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先秦同人)黄鸟(4)

作者: 一望山多树 阅读记录

司马靳皱眉怒道:“王翦!休得对武安君无礼!”

出身世家的司马靳一向是温和有礼的性子,少见这般发火之时,让王翦有些担心是否会就此失去这好友,但这善良本心尚未被军旅生活磨得完全麻木的少年,依然无所畏惧地直视着秦军主帅,以表达自己的不解及不满。

而作为当事人的白起倒反是漠然许多,他反而微笑道:“我又能如何呢?”

轻飘飘的一句话,竟堵得王翦半日不能言,喉咙口似乎被腥咸的东西堵住,鼻头微微发酸。能如何?难不成,还要把赵军放回去,纵虎归山么?

“小翦你不问,我便也不说了。但……我知你不会对外胡言。军中粮草已只够五日,卫先生请粮又一去不复返,王上兴许也不会再给我们发粮,剩下的粮草,单是折回咸阳都不甚够……咳……咳……赵军人数本是我军三倍,尽管先前已死了不少,剩下的人也是我们的两倍,多上这许多张嘴,粮草三天的份都不够。何况他们已饿了四十六天,试问一餐需耗几何?就算粮草够,也无法压制住这人数远超我军的赵军悍卒,我本就不是个善练兵的人。再者,我原计划续攻邯郸,这些人又该如何安排?在邯郸城前突然反水麻烦会很大,又没有多余的军队押送他们回秦。骗杀赵军,还能换来秦军的较少伤亡……本君何尝不知杀降会招致骂名千古,但这些黑暗的事情总要有人做,大秦才有一统天下的可能,咳咳咳……我宁愿将所有脏事都做了,好将好的未来留给你们这些年轻人。”

白起声音少有的轻柔和缓,“小翦,我希望你能记住。道德文章不过冠冕,或许有人不能理解,但和平之后所带来的益处,是战乱年代不可能有的。而那些牺牲……咳咳……是,他们并非自愿,但难道他们就是自愿抛下妻儿走上战场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确值得商榷,然而认定的事,就不用再翻来覆去地胡思乱想,那样只会更糟。杀降时你未向我质疑,却在木已成舟后询问。以后……希望你自己定主意时,能更果决干脆。”

白起这些日子心情并不好,难得将心事一股脑说出,神色哀凉一片,仿佛已能望得见不详的未来。说话间还夹杂着轻声咳嗽,原本冷硬的语调也软下许多,竟让王翦不由联想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样不吉的词句。

很多年以后年老的王翦再度回忆起这位昭襄王年间声威最盛的将军,却赫然发现,这竟是武安君白起对他最后的教诲。“以后……希望你自己定主意时,能更果决干脆。”

此前,他从没听过白起一口气说那么多话,更何况当时武安君身体不佳,咳嗽连连,却还是坚持说完,就像他冥冥中已察觉这是最后一次。

司马靳此时却开了口:“君侯,那您将二百四十个幼者放走,岂不也是纵虎归山?若要报信,老者要合适许多。再过几年他们腿脚生硬,便无法再战,而幼者长成恐又是祸患。”

四十五万赵军中,原是至少有数万十五至十八岁的少年的,只是因年幼力弱难与秦军抗衡,战场中生还率远低于其余人等。

而在长达四十六天的饥饿中,耐不住死亡的又多是这些孩子,更有许多因体弱被同袍杀食。到战争结束,便只剩了二百四十人整,颇令人心寒的死亡率,这本也是秦国不允不满年龄孩子入伍的原因。

武安君白起一意决定将他们放回邯郸,这些眼睁睁看见父兄惨死的孩子,等情绪安稳下来,心智将远盛同龄人十倍不止,对秦国的仇恨更是远超同龄人百千倍不止。

何况……他们本就是筛选后的幸存者。

更糟的是,他们还有很长的未来。

“小靳,你说的本君怎么不明白?”白起叹道,“公孙喜当年于函谷关外给我一条生路,不过三年我便送他上了黄泉路。但……我还是决定放了他们。”

他没说是为何,王翦想,纵然会有人觉得这般行为太过伪善,这或许也是武安君难得一见的心软。

——

秦王稷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秦军兵分三路,副将司马靳随武安君归,尉裨将王龁升为大良造,将伐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韩上党。

司马靳随白起返回咸阳,而王翦这时摆脱了亲兵的身份,留在裨将王龁身边,往攻皮牢。两个少年人分别时依依不舍,却没奈何,司马梗为侄儿选了户好人家,小靳须得回京成亲去,只得约好下次战争再一同并肩杀敌。

“小翦,我想做一件我很想做的事情,”这几年里司马靳白皙皮肤已晒得微黑,王翦却觉得他依然俊俏得像个女孩儿,那少年犹疑道,“但你说,如果不是好事……我该不该,做下去呢?”