眼望去乌压压的一片,自然也有夫子讲得很无聊枯燥的,然后课堂上就稀稀拉拉几个人,如果每一个人来听,这门课就可以取消了。

总体来说,沈初觉得太学里的氛围还是蛮自由的,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样,毕竟按照书里古代架空的设定,人们都是很尊师重道的。

当然,太学里这样的氛围在其他地方都是没有的,因为像州学、县学,压根没实力请来这么多学识渊博的夫子,一般都着重教授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家经典。

沈初除了四书五经外,还选了书法、刑律、武学和舆图学,舆图学和现代的地理很像,还包括风土人情,也会稍有涉略地质、水文,但没有专门的地质、水文科目专业;武学则包括兵法和武艺,但是没法像宫里的皇子一样,有足够的场地来学骑射,只是一些拳脚功夫和兵器之类的,但也是州学、县学不能比的了。

上一篇:小夫郎 下一篇:七零知青在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