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契(89)

作者: 枯泽 阅读记录

这种九宫格他做了很多,每一个板子里,填写的数字都不同,就是为了到时候奖励给学生们,然后还可以叫他们交换着玩。

这样一来,奖品的问题就能混一段时间了,卫舟喜滋滋的给自己的想法点了赞。

自觉解决了学生的教育问题,卫舟跑去找书学博士:“吴大人,咱们县学的学子太少了,还没满额呢。”

虽然书学博士作为县学管理人,但两人官阶品级是一样的。

因而书学博士对上卫舟,虽然不够亲近,但态度很和气:“本县学风如此,着实没有其他人再能考进来了。”至于现在的学生也不是考进来的就不必提了。

“我知道。”卫舟道:“所以我的意思是,是不是再办一个学校,给县里孩子一个启蒙的机会。”

作者有话要说:

其他学生:王德,昨天先生是不是另给你留东西了

王德:沉默点头

其他学生:留了什么

王德:题

☆、48

“卫大人,本县人口不多,这县衙方圆之地,其他的都不过是一些平民百姓,连字都认不得,大人想教导他们,怎么教?”吴博士道:“本县能拉进县学大人我都拉进来了,其他人便再教导也进不来县学的,县学还是需要一定考核的。”

言下之意是以为卫舟要为了业绩,要滥竽充数的随便塞学生进来了。

卫舟憋一口气,塞平民百姓和塞世家子弟不都是走后门么,但他不能这么怼:“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想着在县学之外办一所蒙学,蒙学毕业之后可以参加统一考试,择优录取进入县学。”就像附属学校一样。

“本县没有人才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教育普及程度不够,除了县衙官员的子弟,竟没有其他读书人进县学来,连参军、校尉(武官之家)家里的孩子都没来一个,并不是他们不够努力,是他们想学习都没有门路。”

这一点吴博士何尝不知:“本地百姓生活艰难,只怕不愿意送孩子来上学。”

虽然本朝依然是重文轻武,但在这边境之地,武官的晋级比文官来的容易,本地虽然贫困但民风彪悍,那些年轻孩子们都宁肯去当兵也不愿意读书。没有好的榜样在,看不到读书的好处,大家都不愿意拿钱投资教育。

“这学习是免费的。”卫舟道:“蒙学的地址我已经找好,而且县衙会在附近搭一个棚子,到时候想学习的不计年龄,自愿即可,若是学习好的便可以进蒙学,进了蒙学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免学费,给予一些奖学金。”

吴博士明白了,这背后分明有县令大人的支持,他便只道:“不知卫大人需要我做些什么。”既然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又有县令支持,他还能不同意吗。既然如此,还跟他说这事,想来不知要他一个同意。

卫舟便道:“先生我已经找好了,只请吴大人帮忙宣传宣传。”吴博士在本地教书几十年了,必定认识很多人,里面一定有好学但是没条件的学生,可以安排进学校里。

至于教学方面,他就不敢再麻烦这位老先生了,这些日子里他慢慢打听了,吴博士家里人口颇多,子子孙孙的好几口人家,竟然全依仗着他生活,平常家里几个儿子儿郎媳妇的官司就打不完。

这些日子里,卫舟对教学的各种改变创新,吴博士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一副我不管你你也不管我的样子,好在他虽然不是那种为了学生奉献一切的好老师,但在这些学生被卫舟管束的老实了之后,他也按部就班的教着,没有很敷衍。

卫舟不会在县学里插手吴博士的教育,但是对本县教育还是要负些责任的。须知,这时候的官学不止是学校,基本也担了教育部门的责任了,他们这些博士的考评和学生数量质量都挂钩的,学校的考生多了,科举出来的人才多了他们也会有奖励的。

所以卫舟才和郑蕴商议扫盲计划和开办蒙学的事,至于先生么,是由他们从万家村里带来的少年们轮流着来,然后卫舟再问郑蕴要了些他的字帖。

本地最高执行官,县令的字帖,应当还是能吸引些人来吧。

延思自上一任县令调任,新来的县令上任后,日子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

大家在略有些警惕和担忧中度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新来的县令似乎萧规曹随,并没有更改往日规矩的想法,既没有一上来就杀鸡儆猴的显摆权利与威风,也没有一下子就增加赋税强手钱粮的获取利益和政绩。

县里依然如故的平静,还是那么的冷清无聊,那么贫穷落后。

就在大家以为这样见不到头的日子就这么会一直过下去的时候,一个消息慢慢传播四散,逐渐从县城传播到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